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探祕: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四川成都,一個有美食,有國寶的城市。想必很多人去成都是去看熊貓,看都江堰,再遠點些的看九寨溝,爬峨眉山。但上述這些景點未免有些常態化,對於本人這種更鐘情於文化氣息與歷史印記兼顧的人來講,打卡成都金沙遺址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最近也剛好趕上5.18國際博物館日,這個時節去還是很應景的。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金沙遺址博物館位於成都市區的西部,一條小河摸底河將遺址分為南北兩半,發現金沙遺址,是在17年前即2001年的一個偶然。當時這裡是一個工地,因挖掘出大量象牙、玉器、石器而受到專家們的重視。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為什麼選擇金沙遺址,因為它有中國三大最:一是金器最多,目前已經出土金器200餘件,比如最著名的太陽神鳥金器;二是玉器最多,出土的2000餘件玉器種類繁多;三是象牙最多;它是世界上同時期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的遺址,目前已經出土象牙數百根。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筆者就帶上手裡的華為P20 Pro手機來一場文化之旅,探秘失落的神秘文明。

金沙遺址之所以能夠讓來成都甚至來大西南四川旅遊的人慕名前來,是因為其有歷史悠久,深含意蘊的鎮館之寶。其所陳設的太陽神鳥而當之無愧。在進入博物館之前,在門口就可以看到碩大的太陽鳥標誌。這是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讓其躋身於國家一級博物館的主要原因。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我們會發現這裡與其說是一個博物館,不如說是一個鮮花遍地、草木風貌、梅花鹿亂跑的溼地公園。因為設計理念是“自然之美,草野之趣”,博物館佔地面積456畝,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在裡面第一眼看到的還是上圖的太陽神鳥標誌。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這樣一個環境優美的地方,確實適合過來感受一趟文化之旅,金沙遺址博物館分為遺蹟館和陳列館,跟著筆者一起來看看吧。

遺蹟館:

這裡主要是當時發現金沙遺址的地方,也是大量出土金器、玉器和象牙的地方。一起來看看吧。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在每個地方都標識了編號,遺蹟該地出土了什麼等等。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而上面的這幾件文化瑰寶,也將在接下來的陳列館給大家一一展示真貌。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陳列館:

陳列館位於摸底河北岸,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建築,其設計方案來自於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這種造型獨特也相當匹配金沙遺址的歷史地位。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內部共分為五個場館,分別是:“遠古家園”、“王都剪影”、“天地不絕”、“千載遺珍”、“解讀金沙”五個展廳。每個場館其實都是有聯繫以及先後順序的,我們依次來看看。

第一展廳:遠古家園

遠古家園是在場館的二樓,主要是復原了金沙當時的一些場景,但是並非憑空而來的,都是根據遺蹟館出土的文物,合理的推測而復原的。包含有金沙晨曦復原景觀、大型遺蹟套箱,非常直觀的展示了商周時期的地理環境和生活場景。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第二展廳:王都剪影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王都剪影展館也是二樓,不過是另外一個房間裡,面積約900平方米。這個地方主要是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國的社會生活。展館使用不規則的“碎片拼接”形式,把考古發掘成果、場景復原和高科技手段有機結合,沿著展線緩緩呈現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產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燒陶、冶鑄、制玉、墓葬等。塹刻、模衝等多種技法。出土的銅器系範鑄而成,多為小型器物及大型禮器上的附件。

第三展廳:天地不絕

天地不絕設置在一樓,面積約1000平方米。展館主要是突出古蜀人“溝通天地”的內容主題,也就是古蜀國宗教祭祀的場景。入口用鐵紗網分割出一條長長的通道,運用燈光營造出時空隧道的感覺。集中展示的金器、銅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文物來彰顯出這個古老王國的富有。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象牙也是金沙遺址的一大瑰寶,象牙在今天依然是罕見之物,可你知道金沙遺址出土的象牙文物竟然是用噸來計算的。其中最長的一根長達1.85米,而今天我們的亞洲象,就是雲南地方的大象,最長的象牙也就1米,一般的就70公分左右。可以想一想當時的大象,它們有多龐大。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作為古人財富的象徵還有玉器,玉與古人嚮往的溫潤君子性格頗為接近,比如線條筆直,採用成型對開技術的玉璋;用整塊玉料一點一點打磨出來的三個連接起來的玉環形成的玉環鏈;紋飾極為精緻的獸面紋玉鉞及玉琮。據人們實際行動推測,這在當時做這樣一件玉器起碼要費上二三十年,而當時人們的平均年齡也只有二三十歲,這也是為什麼玉在古時作為尊貴的象徵只能由位高權重之人佩戴,為什麼我們說黃金有價玉無價的原因了。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而且金沙遺址的玉器除了數量多外,顏色也是五彩斑斕,有紅的,有褐的,有黃的,有紫的,有藍的等等,這在擁有徠卡鮮豔色彩模式的華為P20 Pro拍攝下,更加顯得熠熠生輝。

