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

小素心

納蘭容若的詞,總有那麼一兩句觸動我們的內心,就像“人生若只初見”這句,這句詞,勾起了我們對過去某個美好時刻的懷念。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詞。出自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納蘭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這是一首擬古之作,擬的是古詩中的《決絕詞》,詞描寫的是為情所傷的女子決絕地與男子分手的情景。題中還有“柬友”二字,說明是借愛情來寫友情,詞人以愛情為喻,說明友情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人生若是一真像初見時那樣的美好,就不會像班妤婕那樣在秋天來的時候因為畫扇被閒置而感到悲傷了。這裡借漢班妤婕的典故,寫本應相親相愛,卻最終相離相棄。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你輕易地變了心,卻說情人間的心本來就是容易改變的。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連枝的誓願。

在這們的映像中,這應該是一首回憶美好的愛情的詞,甚至會誤認為這是一首納蘭悼念亡妻的詞,然而詞題中明確寫出了這是一首柬友的詞。

不過,這首詞是什麼主題不重要,詞中打動我們的是,它寫出我人心易變的感慨,引起了我們對人生中某個美好的時刻的回憶。

人生若只如初見,朋友也好,戀人也罷,曾經剛剛在一起的時候,是多麼的美好,多麼的甜蜜,然而,人生多風雨,生活多風波,曾經美好的情人,義氣的朋友,輕易的變了心,卻道世人本多變,彷彿愛情友情,只是一個不值一錢的東西。

願,人生若只如初見,人生一直如初見。


謝小樓

席慕蓉曾說過: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一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沒能料到的時刻裡出現。或許美好的初見亦如美麗的詩一般,可惜詩可以有回爐,而初見卻只有一次。人生若只如初見,我可以從容地牽走落寞的鎖鏈,欣賞你傾國傾城的容顏。曾經在滄海中暇念著巫山雲雨。情海多變讓人肝腸寸斷,離愁苦催人肺腑化作借酒消愁相思淚。

人生若只如初見,寫的如此退藏於密刻骨的深邃,比翼連枝已隨風成昨日追憶,憂傷的美被殘酷的封存在回憶裡。遠去的背影完美的弧線,訴說著昨日的纏綿今日的惆悵。難以忘懷的初見含淚的離別,訴說著曾經美麗的終結。不僅想起容若的一首詞“誰會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初見的尋常誰又珍惜過曾經擁有的美麗?誰又忘記曾經的情意?“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你是否銘記?隨著時光的蹉跎早已物是人非,沒有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殘留的只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結局。曾經人生若只如初見成為思痛的殘念。

生活如白雲蒼狗,無法判斷,“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緣聚緣滅彈指之間。初見驚豔,豈不知早已換了人間。曾經的初見已成鏡中花水中月,落花流水春已去,紅葉青山已換顏!


藥行天下7

此句出自容若《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全詩如下圖:


把全詩貼出來,是能讓大家能把此句與後邊全詩聯繫起來理解,這裡只看此句譯意,對全詩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人生若只如初見”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如果後來產生了埋怨、不如意,沒有了剛剛相識的時候的美好、淡然。那麼一切還是停留在初次見面的時候為好。

個人理解不光是意中人,其實用到朋友中也是一樣!就像有句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無論友情還是愛情,開始的時候一定是美好的,因為彼此被對方吸引才有成為朋友或戀人的可能,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彼此越來越瞭解,彼此身上的缺點開始也慢慢顯露出來。缺了新鮮感,沒有剛剛得到的那種滿足感,對待感情的態度跟對方又不完全一樣,感情慢慢就會產生隔閡。

因為感情是相互的,但又很難一個頻率,你想更近一些,發現對方並不這樣,自然就會失落,感慨為什麼沒有得到回應。其實初見的時候並不是感情好,只是相互都在靠近。


養河豚的貓

人生若只如初見…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假如沒有相識相知,是不是就不會有後來的求而不得、苦等一世,又或是得而不終,曾經擁有的悵然所逝?其實不然。

初相見時,也許是煙雨朦朧、水天一色;也許是落日餘暉、光影灼灼;也許是霧靄霓虹、燈紅酒綠…總之,相遇時的場景,沒有人能夠忘記,只一瞬間,傾心之念便已然成為定局,再無轉圜餘地,即便只如初見,你的情緒也早已被牽引。人與人之間的感應就是這樣簡單、這樣猜不透道不明,你永遠無法給自己下一秒的感情做預判,即便你足夠了解自己。比起日久生情,我更相信一見鍾情的傾心,這是人腦中特殊而神秘的電波,沒有任何緣由、也沒有任何預兆,就好像命中註定一樣奇妙,讓你身不由己,只為追尋那一眼萬年的身影。

人經常會向未來設想,亦或是像從前重想,做很多的“假如”。假如未來我成為一名畫家;假如我以前學的是理科;假如我和他在一起了;假如我從沒遇見過他;假如,我們只是初見…可能是現實不盡如人意,也可能是現在的蟄伏過程太過漫長,總之,人們企圖在自己的假想裡找尋一點點改變命運的喜悅,以慰藉此刻自己焦灼的內心。

可是,假如說真的能回到過去,你真的願意放棄你們之間曾經的笑與淚嗎?那些不盡完美的過去,一點一滴,是苦,也是甜。人生若只如初見,你還會選擇和他(她)在一起嗎?還是已知結局,就各自安好?沒有人知道,除了你自己。 人生若只如初見,只有自己才知道,是苦還是甜。


亓週週


大概很多人都只知道前半句,有多少人又知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下半句是什麼嗎?

