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袁紹一場大敗後,都一病不起,曹操赤壁大敗後,為什麼還活蹦亂跳?

自然8040

袁紹本該是在官場上混的人。身為官二代,袁紹擁有諸多令人羨慕的天然條件,淳厚的為官基因,英俊外表,外加一般文人缺乏勇武!不到二十歲出任縣長,而且清正能幹。後來當上反董聯盟盟主,天下誰人不給他面子!再後來成為冀、青、幽、並四州及渤海遼東的霸主,實力超群,拔劍四顧,無人可敵!

官渡失敗,是袁紹從未預料的!也是他涉及江湖,遇過的最大打擊!本來脆弱的小心臟,是在過去一帆風順當中發育起來的。卻在感覺最好,兵力最強,勝算最大時,一敗塗地!這讓他如何承受得了!輸給打小從未在自己面前抬起頭的宦官子弟曹操,這叫 “四世三公”後代的自己如何存活世間!官渡失敗,一棒子將心態不好的袁紹,從天下爭霸英雄,打回儒弱文生的原形!

此刻袁紹雖擁有冀、青、幽、並四州大部,以及遼東北海,但官渡徹底摧毀他的鬥志,蹂躪他的雄心!他永遠不明白,在自己身邊表現平平的荀彧、郭嘉、許攸等謀士,到了曹操手裡就成為置自己於死地的無敵高手?為什麼高覽、張郃到了曹操營中,就像打雞血一樣,越殺越興奮?當初為何不聽沮授所言“挾天子以令諸侯”,白白地把機會讓給曹操?太多的不明白,活活累死心理陰暗的袁紹!

官渡大敗,並非後世所言曹操的多智與勇猛,而是袁紹部下的倒戈太多!這大概說明袁紹後期的人品出了問題!此時的袁紹雖有東山再起的實力,所擁有的領地實力,要比夷陵大戰後的西蜀強大無數倍!無奈英雄心灰意冷,一蹶不振,雖平定冀州叛亂,但是難以籠絡人心!整個集團難以聚焦,不要說優秀人才的無意挺身而出,就連自己幾個兒子都各懷鬼胎!官渡一戰,損失的不僅是七萬袁兵,最大的損失是袁紹的爭霸鬥志!官渡一敗,袁紹嚇破了膽,終成三國曇花一現人物!



劉備在夷陵大戰後,退守白帝城,也是陰鬱而終!但是,與袁紹不同!劉備的一病不起,倒不是什麼承受不了的戰敗,而是追思兄弟!夷陵大戰,雖然損失西蜀七成兵力,但根據地完好無損,那裡還成建制保留著諸葛、趙雲、魏延等革命火種,星星之火隨時燎原!對於在“傾家蕩產”與“丟妻棄子”間滾爬大半輩子的劉備,怎麼會在乎一次軍事失敗!丟徐州,失小沛,潰敗長坂坡,大意失荊州等,劉備可是一直在屢敗屢戰!“人生本來失敗就多,再多一次又如何!”

對於窮光蛋劉備來講,所有得失,本是搶別人的,只要青山依舊,東山再起便成不變追求!然而這一次與眾不同,真正令他難以釋懷,抑鬱難解,是關張遽然離世!都說劉備愛哭,不管真假,至少說明這個人的淚點很低,說白了有點多愁善感!或者以往的落淚,多有政治意圖,但是此番卻是“情同手足”的兄弟的慘死,這讓他實在有點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關羽隨便與曹操結為兄弟,與孫權結為親家,都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張飛本來就是富二代,不愁吃不愁穿,結果跟著窮困潦倒的劉備出來打天下!想想他倆身首異處的結局,劉備便覺得心如刀絞!心力交瘁,外加身受重傷,竟然溘然長逝,追隨關張而去,不忘結義一場!劉備的死,至少不像袁紹那麼窩囊,還能頂著“兄弟情重”的人倫光環,贏得天下英雄敬仰!那句“兄弟不在,要江山何用”錚錚鐵言,雖無政治家風度,但是作為江湖俠士,還是難以逾越的豐碑!



