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道路的文明史意義

探寻中国道路的文明史意义

吳新文所著《再造文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文明世界化的進程統一起來進行審視和思考,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西化”傾向進行了批判,對以解決中國問題為導向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明意義進行了深刻闡釋,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明前景進行了展望,力求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復興史、人類文明進步史的統一中探尋中國道路的文明史意義。

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一種繼承了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的先進文化形態,是發現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哲學,是人類文明活的靈魂,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打下了深刻烙印。列寧說:“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於他回答了人類先進思想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是不斷追求真理、發現真理的歷史過程,也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過程。馬克思主義既是一種強有力的革命理論,也是充滿活力的文明再造理論。《再造文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一書指出:“馬克思主義脫胎於西方文明,發展於東西方文明的結合處俄國,大成於東方文明的代表中國,並開始彰顯其世界意義,這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主流的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在歷史和現實兩個層面同時進行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是深層次的。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不是板塊式拼接,不是積木式地疊加,不是物理式混合,而是化學式反應,生物式融合。(見陶文昭等:《從中國共產黨人的傳統文化觀中獲取啟示》,《北京日報》2015年11月16日)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它激活了中華文明的深層力量和活力。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化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吸納性。馬克思主義是繼承了人類優秀哲學思想遺產,並且隨著時代和實踐發展而不斷髮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再造文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認為,作為西方文明的“完成”或“終結”,馬克思主義是具有文明史意義的。歷史上,中華文明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卓越貢獻。中華文化是包容文化差異、吸納外來文化的共生文化,具有海納百川、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化氣魄。陳來說:“中華文明賦予我們獨特世界觀和處理複雜事變的能力,這是支撐一個大文明數千年發展的內在力量,對未來也大有啟發。”(陳來:《當代如何煥新傳統》,《人民日報》2018年2月23日)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是中華文明和民族精神重塑的過程。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化的互動融通構成了中國共產黨革命和長期執政的思想資源,形成了走在時代前列的強大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力量,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力量

歷史文化決定道路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類文明與中國智慧的共同結晶,它順應了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對於人類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和深遠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力量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力量,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植根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是創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道路,堪稱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創舉。《再造文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一書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實際上創造了一種新的文明樣式,既結合了中西方文明的長處,又避免了它們的很多不足。”

當代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政治—經濟—文明覆合體,是肩負時代使命的文明主體。推動中華文明的創新性發展,就是要紮根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汲取歷史智慧,吸收文化養分,以大歷史觀審視中國的發展道路,創造“中國之治”的新輝煌。歷史維度和時代維度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取向,只有深刻詮釋好這兩個維度,才能夠從歷史、現實、未來的貫通中,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將文化基因轉化為文化自信,從而佔據文明和價值的制高點。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指出,中國的特殊性首先是歷史極其悠久,“中國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哪個國家享有如此悠久的連綿不斷的文明,抑或與其古老的戰略和政治韜略的歷史及傳統如此一脈相承。”中華文明長期保持了世界性影響。美國漢學家孟德衛說:“至少到18世紀末,歐洲接受來自中國的影響是因為他們視中國文化為更優越的文化,且樂意向中國借鑑。”中華文化經歷了漫長的內生演化、積澱傳承過程,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中,成為我們的基因和血脈。歷史文化傳統與時代現實共同構成了新時代中國的精神圖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在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滋養的同時,注重從人類文明歷史經驗中把握治國理政規律,將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養分與充分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深邃的歷史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立足自身國情和實踐,從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博採東西方各家之長,堅守但不僵化,借鑑但不照搬,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中華文明智慧創造性轉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世界性的集中體現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源遠流長。美國學者杜蘭特夫婦在《歷史的教訓》一書中說:“不是種族塑造了文明,而是文明塑造了民族;地理、經濟和政治環境造就了文化,而文化又創造了人類形態。”文明和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連續性的文明,具有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道並行而不相悖,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中華文明以和為貴,嚮往天下大同,倡導和合理念,主張兼容幷包,強調多元共生,是反對“文明衝突論”、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資源和文化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中華文明智慧中的天下意識、人類情懷創造性轉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世界性的集中體現,對於深刻把握中國與世界關係的歷史性變化,推動中國進入世界舞臺中央具有重要意義。

文明再造是近代以來中國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夢想。李大釗曾經呼籲:“沖決歷史之桎梏,滌盪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梁啟超說:“吾願發明西人法律之學,以文明我中國;又願發明吾聖人法律之學,以文明我地球,文明之界無盡,吾之願亦無盡也。”文明再造與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緊密相關,是漸進性與革命性的有機統一,社會革命與自我革命的有機統一。社會主義是正在走向成熟的新的文明形態。《再造文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一書中說:“馬克思主義是立足於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理論。它雖然產生於西方文明,但也具有超越西方文明、追求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視野。”我們要深入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普遍性、長久性意義的文明理念,將之創造性轉化為我們面向未來、思考世界的思想資源,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使中國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體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作者丁國強系西南政法大學特聘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