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十易其主”為何沒被罵為“十姓家奴”?

百曉生貓哥

注意,劉備是“

客將”,和孫策在袁術手下的性質一致。

他並不是他人的臣子,也不直接隸屬於任何地方勢力,他在朝廷有官位和俸祿。

劉備一直有自己的團隊和軍隊。只是由於勢力弱,缺乏穩定的地盤,一直被其他地方軍閥當作中間派。普通軍閥在交戰之時,也傾向於招募劉備這種獨立小勢力和山賊集團作為幫手打手,畢竟能少消耗自己人取勝才是硬道理。

由於劉備早年就有戰功,能得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忠心,軍隊雖少但戰鬥力不弱。加上對民眾仁義,在社會上很有知名度。軍閥之間爭奪之時,一般會考慮爭取他這種中間勢力作為援助。也就是為什麼劉備看起來投靠了很多勢力的原因。

早期他帶自己的部隊跟從同窗公孫瓚,以及田楷,陶謙等人。對方提供糧草和部分兵力,劉備自己需要親自上戰場,相當於“僱傭兵”,拿錢打仗。後期因為他能征慣戰,劉表孫權都用他的隊伍作為對抗曹操的工具。雙方也是合作關係

當然,光看《三國演義》確實容易讓人產生幾姓家奴的問題,但結合歷史和漢末制度,就不難解釋這個問題了。


文史小茶館

劉備投奔的人確實很多,我們來數一下

1,盧植

盧植也是劉備的老師,黃巾起義之時,盧植對抗張角,劉備曾前往投奔,盧植給了劉備一千軍馬。


2,朱雋

後來盧植以怠慢軍心被朝廷逮捕,劉備投奔朱雋,後來朱雋在平叛黃巾時因功封車騎將軍,劉備升縣尉。

3,劉恢

後來張飛鞭打督郵,劉備只好出走投奔劉恢

4,公孫瓚

投奔劉恢沒什麼前途,劉備又投奔了老友公孫瓚,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就發生在這一時期,劉備在公孫瓚舉薦下任平原相。

5,陶謙

陶謙被曹操攻擊,向孔融和劉備求救,於是劉備幫忙擊退曹操,劉備便投了陶謙,後來陶謙三讓徐州,劉備領了徐州

6,曹操

後來劉備出兵攻打袁術,徐州被呂布所佔,曹操擊敗呂布,劉備便投了曹操。

煮酒論英雄發生在這一時期


7,袁紹

煮酒論英雄後,劉備懼曹操而出走,後來被曹操擊敗,便投奔了與曹操敵對的袁紹。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便發生在此時。

8,劉表

劉關張在古城相會後,假稱說服劉表共擊曹操,藉機逃脫,投了劉表。

還有嗎?劉表應該是最後一個吧,三顧茅廬便在這一時期。


後來劉表死後,曹操佔領荊州,之後便是孫劉聯合的赤壁之戰。

再然後,劉備以荊州入益州,擊敗劉璋,三分天下。

劉備之所以不被認為是“家奴”,是因為他是中山靖王之後,帝室之胄,無論投奔誰,他都是一路諸侯,同樣也非誰的乾兒子。


心向青山

在漢末三國之前,劉備從未表示效忠於任何人,也沒有任何人把他當手下看待,除了漢獻帝,也沒有任何人給他封官進爵,而且不管是在曹操陣營還是暫時依附袁紹和劉表,劉備都由自己獨立的文武班子,文官中有簡雍、孫乾、糜竺,武將有關羽張飛張雲糜芳,這些人只認一個主公,那就是劉備。

而且不管曹操還是袁紹,都沒有把劉備當下屬看待。我們先來看看曹操詩怎樣對待劉備的: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也就是說,劉備的左將軍官職,是曹操向漢獻帝劉協要來的。而且青梅煮酒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要不是曹操實在找不到藉口,又怕擔上害賢的惡名,早就把假裝種菜的劉備幹掉了,因為曹操也知道,這個劉備不是他的下屬,也永遠不可能是他的下屬。

