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解读爱情?

今天,我们如何解读爱情?

1

“我爱你。”

这应该是恋人之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吧,但是这简短的词语里倒是指涉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我们想得到什么样的呼应呢?如果得到的呼应是“我也爱你”,那就与上面提到的思念具有了同样的属性。

但关键的问题是,它还有其他的意指。

很多时候,当我们多次重复这句爱的言语的时候,预示了,它的新鲜感已经丧失了爱的锋芒与光辉。恋爱中的人第一次听到这句言语,一定会心跳加速,面红耳赤,但是心中在窃喜,因为他们收获了爱情,收获了同等的默契。第一次说的时候,就具有了本雅明所言的那种独一无二的“灵韵”。

换个角度看,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对亲爱的说这句话,它的属性开始日常化,即,变成了一种亲人之间的问候语,那种独特的心潮澎湃的属性就丧失了。爱情让位于生活的庸常。

而我感触最深的确实最后一种。当你向你的爱人诉说你的爱意的时候,说的越多,反而越发的绝望。这种爱,让人绝望吗?不是。是这种令人窒息的看不到未来的爱恋之情,让人心陷入了绝望地惆怅。仿佛有恋人要离你而去,你苦苦的挽留,只换来她轻轻回眸,淡淡的微笑,以及转身离去的忧伤……

我爱你,是分离之人的苦痛。

今天,我们如何解读爱情?

2

我告诉远方的恋人说:我很想你。

告诉她,这种想念的感觉会消失么?永远不会,只会更加的强烈。但是我们总想告诉某个人,我们的想念。换句话说,我们倾诉一种状态,让告诉对方,我沉浸在一种情感中,而且这种情感是关于对方的。这种交流模式暗含着一种情感交换的模式。我想念你的时候,你会想念我吗,你的想念与我是同等的热度,同等的强烈吗。我们渴望的想念状态是,强烈想念你的时候,你需要更加强烈的想念我;而不是我想念你的时候,你并不在想我。我们会注意到前者有一种悖论,如果相爱的人都渴望对方的想念比自己强烈一点,那到底谁的想念会更强烈呢,没有尽头的想念……

后者的状态是失落,想念没有得到对等的思念,我们的失落是一种最低阈值。想念是一种情感,而情感需要情感的吸引,没有这种爱恋的吸引,想念根本不复存在。所以我们会不停地追问:我想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想念我吗?

朋友的一个句子:跟岁月比沉默/于是,我输了。

真好。

今天,我们如何解读爱情?

3

接上。

如果你的思念没有得到回应,因为失落而低沉。你会开始退缩,退守到自己一个人生活的那些岁月。

因为思念总是有一个人,自己的思念不会伤害自己。于是思念的结果,往往是不再想念。

对,不再想念,一点点退守到自己的领地,保护好自己的心灵不受伤害。想念总是需要呼应的,这种呼应是恋情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当一方觉得受到伤害时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思念开始贬值了,思念于是会下意识寻求自我的保护,给自己穿上厚厚的壳,于是,不再想念。

如果你爱他,就告诉他你同样的想念;如果你不爱他,同样告诉他相同的想念,前者永远大于后者,而且前者的想念是一个人的,后一个人的想念是微弱的。

一个人的想念,意味着失去了爱情;微弱的想念意味着她不知道抉择,不知道该不该选择。恋爱就是这样失去的。

我们都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从不再想念开始。

今天,我们如何解读爱情?

4

爱情中有软弱的一方么?

总会有。

爱情中的软弱往往是最先说出爱的那个人,那就是我。

我以为我最先说出爱的感觉,是一种忠诚。但最终发现,我是需要被爱的那一方。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把自己降低到尘埃里,只为证明自己的爱。

成为爱情的奴隶并不可耻,但是成为爱情的奴隶的那一刻意味着,总是你想念着她,而她并不在时刻想念你。也许,她把自己的想念分成了两半?你永远收获不到独自完整的爱情。

爱情总不是对等的。我的爱永远要大于她的爱。她的爱总是吝啬,迟疑,回应迟缓。正是这种延迟的幸福感,反而让这种爱情在期待中消耗了热情和耐心。爱情总会有失落的那一方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