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被同化,元朝用紙幣捨棄銅錢,反到加速了滅亡?

公元 1260 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都上都,在現在內蒙古正藍旗閃電河畔,這樣,離中原漢族地區就更近了,受到漢族文化和習俗的影響也更大了。為了防止本民族被同化,忽必烈找到了他的老師,八思巴,一位西藏喇嘛,創制本民族文字。八思巴於是將藏文字母拼寫成蒙文發音,變成了一種新型的蒙古文字——八思巴文,於是,忽必烈和大臣們以這種文字為官方文書。通行於全國地區。這種八思八文字筆畫複雜,呈方塊形。

定都上都之後,元世祖忽必烈準備鑄造自己朝代的錢幣,剛開始,他想模仿宋朝以銅錢為主,作為本朝的流通貨幣。在徵求太保劉秉忠的意見時,劉秉忠卻說了這麼一段話:“皇上,一直以來,使用銅錢是華夏漢族政權的事兒,我們起於北方沙漠地區,屬於幽陰之地,不能和華夏陽明之區相比,我們應該捨棄銅錢,使用紙幣。”

為了防止被同化,元朝用紙幣捨棄銅錢,反到加速了滅亡?

忽必烈感覺劉太保的意見很對,就決定用紙鈔而不用銅錢。於是開始發行紙幣,幣名為“中統元寶交鈔”。紙幣的文字主要用漢文,其中“中統元寶,天下通行”這八個漢字旁邊注了對應的八個八思巴文。

然而,忽必烈沒有想到的是,這些發行的紙幣數量雖然多,但是由於當時印造紙幣的技術落後,造幣的紙張粗糙,質量低劣,故而許多紙幣破爛得已看不清本來面目。民間交易中常為此引發糾紛,爭執吵鬧的事頻頻發生,市場出現混亂,紙幣制度很難維持下去了,等到到了忽必烈的曾孫當了皇帝,沒辦法,對幣制進行了改革, 到了至大三年(公元 1310 年),他鑄造了大量銅錢代部分紙幣使用。他首先仿照漢族的年號錢鑄自己的年號,錢名“至大通寶”。這下百姓們進行交易方便多了,社會矛盾也有所緩解。到了元代晚期,人們已經基本上不再使用紙幣而專用銅錢了。

為了防止被同化,元朝用紙幣捨棄銅錢,反到加速了滅亡?

元代晚期的銅錢名稱叫“至正通寶”,是元順帝鑄造的,以大小分為五等。錢面上的文字均漢文,僅在錢背上還保留一個思巴文。這個字有記數,也有記“寅‘、“卯”、“辰。、“巳”、‘午“、“末。……等地支的。今天,元朝的這些錢幣仍然可以看到,不過已成為較珍貴的文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