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的稱號來源於何處?孔子面對河水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河流給人類帶來了如此美好的故事,人類自然也想用自己的筆墨來讚美河流啊,不僅如此,他們還想借此機會,繼續探知那些河流的秘密。

比如黃河吧,它是長江的兄弟,有多少動人的詩歌,將它來讚美呢。“兩條雲嶺摩天出,九曲黃河繞地回。自是當年遊牧地,有人曾號伏羲來。”這首詩歌,可曾道出黃河的秘密呢?都說“九曲黃河”,黃河真的如同九曲迴腸一樣嗎?或許是吧,要不然,人們也不會說:“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了啊。

九曲黃河的稱號來源於何處?孔子面對河水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這條九曲黃河,究竟來自哪裡呢?《尚書》裡說:“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只可惜,這並非黃河的真正源頭。《山海經》裡又說,黃河的源頭在崑崙。一個偉大的行者,張騫,在出使西域回來後,告訴世人,黃河發源于于闐,只可惜,他也未曾探訪到黃河的源頭。作為中原大地的母親河,可是,人們卻連它究竟發源在哪裡不知道,一直到近現代,才考訂卡日曲為黃河正源。不知道,那位名叫伏羲的老祖先,是不是真的明白黃河的秘密呢,據說,他曾經在黃河的手中,接過河圖洛書,那上頭是不是寫滿了河流的秘密呢?只可惜,伏羲就算將卦象研究透了,都無法揭示河流的秘密,直到今天,人們還在不停地探索。

曾有一個詩人說:“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還有一個詩人曾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一直都覺得很奇怪,我所見過的河流,不管是我家門前的那條,還是老家海鹽的那條,它們都只是靜靜地躺在地上,安詳而又寧靜啊,它們又何嘗如同瀑布一般站立起來啊,又如何能夠和天連在一起呢。後來我才知道,黃河是不羈的,不似我們南方的河流那麼溫順,它常常氾濫,於是,兩岸的堤壩便一次又一次地被墊高,所以,黃河便漸漸地成為了地上河、懸河。

九曲黃河的稱號來源於何處?孔子面對河水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只可惜,光靠這樣修建堤壩,不能讓黃河變得更乖,反而會使它愈發頑強地衝破阻攔。曾經有一個哲人被河流的這種勇氣和魄力震撼了,他有所感悟,並和人世間的一些事情聯繫起來考慮,他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能說出這樣的一句話,應該還是懂得河流的吧。

我還記得,當孔子在面對一條河流的時候,曾經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他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當面對一條河的時候,孔子沒有問出自己的問題,而是嘗試著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給出答案。或許,這就是智者和我們這些普通人之間的區別吧。我曾經在河岸邊繞了一圈又一圈,圍著河流問這問那,讓它頗為不耐煩,可孔子,只是這麼輕輕巧巧的一句話,似乎就破解了一個亙古以來無人能解的問題。

我覺得,那樣的心靈,就好像是一盞昏暗的漁燈,或許,它沒有能力照亮頭頂的整個黑暗的天空,但是卻能夠將自己周圍的那一小片水域照亮,讓舟上的人能夠找到前進的方向。那樣的智慧,就好像一支長長的竹篙,筆直地插入了河流的內心深處,探視河流心底所隱藏的最深的秘密。

九曲黃河的稱號來源於何處?孔子面對河水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當然,無論人類如何努力,想要揭示河流的秘密,卻總是還差那麼一點點。都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能夠探究河流秘密的人,都應該是智者吧,可惜,人類再聰慧,也不能及大自然的萬分之一呢。那麼,誰才能真正讀懂河流的心呢?河流是水的一種形態,或許,能夠了解河流的,也應該是另一種水吧。比如海洋,它有著世上最廣闊而深邃的懷抱,它用自己寬闊的胸懷接納了河流。與河岸不同的是,它並不用自己的身體來限制河流的行動,正相反,它與河流合二為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