再看看偉大的曹操,在幾乎複製袁紹官渡的赤壁大敗,率著二三百兵卒,倉皇逃竄!袁紹還帶著七八百將士,一路順風逃到黎陽。袁紹是十萬人對曹操兩萬,損失七萬;劉備是五萬對五萬,全軍覆滅;曹操是二十萬對五萬,傷一半(主要是水兵七八萬)!都是三人一生未遇慘敗!然而,失敗者的氣度與風貌,大不一樣了,似乎早已決定各自的未來命運!

曹操內心痛苦,但是很快忘掉悲傷,革命的樂觀主義洋溢於表,繼續感染著所有將士!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倒下能不能儘快站起來!從他回到曹營,積極佈置防禦,以及穩固後防!派張郃守合肥,使之成為孫權一生的痛;後屯田養兵蓄銳,平叛廬江,再徵漢中!期間還數次攻伐東吳,互有勝負!赤壁雖敗,曹操的精神世界巋然不動,這也是赤壁之戰的損失降為最低,甚至令孫權劉備都笑不起來!面對迅速恢復的曹操,吳蜀這兩頭兇狼無力下嘴,最終反而使得相互撕咬。荊州與夷陵,弄得吳蜀兩敗具傷!

三國演義中,描寫曹操走華容道情景,極為傳神地刻畫曹操樂觀情懷!他每到一處關隘,便會哈哈大笑,嘲諷周瑜諸葛不會用兵,在此設一哨人馬,我命休也!話音未落,便有張飛、趙雲、關羽相繼閃出!嚇得手下人,一聽曹操大笑,就嚇得要哭了出來!是啊!一個能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灑脫情懷、抒發“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豪情壯志的人,豈能因一時一地失敗,為頹廢不振,抑鬱而終!這就是曹操與袁紹、劉備的最大不同!






常有時勢造英雄之說,但是,性格決定命運!英雄的胸襟與格局,決定他能走多遠!


雲子落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不妨分開來回答。

先說說袁紹

袁紹於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了敗仗,建安七年(202年)5月就在抑鬱中發病而死,時年58歲,這一年與官渡之戰僅相隔2年。

袁紹死於何病史書均未作記載,但他死得跟弟弟袁術很相像,都是在心情極差的情況下染病的,死前都有吐血的症狀。

從醫學上講,吐血分咯血和嘔血兩種,咯血一般是咽喉以下呼吸系統出了問題,而嘔血通常是消化系統的問題。

袁術和袁紹都屬於嘔血,袁術更是嘔吐了一斗多的血,說明他們得的都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比如消化性潰瘍,或者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以及急性胃黏膜病變等,從他們兄弟二人相似的症狀看,他們得的這種病可能有家族遺傳史。

當然更重要的是與心情有關,袁紹打了敗仗,心情很抑鬱,他出道之前便名滿天下,出道之後又一帆風順,幾乎沒打過敗仗,自視很高,這造成他心理承受能力不夠,想不通,又窩火,看著曹操打了大勝仗,神氣活現,袁紹又氣又急還沒辦法,結果就病倒了。

再說說曹操

曹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打了敗仗,這一仗的打擊也不亞於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所承受的,曹操那時也50多歲了,但卻沒有因此倒下。

在此之前曹操其實打過不少敗仗:汴水之戰差點送命,手下全部人馬一萬多人,幾乎全部損失了;濮陽之戰被呂布騙進城,差點兒來個甕中捉鱉,曹操本人雖逃過一劫,但左手受傷;南陽之戰被張繡打得狼狽不堪,兒子、侄子及愛將典韋戰死。

曹操是在失敗中成長起來的,與袁紹不同,曹操是邊失敗邊進步的,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個話說得很對,只有經過失敗的磨礪才能培養出強大的抗打擊力,一帆風順並不是什麼好事。

曹操每次打了敗仗都反而更樂觀,有時候還故意跟手下開開玩笑,以此鼓勵下屬,這種強大的內心才是曹操最終勝出的保證。赤壁之戰不僅沒有打垮曹操,反而讓曹操更成熟,隨後發生的潼關之戰,曹操親自指揮,打得行雲流水,堪稱經典戰例。

