泰安傳承美食——四八席!在寧陽,這一桌宴席能吃出千年綿長魯味

“四八席”

寧陽縣鄉飲鄉自古就因鄉間盛行尊老敬賢的鄉飲酒禮而得名,由於毗鄰“孔子故里”曲阜市,當地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推崇禮尚往來、尊老敬長。熱情好客的鄉飲鄉人在長期的待客中,逐漸形成了寧陽“四八席”這一招待賓客的傳統宴席。傳統寧陽“四八”宴席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做工講究風味獨特讓其長盛不衰,是民間貴客臨門或有喜事慶祝之時必備的禮俗。2006年寧陽“四八席”被列入泰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四八宴席”起源已有千餘年

在寧陽縣,提起“四八”席幾乎無人不知。“四八”席起源於寧陽縣鄉飲鄉,傳統的“四八”宴席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四八”宴以特有的奇香異彩著稱於世,酒禮是宴請賓客必不可少的禮節。

泰安傳承美食——四八席!在寧陽,這一桌宴席能吃出千年綿長魯味

自唐朝以來,盛行於民間及上層社會,彼時“四八”宴席“四個盤子、八個碗”以葷菜為主,酒禮是“四八”席中的重要環節。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四八”宴與酒禮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

鄉飲傳統的“四八”宴席延續至今,仍是民間貴客臨門或有喜事慶祝之時必備的宴席。

傳統的“四八”宴席屬於純正魯菜系,做工講究、風味獨特。每席以八人為限,以用餐具32件而得名“四八”。“四八”席還有“四紅四喜、八方來財、四平八穩、平靜如意”之說。四八宴席主要分佈在寧陽、泰安、濟寧、荷澤及周邊地區,其中以鄉飲鄉“四八宴席”最為正宗。

蒸菜為主,用調汁變換出多種風味

5日,在寧陽縣鄉飲鄉西雲村,“四八”席第四代傳承人於朝民正在廚房裡熱火朝天地忙碌著,當天他要為前來的幾位賓客做一桌正宗的傳統“四八”席。

水晶丸子是“四八”席的代表菜,於朝民首先將近半米長短的大蔥拍散,生薑切沫後將兩者混合,然後用刀剁碎備用。攪好的肉餡加入五香粉等佐料,然後將蔥末薑末放入攪拌。

“製作水晶丸子,最重要的是讓丸子表面掛上澱粉,成品之後看上去和水晶一樣。”於朝民在攪拌好的肉餡內放入蛋清,然後用手將丸子團成小團,放入裝滿澱粉顆粒的木盒內滾動,讓兩者充分接觸。之後將半成品的肉丸放入半開的水中,慢慢熟透。10多分鐘後,正宗的水晶丸子便製作完成。

“傳統的四八席屬純正的魯菜系,做工頗為講究。”於朝民介紹,“四八”宴席以雞、魚、肉為主,青菜極少。做菜的程序主要有破菜、淤菜、製成半成品、上籠蒸、用老湯加佐料做湯、澆到蒸好的菜上六個步驟。

泰安傳承美食——四八席!在寧陽,這一桌宴席能吃出千年綿長魯味

廚房內,爐灶內的火舌舔舐著一口大鍋,大鍋上放置了三層蒸籠,蒸籠內放入芙蓉肉、雞絲、瓦塊魚等五種菜品。“這些菜已經蒸煮了兩個多小時,本身它們的味道都是通過高湯作為基礎,但要想吃出不同的口感,調汁是最關鍵的一步。”於朝民說,“四八”席中幾乎每道菜都屬於蒸菜,但廚師卻可以利用不同的配料做出不同的口味,這也是“四八”席最為獨特的地方。每道菜要求的味道不一樣,做湯時加入的佐料也不一樣,這樣才能保證每道菜都味正而鮮美,百食不厭。

“除了拔絲地瓜,其他四八的菜品做起來比較麻煩,需要提前兩天列出菜單買菜,提前一天破菜,做成半成品,宴席當天再正式做。”於朝民說道。

上菜有講究,上桌順序不能變

“四八”宴席非常注重禮節,除了入座、吃菜等等有很多禮儀,上菜也很有講究。從二十幾歲開始就做“四八”宴席的於朝民,對所有的流程都極為熟悉,說起上菜的次序來更是如數家珍。

“四八”宴席有24道菜。即:四鋪桌、四壓桌、兩大件、八大碗、四小碗,兩糕點。“四鋪桌”即四個花生粘果碟;“四壓桌”即四個涼菜碟,常常是松花蛋和豬下貨調製而成;“兩大件”即整雞、整魚;“八大碗”是大碗盛的“雞絲、瓦塊魚、水晶丸子、紅肉、白肉、肉絲、銀耳、海米白菜”八個菜;“四小碗”中“拔絲山藥、魚棒”兩個菜是固定的,其餘的兩個菜是青菜炒肉,青菜隨節令的變化而改變;“兩糕點”即兩樣點心,多數是芝麻片和細粉糕。“四八宴席”有“四紅四喜、八方來財、四平八穩”之說,於朝民介紹。

上菜時,常常是一雞、二魚、三丸子,這裡的雞、魚不是整雞、整魚,而是雞絲和瓦塊魚,然後才上整雞、整魚。接著是“八大碗”中的其餘五碗和“四小碗”,“四小碗”中“拔絲山藥”最後上,接下來是兩糕點。

24道菜全部上完後,還要上一碗“漱口水”,眾賓客漱完口,開始閃席。稍後重新上席,便開始敬酒。“上菜的順序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按照規矩是不能改變的,這也是四八席的一大特色,最主要的是體現對賓客的尊重。”

泰安傳承美食——四八席!在寧陽,這一桌宴席能吃出千年綿長魯味

據悉,在“四八”席裡有一道很關鍵的菜即最後一道菜白菜,白菜意味著豐收,作為“四八”席裡為數不多的蔬菜,必須要有。

為傳承,堅持做最傳統的“四八”席

“四八”席近幾年又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在於朝民所在的西雲村及附近,出現了眾多主打“四八”席的飯店。

經過多年的傳承發展,“四八”席到今天已經發生了許多改變。如今在不少飯店甚至在農村,已經不用原來的八仙桌而改用圓桌了,不過需要遵守的禮節沒有太大的改變。“不少人覺得四八這麼麻煩是種束縛,不過吃四八吃的就是它的禮節。”於朝民說。

於朝民雖然已經做了30多年的“四八”席,但在他看來,未來要想將“四八”席更好的傳承下去,應該做的仍然是要守住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