再來看看袁紹是怎麼厚待劉備的: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譚,先主故茂才也,將步騎迎先主。先主隨譚到平原,譚馳使白紹。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也就是說,袁紹長子袁譚那個茂才(秀才,為避劉秀名諱才叫茂才),是劉備舉薦的,而且劉備雖然兵敗,但是他投靠袁紹,是“聯盟”而不是“歸順”,這一點兩個人都很清楚:劉備就是借袁紹一塊地方收攏自己被曹操打散的部眾,總有一天會走的。

最後再來看劉表: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劉備跟劉表雖然都姓劉,但還是“親兄弟明算賬”,相待以賓主之禮,劉表借給劉備新野,劉備自成體系招兵買馬,那個不肯為劉表效力的諸葛亮,實際應該管劉表叫姨夫——劉表是諸葛亮妻子的姨夫,蔡瑁是諸葛亮妻子的舅舅。看著自己的外甥姑爺投靠劉備,劉表一言不發,也沒資格指手畫腳,因為劉備根本就不是他的下屬。

這樣看來,所謂的劉備“十易其主”是不存在的,除了漢獻帝是劉備名義上的君主,任何人都把劉備當做平等的友軍或者對手看待,要是說接受了某些人的任命就要把那個人當主公,那曹操豈不是要奉袁紹為主公?因為曹操也曾接受過袁紹給他的“奮威將軍”稱號……


半壺老酒半支菸

簡直胡說八道,劉備每一次都是恪守道德,唯一投靠過的是公孫瓚,如果沒有公孫瓚,就沒有劉備,這句話倒是沒錯,一開始劉備真的是當不好官,當著要麼犯錯誤,要麼是其他事情,所以劉備後來投靠了公孫瓚,開始了平步青雲。


從平原起家,然後跟著公孫瓚的手下田楷,最後一起去救陶謙,舉為豫州刺史,從此進入了諸侯行列,劉豫州這個名字也是這麼來的。後來陶謙把徐州讓給他,他成了徐州牧。很多人都說是劉備的仁德,其實不是的,那是因為公孫瓚的影響,後來呂布所以敢奪取劉備的徐州,是因為公孫瓚被袁紹打得潰不成軍,罩不住劉備了。

劉備在袁紹,陶謙,劉表,劉璋。這些地方他都是以客將的身份自己帶兵的,並不是他們的手下,所以他們不能作為它的主人,劉備唯一的主人是公孫瓚。劉備投降曹操的時候,這個不能說投降曹操是迴歸朝廷。壓根不是劉備的主人。


換句話就是說除了公孫瓚之外,跟其他人都是合作關係,而不是上下級關係。和呂布不一樣,呂布跟丁建陽,董卓是上下級關係。所以罵呂布三姓家奴,沒有罵錯,但是罵劉備十姓家奴簡直是胡說八道。


知常容三國

“三姓家奴”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那麼我們就不能從其他書中尋找答案。

我們來看一下羅貫中給出的劉備“換主”的因由:

一、劉焉

涿縣是劉焉的管轄地,黃巾之亂時,劉焉張榜募兵,劉備並關羽張飛帶領鄉勇來投。

這裡說一下,劉備只是鄉勇,並無任何官職,算是義務幫忙的,不能算是劉焉手下。

二、盧植。

同樣的道理,劉備看到劉焉那沒事幹了,就去找自己的老師,也算是義務幫忙。

三、朱雋。

依然是義務幫忙打黃巾。

四、劉虞。

張飛鞭打了督郵,劉備的縣尉也做不成了。兄弟三人“往代州投劉恢”。劉恢把劉備推薦給了劉虞,虞大喜,令玄德為都尉,引兵直抵賊巢,與賊大戰數日,挫動銳氣。

五、公孫瓚。

劉備在平原過得好好的,看到諸侯聯軍準備去打董卓,也想看一下熱鬧,正巧老同學公孫瓚也要過去,就混在了公孫瓚的隊伍裡,公孫瓚名義上也屬於劉虞領導。

六、陶謙。

劉備在平原呆了一段時間。孔融被黃巾軍圍困北海,請求劉備解圍,劉備很仗義的為孔融解了圍,又順手幫助陶謙解了圍,然後又順手接管了徐州。

這時候劉備怎麼說也是一州之主了,和劉虞平起平坐,自然不可能回去了。

七、呂布

呂布兵敗來投,劉備很仁義地接納了他。然後呂布也很“仁義”地奪走了徐州。走投無路之下,劉備只能先和呂布講和,找個地方住下來。這時的劉備已經算是一方諸侯,不過投奔誰,都只能是合作,而不是投靠。

