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有張儀張子的謀略和口才?

晶羲之

2015年由鄭曉龍執導的電視劇《羋月傳》在各大衛視熱播,在劇中除了主人公羋月之外,還有一個人物讓大家印象深刻,他就是憑藉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列國,並戲弄天下諸侯的人——張儀。

說到張儀,我們首先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蘇秦。對,就是那個六國宰相--蘇秦。當年蘇秦比張儀起家要早,運用才華謀略勸說戰國七雄中的六個團結起來對抗 “虎狼大秦”。“合縱之勢”異常強大,此時如果沒有一個大才之人來力挽狂瀾,恐怕就算商鞅在世也難敵六國合縱之鋒芒。後來這個人出現了,此人就是兩為秦相的張儀。

張儀和蘇秦二人都是出自鬼谷子門下,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戰國時期,張儀憑藉自己的學識謀略和膽識口才,經過反覆遊說各國,使各國諸侯“連橫”親秦。這樣,六國“合縱”聯盟終於被張儀拆散,以遊說之力和權衡之術攪動著戰國格局,原本六國抗秦的合縱之勢被張儀用自己的謀略和口才化為子虛烏有,可想而知擁有一個好腦子和一幅好口才是多麼的重要。

謀略與口才是相輔相成、相互增益的。謀略是因,口才是徑。謀略用來分析局勢、策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口才用來實現策劃、通過語言打動人心進而直接解決問題。沒有謀略的口才會變成毫無用處,沒有雄辯的謀略也會被束之高閣,因缺乏實踐途徑而成為水中之月。

運用謀略與口才的根本在於對人性的把握上。對人性中的善與惡、貪慾和良知要有清晰的衡量和嫻熟的引導,說服對方,必須要有一個將自己置換成對方的過程。掌控對方的狀況和需求,才能對症下藥、以為我用。對待人性,如果積極成分多,就用褒揚的、激勵的方式以利益和榮譽使其就範,若人性中否定成分多,就要靠威脅的、懲罰的方式以恐懼和災難使他就範。而張儀就是在準確把握時局與人心的基礎上,把這兩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讓我們領略了一位才華橫溢的縱橫家,在戰國時期攪動風雲的絕妙風采。張儀只有一個,但他的謀略與口才,值得後人研究學習。


國家人文歷史

張儀,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

相傳張儀是鬼谷子的高徒,鬼谷子是縱橫家的鼻祖。想要有張儀一樣的謀略和口才,應該研究他的學問——鬼谷子思想。

有幸拜讀《鬼谷子》一書,全是文言文,比較深奧,很多語句詞語距離現代太過久遠理解困難。只能大體有所瞭解。在我看來,鬼谷子思想核心就是兩個部分:自我修養與洞察人心。

(一)自我修養

心性的自控,努力做到清靜的境界。他提出了“盛神”、“實意”、“分威”等概念,講述起來比較長,自我理解可以類比“瑜伽”做一做訓練,日常通過“打坐”調節身心,從而做到清靜境界。

(二)洞察人心

掌握交流溝通的技巧,通過語言探查人心。知己知彼,應對自如。縱橫捭闔、利益引導、榮辱進退,使得談話對象聽從己方的安排。另外,總結以往的經驗,掌握一些人性的基本點,學習文化知識增強自身的見識,讓人更加信服。

縱橫天下,國士無雙,張儀的本領必然有過超過常人的準備,成為人上人別無捷徑,人前風光,人後努力。


智慧文史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首先要知道張儀張子為什麼會具有如此謀略和口才,然後,再對照學習就有可能像他一樣。

一,天賦:張儀是魏國人,並且是魏國貴族後裔,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天賦也很高。



二,師出名門,張儀和蘇秦一起拜鬼谷子為師學習遊說術。學習成績優秀,蘇秦都自認不如張儀。



三,環境所迫:張儀出師後投奔蘇秦,受到蘇秦故意羞辱而投奔秦國,受到秦國禮遇,衷心為秦國的強大獻計獻策。



如果你想有張儀張子這樣的謀略和口才,以上三點可供參考。


書畫及文史雜談

俗話說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想要有口才,那就要有知識,不然給別人說什麼啊,當然有知識還是不夠的,那只是前提,然後就是說話的技巧,這樣才有一定的說服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