最後說說劉備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結果遭受慘敗,劉備雖然打了一輩子仗,但也深受刺激,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劉備之前也常打敗仗,他的心理素質相當不錯,為什麼也這麼不經打擊呢?一方面是因為劉備年齡比較大了,此時已經60多歲,身體也不太好,大概因為平時愛喝酒,所以消化系統有病;另一方面,夷陵之戰幾乎打光了劉備的的老本,劉備有翻不過身來的感覺。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迅速恢復了狀態,也有一個很大原因是,赤壁之戰對曹操造成的損失其實很有限,曹操在赤壁被消滅的人馬是他從江陵帶去的幾萬人,而更多的人馬還在路上,並沒有損失。

上面說的這還只是荊州前線的人馬情況,南下荊州之前曹操擁有的地盤在此戰也都沒有損失,所以曹操並不是很在意。


南門太守

官渡之戰時,曹操45歲,袁紹年齡不詳,但曹操和袁紹是兒時舊友,小時候又是跟在他屁股後面一起玩耍的。



所以袁紹應該比曹操大幾歲,在47歲左右。

袁紹,四世三公之後,門生故吏遍天下,坐擁四州之地,東漢王朝的掘墓人,當年董卓入京就是他的策略,目的不言而喻。可惜此人志大才疏,外強中乾。

其實官渡之戰,袁紹並未傷其筋骨,他依舊坐擁四州富饒之地,可惜此戰袁紹不僅損兵折將,更是折了曾經那顆想要吞併天下的雄心。


輸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認輸了。

官渡之戰之前,他袁紹,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諸侯,手握精兵良將,坐擁人望。可是此戰以後的袁紹無論是人心還是勢力,都跌落了谷底,前後反差令這位名門貴族之後難以接受,所以人生太過一帆風順,不好。

說要袁紹,再說劉備。



拿泥腿子老兵油子劉備,和四世三公之後的名門望族相比,實在是高看了劉備。

可是拿屢敗屢戰,27歲入軍伍,47歲天下還未一塊安身立命之地,整整20年面對曹操未勝一場,卻依舊不改其志的大漢昭烈皇帝劉備,和一個輸了一場便折了心志的外強中乾的袁紹相比。

真的是低估了劉備。

夷陵之戰,一把火燒光了劉備的精銳,更是燒沒了這位63歲皇帝最後的雄心壯志。


27歲,劉備入軍伍。

47歲半,劉關張三兄弟依舊寄人籬下。

20年,輸了無數次,被曹操打敗了無數次。

強大如袁紹,一場官渡便折了心志。

厲害如曹操,一場大火便失了吞併天下的野心。

可是,他劉備,整整二十年的堅持,整整二十年的屢敗屢戰,其中孤苦,真的是事不經歷不知艱,旁人難以體會,可是想想都覺得這個人,有多厲害,有多可怕。

為什麼夷陵之戰,輸了劉備就託孤白帝了呢?

其一,關張兄弟的死,四戰之地荊州的丟失,對劉備而言,打擊太大。

其二,一個六十三歲的老兵,如喪家之犬,驚慌逃離,力有不逮太正常了。

其三,荊州失,夷陵慘敗,可謂是大勢已去,這麼多年的努力,終成空。


因此,劉備託孤白帝。

最後,我們來說說活蹦亂跳的曹操。


赤壁之戰,曹操54歲,一場大火,燒沒了曹操的雄心壯志。


雖然說曹操比袁紹強上不少,依舊活蹦亂跳的,此戰之後深知平生再也不能一統天下,因此休養生息,權利平穩過渡。

可是,終究還是變了,曾經那個以天下為己任,上能孤身刺董卓,下能遊說18路諸侯聯合反董的那個英雄,已經不見了。

此戰前後,豪氣干雲的曹操已經不在,只有一個老謀深算,暮氣沉沉的曹孟德。

甚至漢中之戰還輸給了劉備。

不知道那時可曾想到,那一年的青梅煮酒,那一句天下英雄唯君與操耳!


劉備,曹操,惺惺相惜,卻又當世大敵,因為此二人都有吞併天下的雄心壯志。

而孫仲謀?

