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鬥:后妃晉升靠愛情還是拼權謀

縱觀歷代后妃的升職之路,那些能“彎道超車”的奇女子,大多要歸因於先天條件的絕異於人。這裡所說的“先天條件”,既包括出身、容貌,也包括性格、智商和生育能力。歸根究底,都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資本。而後天的個人努力,大概只能讓她少走些彎路罷了……


宮鬥:后妃晉升靠愛情還是拼權謀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崇尚簡樸,大大縮減了六宮等級,使後宮僅剩皇后、貴人、美人、宮人、采女五個階層。品階雖然變簡單了,但後宮的晉升依舊不容樂觀,漢和帝劉肇第二任皇后鄧綏的晉升之路,就走得很是辛苦。

東漢永元四年(公元92年),漢和帝即位的第四個年頭,13歲的小皇帝聯合宦官,從臨朝稱制的養母竇太后手中奪回政權,成為了真正的天子。新朝新氣象,宮中第一次後妃選拔隨即開始。

東漢的後族基本出自功臣世家集團,只有王公貴胄家的千金才有參賽資格,鄧綏便在其列。她的祖父是東漢開國功臣鄧禹,父親鄧訓又任職護羌校尉,母親陰氏是東漢第二任皇后陰麗華堂弟的女兒,可謂強強聯姻。

與鄧綏同一批備選的,還有另一位陰氏:其曾祖父是陰麗華長兄陰識,外祖母也來自鄧氏家族。算下來,陰氏得喊鄧綏一聲表姑媽。

就這樣,表姑媽和表侄女一同進入了漢和帝后宮的候選名單。可巧的是,鄧訓忽然病故。按規矩,女兒鄧綏需在家中守孝三年。就是這耽擱的三年時間,陰氏已榮升為皇帝最寵愛、最知心的陰貴人,品階僅次於皇后,而鄧綏卻還在宮外踏步。

守孝期滿,又到了選拔嬪妃充實後宮的時節。當選妃的使者們來到鄧綏面前時,“左右皆驚”——15歲的她身長七尺二寸(大約169釐米),容貌絕美,一眾佳麗在她身旁,簡直是“六宮粉黛無顏色”。

史書上說,即將入宮前,鄧綏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她一伸手就摸到了天,旁邊是浩浩蕩蕩一片碧青。解夢人告訴她,這個夢,上古堯帝、殷商成湯也做過。甚至有看相的驚呼她乃是帝王之相,貴不可言。

然而,這邊還沒露出半點顯“貴”的跡象,宮裡卻突然傳出詔書,皇帝冊立了比鄧綏早三年入宮的陰氏為皇后。一瓢冷水澆下來,鄧家沒希望了。

可後宮裡的事瞬息萬變,後來居上也是有的。鄧綏並未灰心。憑著“絕異於眾”的顏值,從踏入宮門的那一刻起,就驚豔了少年天子,起步便是“貴人”的尊位。

對陰皇后來說,此刻最大的威脅便來自鄧綏。從鄧綏進宮那天起,陰氏即“愛寵稍衰”,長秋宮裡再難得見皇帝身影,她心中難免心有諱恨。

宮鬥:后妃晉升靠愛情還是拼權謀

鄧綏雖然年紀尚輕,卻聰慧過人。後宮的生存之道,多少是懂一些的。她侍奉陰後“夙夜戰兢”,對待妃嬪猶如親姐妹,就連對奴僕婢女都不見有大聲呵斥的時候,反而常常施與恩惠。每每宮裡舉行宴會,嬪妃們各個打扮得花枝招展,希望能入得皇帝法眼,而她卻一身素裝,甚至連頭飾都沒有。如果與皇后一同覲見皇帝,從來都是站在一旁。要是皇帝問話,只要皇后沒開口,她絕不開口。

她的低調和卑微,和帝都看在眼裡。他能感受到鄧綏在後宮立身的不易,便愈加想把所有好的都給她。她在和帝的心上,陰皇后卻被拋到了九霄雲外。鄧綏深知陰氏怨氣之重,以自己目前的地位,一旦被人揪住把柄,尚無足夠把握保全家族,於是,每當皇帝召見,她便稱病不去,好抵消一點皇后對自己的恨意。

然而,這並不等同於“不作為”。後宮之爭,血雨腥風絲毫不遜於戰場。女人們博上位,子嗣從來都是最重要的一個砝碼,也正因如此,和帝的皇子們經常莫名其妙地夭折。陰皇后無子,鄧綏寵冠後宮卻也未能生育。

沒有嫡子,一切就簡單多了。鄧綏想到了一個廣結善緣的辦法——以“繼嗣”為名,為皇帝挑選美人,“以博帝意”。妃嬪都由她推薦,自然對她感恩戴德。陰皇后風頭被蓋卻無力反駁,脾氣變得愈加暴躁。兩相對比,大家都堅定地站在了鄧綏這一隊。

現實把陰皇后逼進了死衚衕。她計窮力竭,最後竟然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巫蠱,巴望著鬼神能幫她給對手致命—擊。