人與人,最美莫過於初見!那時候風是甜的,陽光是溫暖的,整個世界都是明亮的。在一起的時候從沒有想過有一天你們會走著走著就散了,從沒有想過你們會只是彼此的過客,從沒有想過你們會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都是在分開以後才真正體會到: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多麼的美好,像星星一樣美好,卻遙不可及。無數次的想,如果我們能像剛遇見時那樣該多好,那時候是那樣的快樂,可人生沒有如果,初見就是初見,最終決定不了我們的結果,我們只能珍惜還在身邊的人,不要想著來日方長,因為一不小心就成了後會無期!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多麼美好的願望,可卻透著些許悲涼,而這一股悲涼,只有離別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相見不易,相識不易,相知不易,相戀亦不易,且行且珍惜!!


陌上花開緩緩歸8292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大概是人的一種本性吧!

認識一個新朋友,覺得很喜歡ta身上的某些東西時,很多人都渴望去了解,去深交,但當對方暴露了自己難以接受的一面時,ta便會覺得這個人沒ta想象的那麼完美,所以ta發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感嘆!



也或者你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或者說了什麼難以挽回的話語導致原來形影不離,無話不談的朋友變得無話可說時,也會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



也亦或是你對喜歡的人表白,然後ta拒絕了你,你們連普通的朋友都做不了的時候,你也會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啊!


公子世無雙100



格式化117694056

“人生若只如初見”,鮮不多見。小時咿呀學語時,就常々會讀“人之初,性本善。”中國封建社會,已經走過了幾千年了,人之初的初始印象,十分的重要。

人之初始,給人的第一印象實在太重要了。我們說,一見鍾情、一葉障目、一目瞭然等々。古代的人,看人喜歡從一個人的外貌、穿著、裝飾等的外表看一個人,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大言不慚而慚不形穢了。單僅從一個人的外表來臆想一個人之品質好壞,真是一葉障目、混淆顛倒事物黑白了。古人愛用亦步亦趨、一笑一娉、趨之若鶩來形容古時行走中美少婦的美麗,言談舉止,舉目投足等形象,都形容、刻畫的淋漓盡致和維妙維肖了。所以說,給人的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

人們都十分注重人的第一次的第一印象,什麼事情都很容易往好的方面去憑自己的第一印象去想象、去期望,孰不知世間的事物,包括人也是會隨著時移境遷,是會變化的。“人若如初見”那樣,那我們就如那“刻舟求劍”中的人,大錯特錯而滑之天下之滑稽,令人貽笑大方了。

用“人若如初見”來判斷、鑑定、評論一個人的好壞,只看表面,不看一個人或事物的內在本質,那只是我們一個人的個人臆想跟希望、空想,脫離實際,想當然的一廂情願。人之初始,心無雜念,性情平和、單純、清純、純真、純潔、純情,不會做作,弄虛做假,所以,人們都非常地喜歡。故而希望所喜歡、喜愛的人,一見如初、一如既往地一見如故的親切和美麗、漂亮。然而,事情發展到現在,往々是事與願違、事半功賠的。比如,現代大多數年青、年輕的女性,在與男性青年談戀愛時,往々隱瞞自已的缺點,只表現出自己的優點,把自己偽裝成為一個十全十美的人。等到居家過日子後,她的懶惰、猜忌、愛嘮叨等毛病,暴露無遺。婚後,又大叫大吵地要求離婚,這樣的例子,俯首即是,用不著我多費口舌了吧,……

L:2018年1月17日。


回憶19561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人生最美是初見,帶著青春的懵懵懂懂,沒有夾雜一絲絲雜念。很多人,在認識很久後,感情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產生雜質,導致兩個人漸行漸遠……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思想和性格會受到社會的洗禮,時間長了就不再像一開始那麼單純,心也會發生變化。畢竟一直保持初心的人那麼少、那麼少。如果回到初見之時,一切還是那麼美好,一切都隨人願。可惜當初已經過去,剩下的,只是回不去的記憶。

這句話把感情的滄桑寫的那麼令人心碎、惋惜。人生若能如初見,那該多好……


疏雨蕭蕭西風催梧

拋開作者的感情不談,單說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從現實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初次見面都會剋制自己,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以求給對方留個好印象(傻缺二貨例外)。所以,初次見面給人的印象相對來說算是比較好的。接觸多了會慢慢放鬆對自己的剋制,所以,就沒有初次見面那麼美好啦。再從作者本身的情感來理解,初次見面,對方的一些特質符合與自己的審美標準,雖不完美但沒資格強求,深交易過後,自己有了強求完美的身份,對方的缺點就被放大,才有了“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其實變得不是人心,而是一個身份。說心變不如說從未看清過這個心。單從字面意思講可以用李白的一句“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來理解。當然從作者感情出發,兩者的感情表達不是一個層次,納蘭性德表達是兩人之間的情感糾葛,李白的是個人的相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