第四展廳:千載遺珍

千載遺珍設置於一層西廳,面積約900平方米。陳列主旨是展示以“太陽神鳥”金飾為主的30餘件金沙遺址出土的精華之最的文物。這可能是來金沙遺址最主要的看點了,這裡展示的文物都是精華中的精華,每一件的中華文明的瑰寶。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場館的氛圍以及頂部的圖案,都把這種文化遺址的氛圍烘托出來了,而在最中央的地方就是太陽神鳥的金飾了,看到真正的太陽神鳥,還是驚訝於它的精緻小巧,它的外徑只有12.5釐米,厚度也只有三根頭髮絲。太陽神鳥金飾採用鏤空方式表現,分內外兩層。內層為等距分佈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鏤空形狀,形成一個圓形的太陽;外層圖案圍繞在內層圖案周圍,由四隻相同的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其匠心和創意顯得是如此絕妙而又非同凡響,數千年之後仍璀璨耀目,精美異常,讓人情不自禁地將頭向前伸去仔細觀看。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不過,但凡這種國家級的寶物肯定是重重保護,而且往往燈光昏暗,這都是為了保護文物之需,還好我的華為P20 Pro手機擁有3倍光學變焦以及5倍混合變焦,隔著玻璃依然可以拍攝它的細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陽神鳥”金飾圖案也是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可見其在中國文化界的地位。還有如下的金漏斗和金冠帶,也是這裡出土的精品文物。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在博物館裡的顯眼位置,我還發現了金面具和金冠帶,在金冠帶上仔細看有一種很細緻的紋飾:一支弓箭穿過了一隻鳥,射向了一個魚頭和一個簡化的人臉,也被稱為魚鳥箭紋飾。在金冠帶表面刻畫了生動奇妙的圖案紋飾。其圖案由四個部分組成,採用對稱佈局,圖案中央是圓日圖象,兩側以延續的方式分別刻有一鳥、一魚、一箭。每組之間又有圓日圖像相銜接,線條流暢,寓意豐富。金面具整體經錘揲成形。人像圓臉圓頤,雙眼、大嘴鏤空,鼻樑高直,嘴形似乎還略呈笑意,富有極其神秘的色彩。這或許是古時祭祀用品。古蜀人最初很可能是在河岸上進行祭祀,儀式結束後將祭品埋在河灘上,而層層累積後便是我們挖掘出土的文物了。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其他玉器和銅器方面的精品: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蜀地探秘:國博日前夕,用華為P20 Pro帶你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整個展廳的展陳設計都是圍繞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太陽神鳥”金飾展開的。以陳列“太陽神鳥”金飾的圓形展臺為中心,周圍圍繞四組扇形展櫃,將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富有層次地展示。

第五展廳:解讀金沙

該館設置於底層西廳,面積約830平方米。陳列主旨是梳理四川地區古蜀文化秦以前的發展脈絡,讓遊客瞭解金沙遺址的來源和去向。

當然,金沙遺址作為國家級博物館,絕不僅僅是上面說到的金器、玉器、象牙、石器等藏品。根據館內介紹瞭解到,這些文物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近千年,也就是距今近3000年曆史,古蜀國有前後五個發展階段: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個王,最終由秦統一;這些冷知識如今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在博物館中親身感受歷史的洗禮相信要比聽歷史老師講課更有意思,而本人今天還有個收穫就是通過華為P20 Pro清晰自然的記錄下了眾多國寶的影像資料,是一筆無形的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