八、曹操。

劉備屯兵小沛。曹操約劉備一起進攻呂布,劉備答應了。但是回書卻被呂布謀士陳宮截獲。呂布派高順張遼攻打小沛。小沛陷落,劉備兄弟妻小失散。沒辦法,劉備只得投靠曹操。

九、袁紹。

劉備離開曹操後,回到徐州,與袁紹聯合,以“討漢賊以扶王室”的名義進攻曹操。結果劉備被打得落花流水,妻小並關羽都被曹操抓了。劉備無奈,只好投奔袁紹。

十、劉表。

劉備在古城匯合了關羽張飛後,想要脫離袁紹。於是假意往荊州說服劉表一起討伐曹操。袁紹相信了,放走了劉備。

縱觀劉備一生所投奔過的人,要不就是幫忙,要不就是合作,好像就是劉虞那次做的有點兒不地道,作為手下,不吱一聲就走了。


新視界看文化,新角度觀歷史。歡迎大家共同討論。


新視界看文化

劉備並沒有十易其主,不知道為何會問出這種問題?劉備一生中都在四處奔波,四十歲前還在寄人籬下。但劉備始終折而不撓,敗而不亡,終建立蜀漢政權。

劉備字玄德,公元(公元161年—225年),靠鎮壓黃巾起義起家。前期依附公孫瓚參與十八路諸侯討董。

194年,曹操攻打陶謙,劉備相助退曹,陶謙送四千丹陽兵給劉備,劉備依附陶謙居下邳。

196年,劉備收留呂布,後被呂布打敗。198年,劉備依附曹操。其間就有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後曹操派劉備攻打袁術,劉備趁機佔下邳。

200年曹操東征劉備,劉備大敗,連妻兒關羽也被曹操抓了。就有了之後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劉備跑去依附袁紹。



直到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後,在赤壁之戰才慢慢好轉。佔據蜀地後才有了安穩的地盤稱帝。

劉備是很神奇的人物,在三國中也不知道劉備是怎麼做到依附別人,還讓其他諸侯對劉備以禮相待。連曹操都沒有殺他,明知道劉備英雄,還是送兵馬給劉備。劉備依附誰,都能從誰那裡帶走幾千兵馬離開。劉備還能做到讓陶謙,劉表等人死後把地盤都要送給劉備。縱橫三國,這份能力其他諸侯都沒有,這一點不得不服!


黃閏帝

為什麼罵呂布為“三姓家奴”,呂布由於年輕,投奔的都是有歲數的人,為了顯得親密,總是把其認義父,改了姓。一開始是姓丁,認了丁原為義父,後來他殺了丁原。再後來呂布認董卓為義父,改姓董。但為了一點小利和女人,呂布先殺丁原,再殺董卓,不論董卓應該不應該殺,就是親兄弟還有口嘴呢,董卓總體上對呂布還是信任有加的,而且還是義父。就算不恥於和他為伍,離去就是。畢竟義父義子,雖不是親生的,但被認同是一家人,從這裡看呂布的為人確實不怎麼樣。所以才有呂布被張飛罵為“三家姓奴”。

劉備完全不樣,一生確實投奔過不少人,從一開始的公孫瓚,到後來的曹操、袁譚、袁紹等等,但劉備不論投奔到哪裡,都保持著獨立的人格,他的投奔只是劉備為追求自已目標的一種策略,並不被金錢和官位所誘惑,這在三國演義中有多處的表述。

一個有理想有奮鬥目標的人,總是需要跟著前人學習,積累經驗,如果說這是一種投靠的話,完全是一種有益的投靠。是在尋找自己的施展才華的空間,而且如果真能象劉備這樣,投到哪裡,還受哪裡歡迎的人,說明還是得到不少權力人士敬重的,不論是曹操,還是袁紹兄弟,袁紹為迎接劉備來投,還專門迎出十里,就說明了這一點。

