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跨越700億,打通化纖全產業鏈!董事長說,將再造一個榮盛

題記:

跨過2013-2016年的低潮期,民營化纖、石化行業的車輪正在飛速旋轉,榮盛石化正駛在快車道上,公司主導的舟山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漸行漸近,這個超級大工程無疑是公司現在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重頭戲。

“項目投產成功後,榮盛石化的規模將翻一番,意味著‘再造一個榮盛’。”董事長李水榮說。

問題一:榮盛石化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嘗試?您如何理解高質量發展?

問題二:榮盛石化在成本與質量方面,下了哪些功夫?

問題三:公司創新這一塊在業內做的怎麼樣?

問題四:現在機器人使用到什麼程度?車間利用的程度如何?

問題五:浙石化項目建成對榮盛石化而言是里程碑事件,項目預計什麼時候投產?

問題六:4000萬噸/年的規模在全球範圍內達到了什麼水平?

問題七:民營資本進入煉化行業以後,與目前國有資本形成競爭,跟國有巨頭相比,公司的優勢是什麼?

問題八:石化、化纖行業屬於週期性比較強的行業,有什麼好的方法平緩週期波動?

問題九:上市對公司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問題十:您曾獲評“風雲浙商”,您覺得浙江企業家都有哪些特質?

問題十一:您是各種富豪榜中的明星,您的財富觀是什麼?您準備怎麼使用這些財富?

7道轉型創新創先

週一:榮盛石化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嘗試?您如何理解高質量發展?

李水榮:實際上大的企業、好的企業一直在高質量發展當中生存,榮盛從20多萬元起步,到現在資產上千億元(集團資產上千億元,股份公司資產逾700億元),如果沒有高質量發展就不會有現在的榮盛。我們所在的浙江益農鎮,鎮上有幾百家企業,我們每年交稅佔90%以上。

這麼多年來,榮盛石化總結起來有兩點:成本和質量。第二點(質量)總結起來就是創新,高質量發展要創新,創新創先。我們起步時只有2個工廠,剛開始是做織布,之後我們做假捻,假捻以後做切片紡,然後做聚酯直接紡,再做PTA、芳烴、PX,直到現在做到整個煉油一體化,一共7道轉型,7個環節轉換過來都要下決心,我們一直在創新創先。

資產跨越700億,打通化纖全產業鏈!董事長說,將再造一個榮盛

嘉賓:榮盛石化董事長李水榮

週一:榮盛石化在成本與質量方面,下了哪些功夫?

李水榮:成本與質量是榮盛石化的兩大法寶。從成本來講,企業無論體量大小,都要控制好成本。講簡單一點,我們一噸滌綸絲,有錢賺的時候可能賺1000塊錢,成本控制不好的企業可能只賺500塊錢,市場不好的時候,我們只賺500塊錢,這時候成本控制不好的企業就沒錢賺了。當我們沒錢賺的時候,他們就虧損了。我對破產企業調查過,問題都出在成本這裡。哪些企業成本控制得好,在行業中誰能夠生存,市場看得很清楚。

榮盛石化創造了很多行業裡的領先,比如當初生產聚酯,一般企業生產聚酯是年產10萬噸,我們做到20萬噸,但20萬噸和10萬噸的成本差不了多少。

在企業質量管理上,細節很重要。PTA質量差異不大,但滌綸絲的質量差異比較大。如果去車間參觀滌綸絲,不懂的人看會覺得都差不多,但懂行的人知道差異很大。之前有一位日本專家來公司考察,他評價說,不用看滌綸絲,看榮盛石化對車間衛生的管理,就知道公司的滌綸絲質量很好。

自動化程度全球領先

週一:公司創新這一塊在業內做的怎麼樣?