以上。


木劍溫不勝

謝邀,這個問題很新鮮啊,我試著說說我的觀點吧!
按時間順序來,袁紹官渡大敗、曹操赤壁大敗、劉備夷陵大敗,三國時代最大的三場戰役都是大BOSS親率大軍,以強敗於弱,以眾敗於寡,不同的是戰敗方袁紹和劉備都是不久後抑鬱而終了,唯獨曹操戰敗後沒有受到大的打擊,而是吸取教訓、勵精圖治。
以古觀今認為造成這樣一種區別的主要原因在於三人之前的經歷。

袁紹前半生一帆風順,官渡大敗後心理落差太大,承受不住。

袁紹自討伐董卓以來一路順風順水,原本其實力並不強大,在自己家世的影響力下,用計兵不血刃的奪取了韓馥的整個冀州,從此袁紹不光有了名氣,更有了雄霸一方實力。之後更是各地人才慕名而來,實力越來越雄厚。與曹操的官渡之戰,袁紹佔有絕對優勢,可是自己剛愎自用,不聽能聽取謀士正確的建議,本來勝券在握,卻把一手好牌打爛了,以致有官渡之敗。
而且袁紹是個心胸狹窄的人,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袁紹的謀士田豐曾經考慮討伐曹操時機還未成熟,於是阻止袁紹討出兵攻曹,袁紹不聽,戰敗歸來後怕田豐嘲笑自己,於是殺了田豐。內心狹小到容不下這點小事,那麼官渡戰敗這件大事足以壓垮袁紹了,最終一場大病結束了袁紹的一生。

劉備本經得起戰敗的,奈何花甲之年遭此大敗,也是經受不起了。

劉備自黃巾起義以來,23歲的他多次征戰,到47歲才得荊州,53歲得到益州,60稱帝,63歲夷陵大敗。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在得到荊州之前都是敗多勝少,可以說打敗仗對劉備來說是家常便飯了,但是為什麼夷陵之戰後就一病不起了呢?以古觀今覺得夷陵之戰是劉備到了60多歲後,覺得自己來日無多,想趁有生之年儘量完成一統,就這麼著急的打了這一仗、結果損失慘重。以前戰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現在卻沒有再來的機會了,已是垂暮之年的劉備,也就算心理素質再好,也經受不了打擊的。

曹操年年征戰,勝敗乃兵家常事,赤壁之敗時也就53歲。

再看曹操,是宦官之後,底子還比較厚,討伐董卓開始就花錢招募了一批軍士。一路穩步走來,先是攻破黃巾軍殘黨,得到30萬青州兵,並且得到根據地兗州,後來逐步擴充實力,勝仗敗仗常有發生。特別是宛城之敗,曹操損失了大將典韋,還有自己的大兒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曹操事後主動承認是自己的過失導致失敗,有這樣胸襟的梟雄,又怎會在意一次戰敗之失呢?況且曹操赤壁之戰時53歲,比劉備夷陵戰敗時小了10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年齡,也不必向劉備那樣因為年齡的原因惋惜自責了!
總之能在戰敗後受得住打擊的才能算作英雄,袁紹是算不上的,劉備敗給了自己這犯糊塗的年齡,曹操正處在事業的高峰期,一次戰敗打敗不了他。


以古觀今

赤壁之戰前,曹操已經擁有幽州、幷州、冀州、兗州、徐州、豫州,地廣人眾,本錢極多,打輸後,曹仁還在南郡硬抗了一年才失敗,也就是說,208年-210年這兩年,看著孫劉聯軍風風火火,實際上一直在長江邊上打仗,根本沒有深入江北,直搗許都。為何?

