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天意》编剧苏蓬:东方科幻语境下,如何成就中国超级英雄?

当中国观众被越来越多的好莱坞视效大片和剧集“洗脑”时,一边感叹西方科幻世界的宏大奇妙,一边又在为精品国产科幻剧的缺失操心。大家都在期待着何时能出现一部具有东方特色的科幻剧作,让自己“扬眉吐气”一番。近期一部国产科幻剧集闯入了大众的视野。

纵观5月新上线的网剧,奇幻、科幻、纯爱、校园各种题材扎堆上马,令人眼花缭乱。要想“杀出重围”,就得不走寻常路。这部名叫《天意》的剧集还未播出就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专访《天意》编剧苏蓬:东方科幻语境下,如何成就中国超级英雄?

不仅因为这部剧打上了“东方科幻超级剧集”的前缀,同时还有欧豪、乔振宇等颜值演技在线的演员加盟,更因为它改编自知名历史科幻小说作家钱莉芳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曾获得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项银河奖,同时被不少科幻迷称为是刘慈欣《三体》的启蒙作品。

超级剧集《天意》自5月10日在优酷播出后,引起了热烈讨论。剧中清奇的科幻脑洞、韩信等正派人物组团施展技能对抗反派大boss的桥段、高科技道具呈现的游戏沉浸感,这些都是网友们观剧时发弹幕讨论的“焦点”内容。《天意》凭借有趣的剧情掀起了“刷弹幕狂潮”,提高了实时互动的趣味性。

《天意》自播出以来虽然热度高,但在网上也引起了部分争议。“韩信和秦始皇怎么变得面目全非了?”、“原著不是历史科幻吗?怎么网剧变成穿越爱情剧了?”、“历史和科幻的结合好有违和感”……

面对部分网友的争议,犀牛娱乐专访了《天意》的编剧苏蓬,他不仅一一解答网友疑问,更是提出了东方科幻影视的“创新之道”。

专访《天意》编剧苏蓬:东方科幻语境下,如何成就中国超级英雄?

超级剧集《天意》编剧苏蓬

人设偏离原著,还是创新重塑?

有没有想过“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这三位鼎鼎大名的英雄人物如果被放到科幻世界里,会变成怎样?又会发生什么离奇的故事?超级剧集《天意》对此做了大胆探索。

在探讨剧中历史人物的人设之前,需要明白一点:历史科幻并非正统的历史题材,而是在新的观念体系下,以过往历史为基础的一种假设或想象。

基于此,超级剧集《天意》提前给观众打了一剂“预防针”。在片头会看到一行字幕——“该剧改编自科幻小说,对所涉历史典故及人物均有不同程度之虚构、假设与想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剧中历史人物的人设会有所出入了。

《天意》的故事背景是在秦末汉初,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暴乱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好时代”,无疑给影视创作者们赋予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小说《天意》作者钱莉芳曾坦言,选择韩信作为小说主人公,是因为他身上自带的英雄属性和悲剧光环,十分适合用科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人物重塑。

于是编剧苏蓬在创作前期便开始将重心放在韩信这个人物身上,比如探索东方英雄的成长方式和历程,同时不希望把人物塑造成扁平“脸谱化”,而是通过丰富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让人物变得更立体饱满。

专访《天意》编剧苏蓬:东方科幻语境下,如何成就中国超级英雄?

所以相比于历史上以谋略著称的韩信,剧中欧豪饰演的韩信则显得中二热血,甚至有些呆萌。不可否认,在经历了《建国大业》、《妖猫传》等大银幕作品的锻炼后,欧豪的演技得到了提升。他将韩信面对敌人时的狠绝果断,面对恋人时的痴恋忠贞,把握的相当精准。但也许是因为人物表现过于“出格”,这让部分网友“不适应”。

“有些观众会说韩信在前期没有谋略,就是靠打、武力值爆棚,但我觉得这是人物成长的必经阶段。当事件和时代把他推到那个地步时,他一定会去展现谋略这些方面。我希望韩信一开始不是一个完美、无所不能的人,而是一个有缺点的人,然后一步步变成能肩负历史与人类责任的东方英雄。”编剧苏蓬向犀牛娱乐解释到。

另外一个争议人物则是乔振宇饰演的秦始皇。剧版秦始皇做出的种种行为,给人物贴上了“新”标签。

专访《天意》编剧苏蓬:东方科幻语境下,如何成就中国超级英雄?

对此,编剧苏蓬表示一开始就不是按照历史正剧的风格来做这部剧的,而且小说作者钱莉芳提出的“通过史料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节点和结局,但对于历史当事人的性格等方面却存在着未知性”的观点更加坚定了苏蓬的创作信念。

“在这过程中,我们更多是还原历史人物身上大的历史脉络、人生经历和大事件的节点结局,但是如何走到这个事件结局的,这个过程我们探索了更多的表达方式的可能性。

希望通过这些可能性的堆积,营造出一个观点:历史有未知性的,包括人类文明也许是与外星生物的改变或是帮助有关的,这种科幻价值观在《天意》小说里本来就有,另外在西方科幻影视作品里也是有这种观点的。我们想尝试在中国的历史和历史人物中也建构出这样的世界观。”

选择秦末汉初的这些英雄人物当做影视剧的主人公,不仅需要创作者们的勇气与胆量,更需要的是保持开拓精神。

时空折叠+爱情+武侠

剧作结构大转变?

