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這種“支氣管炎”不需要吃抗生素

在咳嗽系列科普的《為止咳用過三種抗生素,病情反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的評論中,有很多讀者留言提到自己有咳嗽變異性哮喘病史。上週,我們也向大家介紹了我們慢性咳嗽最常見的病因。

在慢性咳嗽常見病因中,除了咳嗽變異性哮喘外,還有一種既常見、但又很沒存在感的“冷門”病因——非哮喘性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NAEB)。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種病因引起的咳嗽。

請記住,這種“支氣管炎”不需要吃抗生素

“特殊”的支氣管炎

大家都聽說過支氣管炎,在公眾認知裡,支氣管炎是一種感染性疾病,涉及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等。但此支氣管炎非彼支氣管炎,非哮喘性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並不是一種感染性疾病,而是一種炎症性疾病。

感染不就是炎症,炎症不就是感染嗎?很多人都認為二者是同一概念,其實不然。炎症是活體組織對損傷因子所發生的防禦反應。損傷因子的範圍就太廣了,可以是細菌、病毒等常見的病原體,也包括創傷、過敏、物理或化學因子等等因素。

炎症,既有感染性炎症,也有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況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體的防禦反應,但有的時候,炎症也是有害的,會對自身組織的產生攻擊。而感染特指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或其他病原體侵襲組織的過程。感染可能引發炎症,是炎症的常見原因,但炎症不限於感染所致。

舉個例子,我們常常會說肺炎後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消炎”,這個“炎”指的是感染的“炎”;而“骨關節炎”也是一種“炎”,但這種“炎”不是感染所致,當然也不需要抗生素,而是使用其他“抗炎”藥物,例如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又或是糖皮質激素。

用中文說起來略不好懂,用英文表達相對更好區分和理解,炎症(Inflammation)和感染(Infection)。

回到非哮喘性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這種支氣管炎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病原體侵襲所導致的支氣管炎。非哮喘性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因1989年Gibson報道才走入人們的視線,而國內最早的報道則僅僅可以追溯到2002年。這種聽起來複雜又冷門的疾病其實並不少見,約佔慢性咳嗽病因的13%-22%,是慢性咳嗽最常見的病因之一。

它是一種氣道炎症性疾病,但範圍較為侷限,炎症程度低於咳嗽變異性哮喘。發病機制不清,目前認為起病可能與環境中的致敏原以及職業暴露有關。部分患者合併有過敏性鼻炎。

請記住,這種“支氣管炎”不需要吃抗生素

有哪些表現呢?

非哮喘性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臨床表現如下:

◈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唯一的臨床症狀,乾咳或咳少許白色黏液痰,多為白天咳嗽,少數伴有夜間咳嗽,無氣喘、呼吸困難。

◈對油煙、灰塵、異味或冷空氣比較敏感,常為咳嗽的誘發因素。

◈醫生看診查體時沒有異常發現。

◈胸部X線、CT等影像學檢查完全正常。

如果有看過我們上一篇科普《最常見的慢性咳嗽病因,如果它是第二,沒人敢認第一!》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非哮喘性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與咳嗽變異性哮喘有類似之處。雖然NAEB與哮喘同屬氣道炎症性疾病,但很多方面卻有重大差異,只是看上去像,並沒有實際的“親屬”關係。非哮喘性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肺通氣功能、支氣管激發試驗、呼氣峰值流量變異率均正常,缺乏類似哮喘的氣道高反應性和可逆氣流受限的客觀依據。

總之,非哮喘性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也缺乏特異性。好在我們依然有方法將它從一眾氣道炎症性疾病中尋找出來,關鍵點在於發現嗜酸粒細胞增高的證據。那怎麼尋找證據呢?賣個關子,後續科普中會讓你瞭解“原來咳嗽還有這樣特別的檢查”。

請記住,這種“支氣管炎”不需要吃抗生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