曹操在北方樹大根深,赤壁一戰雖有損失,但是根基尚在。曹操擊敗袁紹後,就在中原一帶屯田,有軍屯和民屯,招徠流民,恢復和發展生產,使得曹操積累了很強的經濟實力。

曹操在赤壁失敗後,依然穩固地控制著漢朝中央,軍政實力一直都在,孫劉兩家此時即使北伐,也沒有勝算,只能依靠長江對曹操掌握的荊州地方做有限地爭奪。

劉備與孫權忙活了2年多,也不過是與曹操各得荊州的1/3。從實際的戰果來看,曹操只是損失了一些士兵,在地盤上還是有擴張的。

曹操只是經過了2年的休整和穩定內部,隨後就又進軍幷州和關中。在南線,孫權則經歷了逍遙津之敗,不敢北望。劉備則在休整2年後,揮軍入川,與劉璋鏖戰3年,才入據成都。

曹操輸了赤壁之戰,更多的是惋惜,一次一統全國的好機會就此錯過了,但他仍不失為北方雄主,所以,他能看的開——曹操是天生的樂天派。

另外,曹操跟董卓、呂布、張繡等多次交戰,身先士卒,多次被幾乎被殺。所以,曹操對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強,一兩次失敗,對他來說都是“今日差點兒為小兒所擒”一句話輕描淡寫就過去了。自信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袁紹和劉備,就大不同了。

袁紹與曹操之間的對決,事關北方的歸屬,為此袁紹盡遣精銳,集結了10萬之眾,謀臣猛將都跟過來了,後來糧草缺乏,又派人把留守後方的幾個兒子都叫到了前線,可以說,官渡之戰的戰場上,袁紹把家底都拿出來了,要跟曹操拼命。

曹操也不敢怠慢,本來他的人就不多,一開始前線只派了1萬多人,後來問計於謀士,許昌都不留兵了,都派到了前線,大約有5萬人。曹操的處境當時很艱難,糧食都供應不上了。如果這次曹操失敗了,估計也會直接領盒飯,也會一蹶不振。

袁紹在官渡之戰前,打韓馥,打公孫瓚,打山賊,都是順風順水。靠著四世三公的家族名望和財富,袁紹迅速成為了北方第一大勢力。短短10年不到的時間,他佔據了北方的四州之地。官渡一戰失敗,在曹操的持續打擊下,已無翻盤的可能。前線告急,幾個兒子又各自為政,袁紹憂心如焚,積鬱成疾,官渡之戰後2年,就病死了。說到底,袁紹是一下子輸的太狠,把本錢都摺進去了,心灰意冷,英雄末路。

劉備與袁紹也有不同。

劉備東征時已經62歲了,在古代這個年紀已經屬於老年了,所以劉備也說“人過五十不稱夭”,活夠本了。他的同輩人,曹操、孫堅、袁紹、袁術、呂布這些當年他為了糊弄曹操報出來的英雄都死了。他的兄弟,關羽和張飛也都身遭橫禍。

與他對戰的,是一個叫陸遜的年輕後生。這次慘敗,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更多是人的精神上。老當益壯,寶刀未老的情況只能是個例。劉備細數前生,悲從中來,所謂建功立業,殺伐決斷,至此為休——所以,他對諸葛亮說:“太子賢,卿可輔之;太子不賢,卿可自取。”

劉備的損失堪與袁紹相比。劉備失敗後,北方曹魏政權一連6、7年正眼都不帶瞧蜀漢的,因為蜀漢的精華已經三去其二,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為了。所以,曹丕時代,始終都沒有把蜀漢當成一個對手,把所有的兵力都財富都用在對付東吳身上,這才有了諸葛亮一出祁山時的出其不意。

劉備年老了,即使他也跟曹操一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可是他沒有了曹操的本錢。想他一輩子征戰,足跡踏遍了中國,臨到老了,輸的一乾二淨。

劉備是傷心死的。

所以,要說曹操為什麼大敗之後還能活蹦亂跳的,那是因為他“家有餘糧,心中不慌”。


而知而行

看了現在的答案,大家說的幾條都很有道理。我這裡不贅述其他原因,就補充一條。

那就是劉備和袁紹都敗給了自己特別看不起的人。

先說袁紹和曹操這對冤家,這兩位打下就認識,都是“幹部子弟”。小時候在洛陽城這曹操、袁紹和一幫幹部大院出身的頑主沒少一起飛鷹走狗,甚至還一起偷過新娘子。那個時候他們是朋友,但是袁紹出身是汝南袁氏,那可是東漢的頂級豪門,所謂

“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而袁紹是當時汝南袁氏年輕一代最優秀的子弟,沒有之一。而曹操的父親曹嵩卻是太監曹騰的養子,曹騰服侍四代漢帝也是權貴,曹嵩後來在靈帝時也位列三公。