然而,這咒沒應驗到鄧綏身上,和帝卻忽然生了重病,甚至有行將就木的危險。鄧綏流著淚對旁人說:“我只有一死,可報答陛下的恩寵。”說罷,便作勢要服毒自盡。當然,她被謊稱和帝病癒的宮人們合力勸下了。似有天助,第二天,皇上竟然轉危為安。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陰皇后施蠱之事暴露,和帝命人核查,證據確鑿,於是,當了六年皇后的陰氏被廢。

和帝屬意鄧綏為後,可鄧綏卻再次謊稱病重,閉門謝客,不理召幸。她的擔心不無道理。如果陰皇后剛一被廢,自己便入主中宮,成為廢后的最得利者,勢必將引起許多非議。後來,有司奏請鄧貴人品德貴重,提議冊立為後,和帝一口應承。鄧綏又再三推辭,最終晉級。

宮鬥:后妃晉升靠愛情還是拼權謀

宋真宗趙恆的第三任皇后劉娥,父親早亡,幼時曾跟著表哥龔美一路賣藝到京師,在街頭討生活。15歲那年,劉娥與同齡的襄王趙恆相識,彼此一見傾心,便被接到了當時的襄王府邸。

奈何趙恆的奶媽秦國夫人嫌棄劉娥的出身,給太宗打了個小報告,太宗棒打鴛鴦,趙恆只有偷偷將劉娥養在宮外,偶爾溜出門見上一兩次。沒多久,太宗為趙恆指婚,令其娶丞相潘美的八女兒潘氏為妃。有權人終成眷屬。

一晃15年過去,潘氏已故,趙恆依然愛著劉娥,依然偷偷摸摸地來往。直到宋太宗駕崩,遺詔傳位給太子趙恆。趙恆登基為帝,是為宋真宗。他連忙將劉娥接進宮,封為正四品的美人。此刻,二人已過而立之年。

劉娥終於從一個不見天日的外室,成功登堂入室了。不久,福薄的續絃郭皇后病逝,趙恆便想冊立劉娥為後,可文武百官就是不答應——劉娥出身微寒,又無子,怎麼有資格母儀天下?有人甚至提議應冊立德妃沈氏,畢竟沈氏出身顯赫。

面對眾人的反對,趙恆選擇了折中的辦法——立沈氏為貴妃,皇后之位,再議。說是再議,但趙恆背地裡仍然在想法子。因劉娥無子,他臨幸了劉娥宮裡的—個丫鬟李氏,李氏很快懷上龍種,待產子後,令下人謊報是劉娥所生。當時的趙恆膝下無子,有了為皇家開枝散葉的大功,劉娥立後之路順暢了許多。

趙恆順勢將劉娥從四品“美人”提升為九嬪之一的“修儀”,又晉為德妃。接著加封了一批官員——我對你們好,你們不能再唱反調了,算是給了大家—個封口費。

等小皇子趙禎一出生,劉娥便被立為皇后。這一年,劉娥44歲,這一年,趙劉相遇已近30載。他們相知相守了大半輩子。後宮佳麗無數,趙恆偏偏對劉娥情有獨鍾,這大概還要歸因於二人的性格。

趙恆敦厚篤實,劉娥機警聰敏,又通曉史書,兩人有說不完的共同話題。他們在閨中執經問字,劉娥甚至還幫他批閱奏摺。皇帝不再是高處不勝寒的孤家寡人,劉娥對他來說,不只是恭謙守禮的皇后,也是有智識、有擔當的知音。

宮鬥:后妃晉升靠愛情還是拼權謀

漢文帝之母薄太后,一度是大漢王朝輩分最高、權勢最大的人物,為孃家著想,她等孫子劉啟長到差不多年齡,就選來了族中之女小薄氏與之匹配。沒有太多坎坷,薄氏一來就是太子妃。太子即位,又順理成章成為了皇后。

可是,這樣上位的皇后,幾乎都面臨著同一種窘境——少年天子意氣風發,不願被人擺佈。雖然因為孝道不能違背祖母的意願,但內心非常反感。於是,皇后就跟著變得面目可憎了起來,而後宮也最終成了別人的“升職場”。

這個“別人”,一開始是慄姬夫人。慄姬長得美,一連為景帝生了三個兒子,因薄皇后無子,慄姬的長子劉榮,也就成了景帝的長子。薄太后在世時,尚且可庇佑薄皇后,可當她去世後,景帝就再無顧慮:根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劉榮成為大漢的皇太子,慄姬的風頭一時無兩。

子以母貴,母以子貴。皇后無子,寵妃當道。王美人、程姬、賈夫人……如雨後春筍般爭寵鬥豔。諷刺的是,薄皇后就像不存在似的,大家都不屑於對付她,反倒是慄姬更讓人想拔出蘿蔔騰出坑。

後來,王美人與館陶長公主聯手,將慄姬母子踢出局——遭冷落的慄姬怨憤而死,太子劉榮也跟著一辱俱辱,被廢為臨江王。

別人鬥得如火如荼,薄皇后連參與的資格都沒有,但依然逃不過惦記。公元前151年,漢景帝廢薄氏,同年,王美人和兒子劉徹順利成為了皇后、皇太子。

大漢王朝的權柄因為這群女人的爭鬥,交接到了本來毫無爭儲條件的少年劉徹手裡,他即是後來的千古一帝——漢武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