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这一战,或许就没有太平洋战场,而变成西伯利亚战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日本军方上层,存在着两种主张:以陆军为首的主张向北扩张与苏联开战,被称为"北进派";而以海军为首的主张向南扩张,与英美开战,被称为"南进派"。众所周知,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在存在严重不喝一直贯穿整个二战,日本最高决策层只好采用"南北并进"的战略方案。

如果没有这一战,或许就没有太平洋战场,而变成西伯利亚战场了!

1939年,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于日本陆军在华战场屡屡得手,使得本就狂妄的日军更加目空一切!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极其看不起苏军,且在此时苏军又经历了"大清洗运动",于是日本的"北进派"在诺门坎挑起了一次日苏大战,史称"诺门坎事件"。

如果没有这一战,或许就没有太平洋战场,而变成西伯利亚战场了!

1939年5月15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骑兵连队长东八百藏中佐率600多名骑兵在5架飞机的配合下向七二四高地发起攻击。17日,苏军将第11坦克旅和摩托化步兵第36师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苏军的飞机也开始在诺门坎地区侦查飞行。5月27日,日军再次发动攻击,日军虽然偷袭得手但很快被包围,日军的坦克装甲部队根本不是苏军重型坦克的对手,日军骑兵更是对这些钢铁怪兽束手无策以至于被全歼!

如果没有这一战,或许就没有太平洋战场,而变成西伯利亚战场了!

斯大林知道这是日军的试探,所以要坚决粉碎日军的进攻,否则后患无穷。他派得力战将朱可夫指挥与日军的战斗。6月20日,日军第23师团全体出动,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这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关东军司令部还特调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第一坦克师以及关东军航空兵主力180架飞机参战,结果4天内日本损失了84架飞机。地面上,近千辆战车互相厮杀,这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战。结果日军89型坦克完全不是苏军重型坦克的攻击,经此一战,日军坦克部队基本瘫痪,东京认为造价昂贵的坦克不宜再使用,这也导致了整个二战日军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坦克部队。

如果没有这一战,或许就没有太平洋战场,而变成西伯利亚战场了!

6月17日,日军出动137架飞机奔袭了苏军机场,致使苏军前线飞机损失过半,但苏军调来新型的伊-16战斗机,很快又夺回了制空权。7月2日夜间,日军第23师团偷袭哈拉哈河,对苏军形成合围,但拥有大量装甲的苏军向日军发动猛烈反冲反倒把日军打的七零八落。走投无路的日军只得组织敢死队抱着反坦克地雷和燃烧瓶扑向苏军坦克,进行自杀性进攻。但是经过3天激战,日军被击溃。

如果没有这一战,或许就没有太平洋战场,而变成西伯利亚战场了!

8月19日,日军在诺门坎前线经过半个月的补充和修整后,兵力达到了5万余人,坦克182辆,飞机310架。苏军也加强到5.7万人,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515架飞机。8月20日凌晨,苏军全线总攻,猛烈的炮火和飞机的轰炸扫射把日军前沿40千米的阵地打成一片火海。随即苏军合围日军,日军官兵陷入绝望。29日,日军第23师团第64联队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自杀。同日,日本陆军航空兵头号王牌飞行员莜原弘道少尉毙命,日军第23师团最后仅剩下2000余人逃出包围。 此役关东军主力几乎被全歼,在4个月的战斗中,日军伤亡6万余人。损失飞机660架。战后斯大林并不想和日本正式开战,随即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

如果没有这一战,或许就没有太平洋战场,而变成西伯利亚战场了!

诺门坎战役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战略而选择"南进"进攻太平洋诸岛,从而偷袭了珍珠港惹了美国而走向覆灭!不得不说,日本不管是想去惹苏联还是惹美国,都是过于狂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