但在袁家眼裡,曹家是新貴,而且出身太監並不光彩,官渡之戰前陳琳撰寫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中就有“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僄狡鋒協,好亂樂禍。”之句,可以說罵了曹操祖宗十八代。

說完家世說他們個人,袁紹其人姿容俊美,禮賢下士,名聲非常好。(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曹操長得比較醜,見匈奴使者還要找崔季珪代替。(自以形陋不足以雄遠國。)在漢代家世、名望、姿容、才學構成了一個人的社會評價體系的,在這個體系裡袁紹完爆曹操,所以袁紹看不起曹操,但是袁紹還是當曹操是朋友,並且也存在著忌憚。因為曹操非常聰明、文武全才,並且見識高遠,這點袁紹是服氣的,但是他仍然認為自己要比曹操強,並且他也在極力證明這點,這幾乎成為袁紹的心病了。

曹操迎奉天子到許昌,朝廷封曹操為大將軍,並給了袁紹太尉的官銜。袁紹接到聖旨後勃然大怒,我是太尉,曹操是大將軍?我居然在曹操之下?!拒絕接受太尉的官位,並憤怒的說:“要不是我,曹操這小子早就沒命了,現在居然挾持皇帝跟我吆五喝六的!”(曹操當死數矣,我輒救存之,今乃挾天子以令我乎!)曹操聽聞後,把大將軍的位置讓給了袁紹,袁紹才消停。

所以我們可以得個結論,袁紹十分好面子,並且極度看不起曹操。

再看官渡之戰袁紹兼四州之眾攻打曹操,實力是曹操的數倍,手下人沮授、田豐、郭圖、審配對於之後的戰略是有爭論的。每個謀士說的都有一定道理,也有錯誤的地方,袁紹完美避開了所有正確的意見,而曹操抓住了每一個機會。終於官渡一戰確立了曹操成為中國北方的霸主。

袁紹自然接受不了,我家世比曹操好,我人長得比曹操帥(三國兩晉比其他時期更看重人的外貌)、我地盤比曹操大、我士卒比曹操多。我居然敗給了那個小時候跟我屁股後面轉的曹阿瞞!

從此袁紹的心態崩了,一命嗚呼!(自軍敗後發病,七年,憂死。)

劉備也是一樣,劉備可以說是群雄中最堅韌不拔的一位。一生為復興漢室而奮鬥,年過半百之時卻無立錐之地。兵敗次數不可計數,光是輸的連老婆孩子都顧不上的就有五次。(五失妻子)

而得諸葛孔明後如撥雲見月,一發不可收拾。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擊敗曹操,平定荊州後也順利入主益州,並且在漢中爭奪戰中擊敗多年宿敵曹操,即位漢中王。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領兵前來複仇,東吳主帥乃是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陸遜。劉備縱橫半生是海內知名的英雄豪傑,曹操都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在劉備眼裡陸遜不過黃口小兒、無名之輩。

但是夷陵一把火燒去了劉備稱霸的野望,兵敗後劉備都沒臉回到成都,而是在白帝城待了半年。(備大慚恚,曰:"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一意孤行葬送了國內泰半精兵猛將,他是在沒有面目去見當時極力勸阻他的諸葛亮和趙雲等群臣。

不過劉備還是遠勝袁紹的,袁紹沒臉見田豐,故而田豐死於獄中。劉備沒臉見諸葛亮卻選擇躲在白帝城,並且臨終之時舉國託付給諸葛亮,仁德之君名不虛傳。

最後來看看為什麼同是慘敗曹操好像精神狀態沒受什麼影響呢?

因為曹操一直把劉備當作並駕齊驅的對手,敗給劉備在曹操眼裡不算啥。(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防火,吾徒無類也。)後來曹操更是不認賬了,魏國官方說法是我們碰上了瘟疫,船是我們自己燒的。

阿瞞你這是要學阿Q麼?


