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惠成全球智能終端重要生產基地,助推大灣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作為本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科交會”)的新增亮點活動之一,5月25日下午,深莞惠經濟圈(3+2)協同發展高端論壇暨城市創新需求發佈會舉行。這也是科交會首次舉行這一主題的活動,意在進一步深化深莞惠經濟圈(3+2)的創新合作。來自廣東省直相關部門以及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汕尾五市政府的相關負責人圍繞相關話題作了發言。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楊軍介紹,深莞惠經濟圈(3+2)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09年,深圳、東莞、惠州三市就把深莞惠一體化提上議事日程,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方面開展合作。藉助此次科交會,舉行深莞惠經濟圈(3+2)協同發展高端論壇暨城市創新需求發佈會,就是為了進一步促進深莞惠經濟圈協同發展,積極探索創新合作方式,助推珠三角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深莞惠三市工業增加值佔廣東逾四成

廣東省經信委總工程師詹若蘭介紹,作為珠三角三大經濟圈之一,深莞惠經濟圈擁有比較密集的創新發展資源、雄厚的工業基礎、豐厚的人才儲備,是促進經濟協調發展的主力軍。2017年,深莞惠三個市的工業增加值超過1.3萬億元,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40%以上;今年1-4月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的比重達到43.7%。深莞惠三市是廣東工業非常重要的基地。

詹若蘭表示,深圳是深莞惠經濟圈的龍頭,在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特別是高端新型電子新興產業等領域引領並帶動區域產業創新發展,也是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龍頭。東莞、惠州作為珠江東岸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支撐,是全國智能終端的重要生產基地。包括華為、vivo、OPPO等在內,手機產量巨大,深莞惠也是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

“深莞惠經濟圈協同發展,工業是基礎、創新是動力、協同是關鍵。”詹若蘭說,希望深莞惠經濟圈(3+2)各市加強合作,以深莞惠為核心,河源汕尾為支撐,找準經濟圈的功能定位,推進產業分工、城市佈局、設施配套和綜合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分工合作、協調互動,來聚合資源、形成整體效應,把區位、科教、產業、文化等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新動能,為整個地區乃至全省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詹若蘭認為,要促進製造業區域協調發展,以“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為抓手,高標準創建,特色化發展,品牌化管理,探索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建設與培育世界級的先進製造業發展新格局,形成協同創新的新局面。

惠州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打造“廣東硅谷”

深莞惠經濟圈(3+2)協同發展,是廣東省加快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五市已進行了數輪磋商,並召開了11次聯席會,積極推進交通互聯、創新聚集等6大合作事項,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作為這一經濟圈中的一員,惠州認真貫徹相關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大力實施“海綿行動”,全面對接深圳“東進戰略”,落實五市確定的合作事項,並取得較好成績。

惠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鬍建斌介紹,深莞惠經濟圈(3+2)的淵源深、發展態勢非常好,五市在歷史上屬於同一個地區,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惠州正好處於深莞惠經濟圈(3+2)的地理中心位置,起到承上啟下和樞紐作用。

目前,惠州正在深入推進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全面促進“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區”大學創新園和香港城市大學惠州校園、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科研基地等合作項目落地建設。

“惠州可能做不了創新中心,也做不了金融中心,但可以成為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胡建斌表示,誠邀海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把潼湖生態智慧區打造成“廣東硅谷”,參與產學研合作,將科技成果在惠州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歡迎各地高校到惠州設立分支機構、實驗中心、成果轉化基地,提升惠州科研教育發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