李水榮:高質量發展當中,我們在創新方面,一個是使用設備的創新、一個是使用設備的更新創新。我們早在2005年就開始考慮機器換人,原來老車間(化纖車間)在“十一五”期間的平均工資不到2萬塊,當時這個工資水平做機器人並不合適,還是人工合適。“十二五”的時候,平均工資水平漲到4萬多塊了,我認為機器人可以起步了,而且機器人生產的產品品質更穩定。

我們機器換人項目是2010年下半年開始實施的,這套設備是全世界化纖行業裡面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現在行業逐漸從國外向中國集中,基本上榮盛石化在國內外都是領先的。

另外,當初我們2005年投產,一噸PTA用電170度,用蒸汽1.2噸,現在,我們做到不用電,用蒸汽500公斤,這就是節能減排的創新。關於排放量,榮盛石化早就達標了,國家2016年年初要求達到超低排放標準,我們早就做到了這一點。製造業都要實現超低排放,我們走在前面,我們2015年就實現超低排放。

週一:現在機器人使用到什麼程度?車間利用的程度如何?

李水榮:我們現在還沒全部到位,有些地方還不合適,伴隨著高質量發展,下一步我們最後一個車間馬上開始。今後我們的員工在生產車間中控室裡監控,現場全部由機器人自動化操作。到“十三五”末,我們化纖行業每人年平均工資肯定會達到8-9萬元,PTA行業的人員平均工資早就到15萬了,現在浙石化平均工資在20萬元左右(基礎人員起步工資達15萬,有經驗的人員為20多萬)。

資產跨越700億,打通化纖全產業鏈!董事長說,將再造一個榮盛

再造一個榮盛

週一:浙石化項目建成對榮盛石化而言是里程碑事件,項目預計什麼時候投產?

李水榮:榮盛石化做了這麼多年,這麼久做下來還沒有浙石化項目大,這個項目第一期2000萬噸/年,投資800多億元,投成以後,榮盛石化的規模將翻一番,意味著“再造一個榮盛”。

項目第一期年底前爭取投產,我們的目標是11月份,11月份油進去,到年底全線打通。

週一:4000萬噸/年的規模在全球範圍內達到了什麼水平?

李水榮:從企業來說,還排不到前面,中石化2.2億噸,中石油1.8億噸,國外美孚、殼牌、BP產量也很大。但單一基地,一次性統籌規劃4000萬噸/年規模的煉化項目是比較罕見的。我們4000萬噸的規模不僅是包括煉油,光煉油很簡單,4000萬噸煉油只需要300-400億投資,但我們的項目是煉油一體化,包含煉油、芳烴、烯烴,是全方位的,光做煉油的話,很多副產品浪費掉了、燒掉了,利用率不到90%,我們實現芳烴烯烴一體化後,利用率能達到98%。因此,我們現在做的是全方位的投資,煉油一體化4000萬噸的投資費用,如果光做煉油可以做到1億4000萬噸。

週一:民營資本進入煉化行業以後,與目前國有資本形成競爭,跟國有巨頭相比,公司的優勢是什麼?

李水榮:相對來說,國企的成本尤其是社會成本較高,其次設備陳舊。我們是新進入者,新建的裝置集中、大、新、用人省、成本低、自動化創新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國有企業承擔著國家的責任,也有他們的優勢,比如時間長經驗足,人員資源多,折舊時間長等。所以說,各有千秋,也各有欠缺。

週一:石化、化纖行業屬於週期性比較強的行業,有什麼好的方法平緩週期波動?

李水榮:就整個大石化產業鏈來講,週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我們是全方位的,我們豎向、橫向都在發展,整個產業鏈來說不可能出現全方位的下降、全方位的過剩。如果是單一行業,週期性比較強。

從煉化開始到下游其他產業,最重要的風險還在於石油。比如,2008年8-9月份,油價由147(美元/桶)掉到年底40美元不到。不過,我認為這種下跌是暫時的。比如2008年產品價格下跌看起來很可怕,滌綸絲從接近2萬元降到8000多元,掉了一半還不止。那怎麼辦呢?我當時就說不用怕,我們的庫存不少,而且是中間產品,還是賺錢的,慢慢肯定會漲的,2009年上半年,國家4萬億投資拉動經濟,滌綸絲價格全部漲回來了。當時虧在哪裡呢?虧在庫存,經營裡面不虧的。所以主要還是看企業實力強不強,如果2008年實力不強,企業資金鍊斷了,就倒掉了。