拿到我們現在社會中來,許多人不只會在一家公司從頭做到老,為了求得個人事業的發展,也會跳槽換個老闆,如果換過幾個老闆,就能說是什麼幾家姓奴嗎?當然是不可以的。

歡迎大家討論


煙雲吐秀

題主所謂的“十姓家奴”源自呂布的“三姓家奴”吧。劉備對呂布高呼:我們不一樣,不一樣。下圖是真實的呂布。



劉備(161年-223年 )假裝是漢室宗親,高帝后裔,以劉為榮,雖然十易其主,但從不認主為父——義父!呂布不同,跟丁原認丁原為乾爹,跟董卓認董卓為義父,而且見利忘義,先認而後弒。人中呂布瞬間跌成三姓家奴!劉備一不認父二不弒主三還仁義,怎麼能說他是十姓家奴呢?下面我們看看劉備是如何在不斷換老闆中成為老闆的!下圖稱帝的劉備。



一、184年23歲的劉備投校尉鄒靖平黃巾。二、同年投青州從事,有人舉薦。三、同年

投何進都尉毌(guan)丘毅。四、翌年投老同學公孫瓚,任別部司馬,得趙雲。五、191年投(與)田楷(公孫瓚手下,受田節制)。六、投陶謙,取而代之,得徐州。七、不敵呂布投降,丟徐州,控小沛。八、不敵呂布投曹操,衣帶詔誅曹失敗。九、200年,投袁紹。十投劉表。劉表死後,瓜分荊州土地。十一、投劉璋,反客為主,據益州,立蜀漢。算十次,劉楷也是公孫瓚的人。



劉備在不停換老闆中,一是事大自保,二是挖牆腳得良將、謀士,增兵力,三謀土地。輾轉一圈,以益州地理優勢加自己賢相良將與孫吳聯合而三分天下。可見跳槽換老闆也是一門大學問,搞好了自己都能成老闆!


福垊

對於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了當年張飛也是這樣子辱罵呂布的。不過正巧的是張飛這麼一罵,恰巧被歷史記載了下來。最後呂布也被掛上了“三姓家奴”這個不光輝的稱號。不過我個人對於劉備的“10次易主”和“10家奴”的說法不太贊同。


因為當時的劉備根本沒有和呂布採取相同的辦法,來博得別人的信任的。那時候的呂布由於不像劉備那樣老祖宗也是王。所以對於呂布來說就有點尷尬了,他不得不採取認乾爹的辦法來依附別人,來謀求新的發展機會。

就像劉備他經常打著自己是皇家後裔的幾號在社會上混。不過就因為他經常用這招使得他在很多事情上都比普通的人要有優勢。

他就是用這個旗號提升了自己在社會上的知名度,所以很多人都也認可了他也是代表了皇室的一份子。在當時的三國的軍閥當中,要是誰得到了他做起事來也能很快的得到民眾的支持。


不過在剛開始的劉備也是一無所有。這時候的他只能首頁依附別人來發展,劉備先後也投靠了很多軍閥,就比如劉備就去投靠過他的老同學公孫瓚、遠表親劉表還有曹操、袁紹、陶謙等。

那劉備投靠那麼多人?為啥還有人願意接納他呢?對於這個問題剛才我們也講到了,這劉備老是打著漢室宗親的口號,其自身的品德也不錯,在當時對於那些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有用之人。

對於劉備投靠的那些人來說簡直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好事。他們認為,既是漢室宗親皇帝的叔叔,那得到了他那同樣也不是收攏更多的民心了嗎?做起事來有劉備的一方在會讓他們感到自己才是正義的一方。

再說了當時的劉備只是暫時投靠,他手下也有一些軍隊啊!所以在我看來劉備那時候我的想法可能就是“你是主,我是客”,你有事我可以先幫助你,後面我還是要走的,因為我是皇叔我不可能做你的家奴吧?
不過後來的劉備通過不斷的摸爬滾打真的也當了皇帝,所以歷史也沒對他黑得太多。不過呂布認乾爹的做法就慘了“三姓家奴”你知道的喲!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愛好問答

劉備雖然“十易其主”,但是卻沒有幹過賣主求榮的事。他跟故主一般還保持著不錯的關係。

劉備先後投奔的人有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大部分情況下,他都沒有做過對不起人的事。以上這些人中,劉備只和曹操鬧翻了。但曹操是有篡漢野心的。劉備反叛曹操,天下人是理解的。

只有劉備奪益州的事,確實是坑了劉璋。但劉備一輩子大的負心事,只有這麼一件。總體來說,劉備的品德還是很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