文史野狐禪

曹操是戰火中淬出的梟雄,劉備和袁紹雖是當時軍閥中的強者,但比起曹操“橫槊賦詩”的才具和胸襟要差百里十里。身經百戰對曹操並非虛話。世上沒有事實上的常勝將軍。曹操一生最兇險的戰鬥是濮陽與呂布,潼關與馬超之戰,運氣好僥倖逃生。但曹操抗敗心理強,從末在失敗中畏戰倒下並愈挫愈能。赤壁失敗在逃跑的路上,不僅談笑自若反而嘲諷對方的錯誤。曹操才具古今沒幾人能比,陳壽評其為“非常之人”。曹操善總結,給夏候淵信中特別提醒“為將總有畏懼的時候”,戰埸情況瞬息萬變,不能一味逞強蹈險,該示弱該退的時候要退,這又是曹操不同於劉備和袁紹的地方。劉備一生打不少敗仗,“能忍”也說明其心理素質不一般。夷陵之戰是蜀國剛立國勢正盛,劉備舉國之力伐吳志在必得。可劉備高估了自己能力,不知江南地處火地,赤壁之戰“火攻”打敗曹操,同樣“火攻”夷陵打敗劉備。不防火攻輸給一個名不經傳的後生,劉備沒有曹操的胸襟放不下失敗的陰影,羞愧難當一病不起,演出白帝城託孤的故事。袁紹雖是公子哥,年輕時鬥董卓也有過有血性有擔當的行為。可這公子哥天生的短板是“三世豪門”,碗裡飯大半靠祖宗名氣所有,並非自己一槍一刀所得,實戰和統帥能力平庸,打個公孫贊之類的軍閥還湊合,官渡戰前順風順水,加之性格上的缺陷與曹操對決顯然能力不夠。官渡之戰一手好牌打成爛牌讓曹操成名。官渡失敗後心裡壓力大,後悔加難堪羸弱的身體再也撐不起,不久一命嗚呼。能哉曹操!賢哉劉備!悲哉袁紹!


情歡江川

主要是人的心態不同,劉備和袁紹心理素質不強,遇事慌亂,遇到親人死亡心理素質表現強弱,反映一個人在遭遇困境,陷入低谷的恢復能力。這也是個人基本素質中的一項。劉備面對關羽,張飛死心情低沉,沉痛。袁紹遇子病心情沮喪。而曹操在與張繡征戰中,長子曹昂死,愛將典韋死能迅速止悲。這種差別是表現他們面對挫折的應變能力。

劉備從沉痛中出征,又加上戰敗,仇未報而喪失軍隊大部分主力,對於劉備這種性格重情之人,這種困境是火上澆油。本來沉痛之心的重創,難以恢復,被傷痛未報的失敗精神被擊垮了。沉於生死兄弟的情感中,而精神隨死者生命而去了。精神上先死了。而袁紹也如此,遇子病也精神重創。遇困境不冷靜,情感在作用。用情緒主導生命走向。壞的情緒難在失敗重創下恢復。

而曹操顯然強於二者,心理遭挫恢復迅速,自我調整能力強。在親情與戰情上面對任何事情冷靜。在情感與失敗上能自我調控,重視自我勝於重視他人。以目標為重,事業為重,能走出失敗挫折,情感低落的小我情懷。


圃香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要回答的話,需要分開來看。

袁紹

袁紹官渡之戰後倒是沒有一病不起,而是整個人都沒了鬥志,一直在花天酒地,到最後就……病死了。像他這種行為也可以理解,本來是最強的諸侯,讓比自己弱了不止一個檔次的曹操給打了個屁滾尿流,擱誰誰也受不了。再者袁紹家世顯赫,而曹操最多就是個富庶的寒門子弟,寒門敗豪門,袁紹本來心胸就不大,一口氣上不來也就廢了。


劉備

劉備和袁紹不一樣,袁紹是空有志向,卻外澀內斂、剛愎自用,最終肯定成不了大事。劉備是務實派,辛苦了大半輩子總算是有了益州和大半個荊州,眼下荊州沒了,自己出去火拼又被幹趴下了,作為一國之主,眼看自己手底下沒兵,孫權大兵壓境,就要亡國了,肯定是會急死,這一下也就病了,七十多歲的人,害了一場大病,十有八九也得掛了。