有网友在知乎提出了关于小说《天意》影视化改编的三大难点,其中两点竟与编剧想法不谋而合。

一是原著小说可以采用旁白和心理描写来讲述剧情和事件的推进,影视改编则必须要具体化,具象化;二是原著中女主角季姜在内容过半时才出场,这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是必须要调整的,需要把女主出场时间提前到开头,让女主从一开始就陪伴在韩信身边。

穿越的设计正是为了解决以上两个影视化改编难点。

“在小说最后阶段有一个从古代通过时空折叠到现代的桥段,这也给了我们灵感,看能不能通过现代人的视角去解释古代很多难解的现象。所以我们引入了科幻女作家钱小芳,这也是向小说作者致敬。

我们在剧的前面加了一个视角,让钱小芳从现代通过时空扭曲到古代,因为她有现代人的科学基础,让钱小芳这个人物充当小说中作者的视角去参与秦汉的故事。当现代人与古代的韩信、张良相遇,他们的观念碰撞,钱小芳提出的理论会对秦汉时期的人物产生冲击,在这过程中让韩信他们慢慢理解何为科技,理解可能出现的外星生物、外来文明的世界观,这是我们的一个新尝试。”

专访《天意》编剧苏蓬:东方科幻语境下,如何成就中国超级英雄?

至于剧中添加的武侠元素,苏蓬表示并没有在创作中刻意加入,但是剧本里会写到有刺客的剧情,那么自然就会有打斗,这些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构成要素。

面对网友质疑剧版《天意》更像是一部男女主爱情剧,苏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前面之所以会有爱情,是因为我们在前面要加入新视角,它要与韩信关联起来。通过建立男女主两个人物之间的默契、情感、误会,要有这个过程。当两人融合之后就会慢慢进入韩信的东方英雄成长史。后面的故事就变到了兄弟情、征战天下、男人的选择,男女主的情感就慢慢变成了中间的调剂。”

女主出场提前、身份转变、男女主的爱情,这些都是为了男主韩信的成长和命运在铺垫。当知识体系、三观完全迥异的现代人与古代人相处时,必将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历史+科幻”的东方语境下

何为“天意”?

超级剧集《天意》制片人梁振华曾说过:“‘科幻’的概念来自西方,西方喜欢挑战未知,探索宇宙的秩序,但中国人迷恋乡土和家园,所以中国出现历史科幻小说并不奇怪。历史科幻的认知就是试图用科学参破时空的奥秘,去解释历史上未知的谜团,了解每一扇罗生门。”

在编剧苏蓬看来,小说《天意》最大的亮点就是构建出的科幻世界观。它把中国历史的可能性和未知的外星文明相结合,并将中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和外星文明的介入设定成一种关系,由此引申出东方科幻的概念,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专访《天意》编剧苏蓬:东方科幻语境下,如何成就中国超级英雄?

《天意》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遵循着自有的“科幻逻辑”,即通过外星人物的意外搁浅,触发中华文明的诞生。它将时间背景设置在秦末汉初,秦始皇、韩信、张良等历史人物被卷入到这场跨时空科技与人力的破壁对决之中。

目前以中国历史为背景的东方科幻题材的影视化作品,鲜少有成功案例。如何拍?成了摆在影视从业者眼前的首要问题。《天意》作为一部糅合了历史、神话和科幻元素的小说,影视化改编难度可想而知。

“东方自古关于科幻的‘根’,其实来自于人类对未知的看待和探索。东方对未知的探索更多是精神层面的,偏重这些未知对人类精神世界会有什么影响。在精神层面去探寻未知的合理化,这是东西方科幻的不同。

我希望剧中的人在遇到未知的事情时,是从精神上去探索它们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引申到探索我们人类的文明是怎么来的,而不是去研究怎么把这些未知变成一种技术,然后去运用它们。这个是中西方科幻题材创作的不同,我想找到一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苏蓬说道。

当下一些国产科幻影视剧为了追求科幻的“形式化”,把重点放在了能体现高科技的道具、场景等视觉层面,忽略了故事内核才是一部影视作品最重要的部分。这也导致了营造出的科幻感十分单薄。

《天意》作为一部东方科幻题材,展现的时间穿越、空间折叠、全息投影,以及曳影剑、九鼎、照星镜等高科技“硬货”,并非为了“炫技”,而是以一种克制辅助的方式作为情节补充与关键事件的触发点。而对于在“历史+科幻”的东方语境下,人物跌宕起伏命运的探讨,更让人惊叹不已。

在历史维度,韩信反抗“神”的旨意,以一己之力奋力一搏,只为保住人类文明;在科幻维度,外星人的设定本就源于人类对外星文明的好奇。《天意》以“历史”为本体,以“科学”为筋骨,以“幻想”为飞翼,在东方历史夹缝中取材,在科幻世界观里升华。

《天意》虽然同时将东方历史与科幻元素相融,但更侧重于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成长。所谓的“天意”,指的既是自诩为神的外星人女羲将人类文明玩弄于股掌之间,也暗喻了男主韩信逆天意而行、反抗命运。

也许《天意》算不上一部完美的作品,但背后对于东方科幻影视化的新探索,值得鼓励。

正如编剧苏蓬所言,中国科幻IP的影视改编,切忌盲目以西方好莱坞科幻作为对标,而应该从东方人对待未知的观点上去结合西方科学理论,这样也许能尝试出一条新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