每逢尾數為“8”的年份是一個節點,1998年有金融危機,2008年有次貸危機,2018年市場競爭會淘汰一批,關鍵是自己要練好內功,所以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做企業叫武功,真正做得好叫輕功。

資產跨越700億,打通化纖全產業鏈!董事長說,將再造一個榮盛

做企業要講“勤、理、法”

週一:

上市對公司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李水榮:榮盛石化2010年11月上市,中間還準備了好幾年,公司2005年準備上市,我認為,做小的企業要勤,企業做大要理,做到最後要講法,總結起來就是“勤、理、法”。勤,是勤奮,什麼都自己做。等到快要上市,就要理清關係,理清關係至少需要1-2年,公司、股東都需要理順。我們2006年改製為股份公司,到2007年基本上改制好,2008年上報材料,但2008年趕上金融危機,證監會暫停IPO,等到2009年下半年再啟動,市場又起來了。我們2008年沒有虧損,如果虧損的話三年不能上市,所以2008年我們把握還是不錯的。2009年9月IPO市場恢復發行,我們隨後於2010年上市。

當初2005年準備上市時,別人都說,李總你為什麼上市啊?不上市你現在也很好的,上市有很大壓力,很難的,上市以後要規規矩矩,有很多風險。我說,風險肯定是有的,沒有風險不可能,如果沒有風險,大家都去做企業去了。正因為有風險,有人不敢做,有人倒閉掉了,但做企業一定要和資本市場結合起來。

榮盛石化如果當初沒有上市,規模不會做這麼大。我們上市把握了兩波發展,第一波,公司20多億元投資了本部幾個車間,4億元資本金投入到大連PTA基地。第二波,我們定增募資30億元用於寧波芳烴項目,這個項目總投資100多億元。這次是60億元定增募資投入舟山浙石化項目,項目總資本金238億元,榮盛石化將投入120億元,除了60億元來自定增募資,公司自籌資金60億元。

心不苦就不辛苦

週一:您曾獲評“風雲浙商”,您覺得浙江企業家都有哪些特質?

李水榮:我認為浙江做大做強的企業家都具備實幹、創新的特質。像阿里巴巴馬雲、海康威視胡揚忠、大華股份傅利泉,都是行業內的實幹家,專注把自己的行業做好,我們榮盛石化也是,專注把自己的產業鏈做長,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榮盛石化現在就是要把煉油化工這個行業做強,我們70%的業務都涉及石化行業,把主業做強才是真正的成功。主業這邊做一下、那邊做一下的企業都不行,他們做不出真正的品牌。

週一:您是各種富豪榜中的明星,您的財富觀是什麼?您準備怎麼使用這些財富?

李水榮:首先,我的理想是繼續把企業做大做強,不管現在有多少錢,如果企業不管理好,不理順好,財富多少都會流失的。其次,企業做大到一定程度,財富就只是紙面數字了。對我來說,企業一定要做好,企業做到最後都是一張臉,做不好的話,臉就沒有了。企業做大做強的意義主要是為國家爭臉,為國家做貢獻,為個人爭光。

做企業做得這麼辛辛苦苦,如果最後企業做失敗,也會傷心。我爺爺、爸爸說,人做事業辛苦,心不苦就不辛苦,辛苦辛苦是心苦啊,心苦才是真的苦,心不苦睡覺半個小時就夠了。

當初我們PTA項目只用了23個月就投產了,震動國際,美國也進行過報道,在這之前,沒有一個PTA項目兩年就能投產。這種創業精神還是很重要的。有人說你這種精神累不累,我說,做開心事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