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后留下多少银子说不好,但家产巨大,甚至不能用钱来衡量

江山代有英雄出,皇帝大家轮着来。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专制时代,改朝换代是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些昔日为皇室的子孙在改朝换代后都会经历剧痛,其家族被杀、被贬,甚至连祖坟都保不住。古往今来,没落皇室受到优待的有两家,一个是后周的柴氏家族,另一个就是爱新觉罗氏家族。

大清灭亡后留下多少银子说不好,但家产巨大,甚至不能用钱来衡量

相比后周,大清皇室无疑是幸运的,他们不但没有遭受生命的威胁,而且民国政府还给他们保留了相当可观的家产。那么,清朝灭亡时到底还留下了多少银子呢?

1912年2月9日,民国政府出台了《清室优待条例》,政府不仅每年要拨给逊清皇室数百万两的银元,而且还将清朝历代祖先的家产留给了溥仪。我们可千万不能小看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这份祖产,它们主要是由皇宫内藏物品(文物和现银)、热河行宫内藏物品、盛京行宫内藏物品、颐和园以及数量不明的皇家田庄。

在这些家产清单中,最大宗的还是紫禁城内的藏品。这些文物是中国历朝历代积淀下来的精华,民间最值钱的东西基本都在皇宫之中。其数量有数百万件之多。

大清灭亡后留下多少银子说不好,但家产巨大,甚至不能用钱来衡量

至于大清灭亡时,户部存银到底有多少,至今好像没有明确的数字。不过以晚清时期的经济收入以及各项开销来看,账面上若是没有出现负数已经是最乐观的了。因此,清代灭亡后,民国政府应该没有从国库中获得银子,熟悉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民国初年,政府的经济也非常拮据。

也就是说,推翻清朝民国在经济方面便没有落下实质性的好处。反过来说,爱新觉罗家族退位后在经济上也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反而每年还有数百万两的进项。从钱这个角度来讲,这笔生意,孙中山和袁世凯都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大清灭亡后留下多少银子说不好,但家产巨大,甚至不能用钱来衡量

民国政府将紫禁城以及各宫殿的珍藏归入清室所有,曾一度引起了民众的反对。这些文物理应由全体国民继承,而非爱新觉罗一姓。不过,当时南北局势尚且不稳,政权的稳定才是大局,因此这些皇家私产也就没有时间顾及。

时人有好事者,对爱新觉罗皇室的家产作出了一些评估,有人认为这些家产只有五百万两左右,而有的认为不下五亿,这些家产评估都非出自官方,可信度都不高。但从溥仪身上我们或许能找到比较靠谱的答案。

溥仪在一段时间内曾有出国留学的念头,为了筹措资金,他以赏赐的名义将紫禁城中大量的书画盗出宫外,仅此一项就有数千件之多。而且在溥仪大婚时,内务府没有现银,将16个纯金钟和皇太后、皇后的金宝、金册等抵押给北京盐业银行借了80万银元。

大清灭亡后留下多少银子说不好,但家产巨大,甚至不能用钱来衡量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虽然离开了皇宫,可是溥仪从头到尾却从宫中盗出了大量的文物,整整装了8大箱。值得注意的是,这8大箱文物后来经火车被运送到了天津,据说装了整整一个火车皮。

这些文物有一些在天津被变卖,大部分后来跟着溥仪又到了长春,溥仪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后,将这些文物封存在伪皇宫的小白楼之中。直到日本投降后,溥仪匆匆离开长春,这些文物大部分被守卫伪皇宫的禁军所盗抢,几番浩劫后终于流向民间。

溥仪拥有的这些文物中,其书画作品的价值极高,故宫博物院曾花巨资收购过这些文物,每一件文物在当时的拍卖市场都是天价,价格被一次次刷新。

大清灭亡后留下多少银子说不好,但家产巨大,甚至不能用钱来衡量

而且这还仅仅是溥仪盗出的珍宝,在大清灭亡那会,整个紫禁城的文物都是他的。况且这里面的文物后来很多被运到了台湾故宫博物馆。如此算来,清朝灭亡时所拥有的家产根本就无法计算,用天文数字来形容都显得有的苍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