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德爾與他的英雄主義情懷

自古文學作品中,不少大家的文字中都傳達著其自身於那個時代的英雄主義情懷。《水滸傳》中的108將,大概就有108種英雄主義情懷。英雄情懷大多是因為他們對於時代有著他們獨特的想法和期望,他們崇拜過去的英雄,希望自己也能夠像個英雄一樣改變甚至拯救他們的時代。“猛風沙,野茫茫”,英雄“射鵰引弓塞外奔馳,笑傲此生無厭倦”,一首《鐵血丹心》是否帶你回憶起了當年仗劍走天涯的豪邁?其實現在社會的許多人也有與他們不謀而合的想法,誰說我們心中沒有一個英雄情懷呢?

雕塑大師羅丹的弟子——法國雕塑家埃米爾·安託萬·布德爾,從他大部分的作品中,我們也能夠讀出一種他的英雄情懷,一種只屬於他的英雄情懷在各種各樣的藝術品中揮灑地淋漓盡致。現在,就讓小新帶你們一起感受一下雕塑家獨一無二的英雄情懷吧!

布德爾與他的英雄主義情懷

埃米爾·安託萬·布德爾

布德爾曾說:“用印象來做東西不成,用你心裡的東西去做。今天感覺到的和明天感覺到的常常不同,要抓住本質。”正因為如此,布德爾想總結並保持他作為木匠時所形成的建築感。因此,布德爾不用模特,這樣就不會受模特所束縛,更能達到自己預期目的。他的創作步驟是“感動——科學——創作”,首先,應該對創造對象產生下意識的感動,布德爾認為只有當感動自己了,那樣的東西才能夠去感動別人;其二是科學,科學就是理性的分析,雕塑應該採取建築性和現代感,題材採用的神話內容,並非作者憧憬神話世界;有了前兩步的基礎,其三才是開始創作。

但僅僅是這樣的理解顯然是不足夠的。我們更應該從他的作品感覺到一種內在的自然的流露。布德爾畢生的藝術創作,從大器晚成的成名作《弓箭手赫拉克勒斯》到去世那年完成的《密茨凱維奇》,這些作品都始終貫穿著一個清晰明確的觀念:摒棄平庸,謳歌英雄。

布德爾與他的英雄主義情懷

《弓箭手赫拉克勒斯》

另一方面,布德爾雕塑的建築感恰恰是他內心對宏偉、莊嚴的英雄形象的追求的映襯。在布德爾的雕塑題材中,勝利的英雄——希臘神話的大力士,他渾身較勁,怒目仰視,拉弓欲射殺專食人肉的法利斯怪鳥,而《垂死的馬人》這件雕塑作品則是刻畫失敗的英雄,因不受人信仰而哀傷至死;布德爾在羅丹工作室期間的創作的樂聖《貝多芬》,更是與命運抗爭並且勝利的象徵。在法蘭西這個偉大的民族及其光輝藝時間,謳歌英雄人物的傳統一直存在。像中世紀吉爾貝的《末日審判》、文藝復興早期呂特的《摩西之井》、19世紀呂德的《馬賽曲》、卡爾波的《烏戈利諾及其子孫》,以及羅丹的《加萊移民》等都是謳歌英雄的傑作。然而卻是布德爾將這一傳統繼承並予以發揚光大。

布德爾與他的英雄主義情懷

《垂死的馬人》

布德爾與他的英雄主義情懷

《貝多芬》

布德爾內心對英雄的嚮往,不但形成了他的英雄主義情懷,更對於他建築雕塑的風格有極大的影響,建築性雕塑風格形成主要原因理應歸屬於他的英雄主義情懷。

《弓箭手赫拉克勒斯》是布德爾思想精髓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他藝術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赫拉克勒斯是希臘神話中主神宙斯的兒子,《弓箭手赫拉克勒斯》雕刻的是這位英雄與法利斯湖怪鳥的戰鬥的場面。赫拉克勒斯拉雙腳堅固地支撐著兩塊巨石,全身肌肉隆起,就像連綿不絕的山巒。彎起弓箭如同滿月一般,巨大粗壯的臂膀,強壯而有力,以及高矗的顴骨和奮力睜大的雙眼,無一不在謳歌這位英雄的力量之美。在這一雕像中,布德爾表現出的是一種“永恆的美和超個人性質”,題材採用神話內容,但並非作者憧憬神話世界,而是肯定現實中人之強有力的精神和未來的光明。他特有的那種概括、簡練、厚重的藝術風格,實質體現的是蘊藏於作者人格中的那種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而這種精神,幾乎貫穿於他的全部創作中,即使是其他主題也不例外。

布德爾與他的英雄主義情懷

《弓箭手赫拉克勒斯》

不知布德爾的英雄主義情懷的是否讓你在腦海裡浮現起兒時的情景:拿著玩具寶劍披著床單,站在床上大喊:“我要成為像蕭峰那樣的英雄!”。也許,跟著小新到布德爾的雕塑作品展看看,會有更觸動心靈的體驗哦!

布德爾與他的英雄主義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