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有人把里巷比做城市建築中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而我以為,田園農舍、湖邊小築、山坡寺院等等,都可比做散文,唯有都市的里巷,從神韻上來說,更似樂府。

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如果再具體點說,里巷更像一首五言古風:她是押韻的,但不似律詩那麼嚴格。可以押平韻,也可以押仄韻,還可以時不時地換韻。五古是不講究平仄、對仗的,猶如這裡的院落,不必兩兩均衡對稱、不必高低大小一致、不必前後首尾呼應,然而卻又是自由之中有整飭、閒散之中有規矩,不能旁逸斜出、不能參差不齊、不能枝節橫生。同樣是古風,里巷似五古而非七古。因為這些低調、內斂的里巷,少了七古的迴腸蕩氣與飛揚不羈,多的是五古的沉靜幽婉與含蓄蘊藉。

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夏日的黃昏,喜歡在靜謐的歷下里巷間徘徊。縣東巷、縣西巷、東更道、西更道、金菊巷、王府池子街、起鳳街、曲水亭街、高都司巷、鞭指巷、寬厚所街、轆轤把子街、東花牆子街……

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里巷窄窄的,兩面是不高不低的院牆,葡萄藤、凌霄花兒們從小院的一角探出頭來,好奇地打量著路人;雖在紅塵鬧市,這裡沒有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一兩隻燕子偶然間從頭頂一掠而過,轉眼不見了影蹤,讓人不禁要問:燕子啊,你從何朝來,又向哪代去?幾隻麻雀兒嘰嘰喳喳在腳邊覓食,靈巧地在青石板上蹦來跳去。“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這些弱小的生命,不知“歷史”為何物,他們小小的心臟,只負責簡簡單單的快樂;誰家的石榴樹已掛滿花瓶樣兒的果實累累?石榴為何長成這樣奇妙的形狀呢?莫非她們也模擬人類,刻意要收藏起許多生命的酸澀與甜蜜?

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一個個古樸幽雅的門樓,歷經歲月滄桑,竟然保存了下來。門樓是門面,代表了戶主的身份、地位、財富情形,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整個院落的建築風格與水準。在濟南的里巷中,我們見不到北京城裡那種屬於貴族王爺們的氣魄恢弘的屋宇式三間或五間的王府大門,也極少見那種有爵位品級的文武官員所採用的深門洞、廣開間的廣亮大門。

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在歷下民巷的門樓中,等級最高的是金柱大門,因門扇安在金柱之間而得名,門前形成一個較淺的門洞,門扇下設門枕石,外出抱鼓石。數量頗多的則是如意門,這種門樓的特點是大門扇比金柱大門更往外移,移到外簷柱的位置,並用磚牆將門洞封住。如意門可大可小、可繁可簡,設不設門枕石、抱鼓石沒有一定之規。另一種常見的是蠻子門,這是來濟南為官或經商的南方人家的大門。蠻子門與如意門結構頗為相似,最明顯的一點區別在於,蠻子門兩山牆間的門洞全部為木裝修,而不用磚砌。民居中最為司空見慣的是隨牆門,這種門與兩邊的院牆在同一個平面上,不設獨立的屋宇,只在大門的上面稍作處理,做成小門樓或者加上簡單的瓦簷。另有一些中西合璧風格的門樓,造型上明顯可見西洋建築藝術的影響……

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恍惚覺得,這些形態各異的門樓,是一副副生動鮮活的表情:有的安詳,有的落寞,有的驚訝,有的喜悅……小巷真靜,緩步其中,心容易變得柔軟而懷舊。

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老街巷,慢生活的象徵。似乎只有慢,我們才能好好品味那淡得看不見、濃得化不開的親情。獨門獨院,幾代人相安。一個人的憂喜,全家人的悲歡。光陰流轉,歲歲年年。外面風雨再大,心是踏實的,因為有全家人在自己身邊。也似乎只有慢,我們才能體會遠親不如近鄰的內涵。大家幾十年、上百年比鄰而居,從前,我們是發小;成家立業後,我們的孩子是玩伴;我們孩子的孩子還要續接前緣……大家必須學會寬容體恤、學會厚德載物、學會與人為善……禮失求諸野,里巷永遠是溫良恭儉讓的溫床、仁義禮智信的搖籃。

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如今,城市漸漸成了鋼筋水泥的代名詞,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樓上居住的,似乎彼此都是陌生人。這是一個陌生人的時代,一個陌生人的社會。即使不是陌生人,大家也習慣了互相間不聞不問的疏遠與客氣,那種“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的鄰里歡洽,越來越難得一見了。幸好,還有這些里巷,延續併發酵著一些自然而深摯的人間溫情。溫情如酒,時間越久,愈甘醇芬芳。

最美的時光,在這裡遇見!

  流連於長長短短的里巷,目光總會被那些小小細節所吸引,不妨將它們視為一篇古風的有機元素吧:那正脊兩端輕盈舒展的祥雲圖案,是一對兒別緻的動詞,定格了招吉納福的美好期盼;那線條流暢的兩邊帶垂花柱的磚雕掛落,是一連串形容詞,抒發人壽年豐的歡騰喜悅;那做成寶瓶狀的窗戶,是一個諧音詞,祈求上蒼保佑歲歲平安;那鏤刻著喜鵲登梅的雀替,是一個明喻,預示家中好事來臨;那精雕著松竹菊蘭的額枋,是一排象徵,告誡子孫砥礪品行;那多層透雕花卉鳥獸的木裙板,是一段白描,展現生活的雨順與風調;那嵌在牆壁間的如意形的栓馬石,是一個逗號,讓敘事在這裡稍作停頓;那窗邊立柱上完美的磚刻盤長(即“中國結”),誰說不是一句深衷淺貌、千迴百轉的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