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四位获封的“武安君”,你心服谁?

武安君,古代封号名。武安,即武功安邦之意;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也是战国时期赐予战功卓越的武将,对武将而言是极高的肯定,得此封号之人,无一不是战功显赫威震各国的人物。

细数整个战国无数风流人物,只有有四人获得“武安君”的称号,除了著名的杀神白起,另外三个你知道是谁吗?对比,你心服吗?

一、杀神白起
战国时期四位获封的“武安君”,你心服谁?​白起是秦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灭六国最大功臣之一。白起是继孙武、吴起之后兵家代表人物,尤其擅长大型歼灭战,伊阙之战,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公元前274年,率军攻打韩赵魏三国联军,歼灭联军十三万人;最著名的长平之战,白起一举坑死赵国四十万大军。这三战白起歼灭敌军达八十万,另六国闻风丧胆,白起也因此被称为“人屠”。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三十余年,为秦国攻陷七十余座城池,多次重挫六国,为秦国吞并六国的作出巨大贡献。史书中记载:“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二、赵国名将李牧
战国时期四位获封的“武安君”,你心服谁?​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在赵国为将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在赵国北境抗击匈奴,多次击退匈奴的进攻。同时用计诱敌深入,一战歼灭匈奴十几万大军,匈奴在此后的十几年不敢进犯。

公元前233年,秦国进攻赵国,在前线连胜赵军,秦国军队逼近邯郸,李牧奉命于危难之际,赴前线组织防御,在此战中用围魏救赵、釜底抽薪之计,大败秦军,斩首十余万,李牧因此战被赵王称为“赵国的白起”,封为武安君。

秦军忌惮李牧,用离间计离间赵王和李牧。赵王听信谗言夺了李牧兵权,不久后将其杀害,李牧死后,赵国再无大将,第二年便为秦国所灭。因此后人说:“李牧死,赵国亡”。

三、楚国名将项燕
战国时期四位获封的“武安君”,你心服谁?​战国末期楚国名将,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其祖上世代为楚将,因受封于项地,以此为姓。

公元前225年,秦军大将李信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楚国,李信连下数城,与蒙恬会合,准备发起猛攻,项燕率军连追三天三夜,偷袭后方大营,大败李信大军,斩首七个都尉,获封武安君

次年,秦王命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再次进攻楚国。在悬殊的军事差距下,项燕最终兵败自杀,以身殉国。

四、身兼六国相印的苏秦
战国时期四位获封的“武安君”,你心服谁?​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谋略家。与张仪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之后游历各国。

战国后期,秦国一家独大,国力远超其他六国,苏秦率先提出合纵六国以抗衡秦国的战略思想,游说各国,最终使六国结成同盟以抗秦,使得秦国十几年不敢主动发起对六国的进攻,苏秦为“合纵长”,身兼六国相印。

在此四人中,苏秦是最特别的,其余三人都是纵横沙场的大将,唯独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各国朝堂游刃有余,换得天下十几年太平。

战国四位“武安君”,无一不是功名显赫的人物,你最服哪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