曹操

曹操的赤壁之敗根據三國志記載是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孫劉這兩邊的戰敗被燒了個精光,還有就是魏書裡面的燒船自退版,我跟傾向於二者結合,就是周瑜藉著東南風一把火燒了過去,燒燬了曹操大量的戰船,曹操眼看戰敗是必然了,就把剩下自己燒了,以免落入孫權手裡。這樣看來,曹操多少是主動退卻,而且背後有大半個天下的基底做支撐,又是個百年難得的雄主,自然不會一蹶不起。


火器工坊

蒼茫大地認為原因如下:

一、情況不一樣,後果不一樣。

袁紹經官渡之戰,被曹操親率五千騎兵斬殺袁紹的運糧大將淳于瓊,危急之時袁紹不思救護糧草,妄想險中取勝,派大將張郃、高覽突襲曹操大本營,結果曹洪等死命守住,等張郃等人得知淳于瓊被打敗,投降了曹操。袁軍兵敗如山倒,袁紹、袁譚棄軍逃跑,倉惶渡過黃河。不久,袁紹發病吐血,到夏五月一命嗚呼。



劉備是在夷陵之戰後,在永安城報銷的。赤壁大戰起,劉備好不風光。先是孔明遊說孫吳成功,孫劉聯軍大敗曹操,劉備在荊州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隨後揮師入川,雖折了軍師龐統,但畢竟降伏劉璋,蕩平益州;隨後又和曹操爭奪漢中,又一次打敗天下第一軍閥曹操,老將黃忠還順便幹掉了曹操堂弟夏侯淵,革命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劉皇叔正有模有樣地當起了漢中王,稱孤道寡和賣草鞋不可同日而語。誰知,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後,形勢大變。關羽先水淹七軍,誅先鋒龐德、降大帥于禁。後遇老朋友名將徐晃,開始落敗。東吳呂蒙又趁機偷襲,取了荊州,關羽走麥城兵敗被殺。劉備失去荊州所有地盤、兵馬,劉備傾全國之兵,進攻吳國。結果夷陵之戰,劉備四海精銳、多年積蓄的糧草喪失殆盡。劉備逃往永安,臥床不起,後託孤給孔明。



袁紹、劉備氣得一病不起,主要原因是幾乎拼光了老本。袁紹官渡之戰,糾集青、冀、幽、並四州主力,他的期望值很高,自以為打敗曹操和捏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結果把老本幾乎拼光,想東山再起無異於白日作夢!

劉備夷陵之戰,後果也十分嚴重。先是關羽失去荊州集團全部兵馬、人口、地盤,後是夷陵,拼光了劉備的幾乎一生積聚,劉備賺這點家底不容易了,當年鬧革命,多次丟了老婆、兒子、女兒,現在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新生的蜀漢政權處在風雨飄搖中!他能不又氣又羞吐了血?

而曹操赤壁失敗,原因有多種說法:一是被火燒、二是爆發嚴重瘟疫,曹操手下官吏士兵死亡眾多。要知道:曹操已佔領天下十分之七,兵強馬壯,據說赤壁之戰中,傷亡的大都是劉琮的降兵降將,曹操根本不在乎這點小損失,財大氣粗唄!



二、個人性格不一樣。曹操詩人氣質,心胸更為豁達。

袁紹三代四公,即便到了董卓亂漢,袁紹照樣憑家族威望,連董卓也讓他三分,成為軍閥後,一路順風順水,他的耐挫力是三者中最弱的。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劉備出生名為帝胄,實為底層,比袁紹耐挫力強一些。

曹操征戰幾十年,有勝有敗,死裡逃生尋常事:曹洪讓馬時、張邈偷襲時、呂布、馬超都讓他吃過苦頭。更主要的他是大詩人,他有詩人的浪漫情結!你看主席,秋收起義一萬起義軍打得只剩下八百,照樣在井崗山幹得風生水起,辛苦攢了點家業,(到長征時全國紅軍三十萬),到長征結束剩下四萬多,繼續幹,八年打成百二十萬,再三年消滅國民黨軍八百零七萬,解放全中國!再說曹操已是超級大國的實際主宰者,赤壁這點損失還不是張飛吃豆芽一小菜一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