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願意守住一份傳統手藝的人,真的“過時”了嗎?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熱愛,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天賦,那些能夠一輩子認真打磨一件事的人總是會令人心生羨慕,比如做傢俱的木匠,畫畫的畫家,蓋房子的工人……做這些事都需要十萬分的專注,每一個微小的錯誤,都可能使一件作品之前的努力都白費。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不稀罕,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卻值得尊敬。

手藝的傳承到了我們這一代,正面臨著無人可傳的窘境,工業化的成長環境,使我們對傳統和手藝的概念越來越模糊。

1

北宋有一個少年成名的畫師王希孟,在十八歲的時候,就畫出了一幅絕世長卷——《千里江山圖》卷,得到了宋徽宗的讚歎,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張藝謀導演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把《千里江山圖》卷展現到世界人民的面前,震撼了整個世界。

那些願意守住一份傳統手藝的人,真的“過時”了嗎?

央視《國家寶藏》節目中的《千里江山圖》卷

為什麼說這是絕世長卷呢?這幅畫歷經千年依然保持了鮮豔的色彩,堪稱一幅大宋航拍圖。但畫這畫的手藝已經失傳多年,難以複製,技藝也難以重拾。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後來沒有再出現“大元航拍圖”、“大明航拍圖”的一大原因吧,近幾年,有一位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師,竟然找到了複製這幅千古絕畫的方法。

這位教師叫馮海濤,2013年到2017年,整整四年間,他反覆試驗、研究、猜想,發現了《千里江山圖》卷遺失千年的創作之法:“我發現複製這幅畫用的顏色不是從商場裡買的‘牙膏’顏色,用的是寶石,是藥材!這幅畫使用的顏色和現代中國畫的顏色是不一樣的,是粉末狀的,這個顏色跟王希孟創作300年後達芬奇繪製的《蒙娜麗莎》用的顏色是一樣的。”

他還發現《千里江山圖》捲上色的過程不是用水,而是用膠。膠是用來把顏色畫在畫布上,礬是為了把顏色固定住。但是這兩者的比例是非常嚴格的。膠多了,畫不動;礬多了,就容易脆,絹就無法保存。

那些願意守住一份傳統手藝的人,真的“過時”了嗎?

《千里江山圖》卷

發現了這千年絕跡的奧秘之後,這位美術教師,又把自己閉關了兩個月,複製了《千里江山圖》卷(部分),證實了自己的研究。

在他複製階段,遇到的最艱難的問題就是顏料,既然如此罕見,現在還有人知道傳統顏料的製作方法嗎?

他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個叫仇慶年的顏料大師,歷經繁瑣的工序,才製成複製《千里江山圖》卷所需的顏料。

那些願意守住一份傳統手藝的人,真的“過時”了嗎?

仇慶年

每天生活在燈紅酒綠的霓虹燈裡的我們或許不知道,中國傳統繪畫色彩已經只剩三十多種。這些顏料的配置方法已經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在我們往往用西方工業色彩的定義來判別一個物品、一個圖片的顏色是不是“純”,卻不知任柏年(清末著名畫家)畫鍾馗的道袍,只用硃砂壓邪;唐代仕女圖中女子的腮紅,用胭脂加赭石;《清明上河圖》中繁華的都市和青山,用的是石青。

唐之重彩,經宋的工筆白描、元明清的寫意……如今卻面臨著無人繼承的困難,為什麼我們寧願在浮躁的世界裡焦慮不已,也不願踏實地守住一份技藝呢?

2

我們老祖宗留下來了很多智慧和技藝,但好像都“不如”一個智能手機吸引人,琳琅滿目的APP,刷不完的動態和消息,我們似乎無法耐下性子去打磨一件事了,所以有情懷的人,在這個時代,也顯得愈加珍貴。

要區別真情懷和販賣情懷也很簡單,看他們的“作品”就能分出一二。

浙江博物館裡收藏了不少民國時期豪華的花轎,但有一臺極為特別的“萬工轎”。什麼叫“萬工轎”呢?據說這臺花轎需要花費上萬工時來完成,也就是說每天工作8小時,需要3年4個月,才能做完這頂轎子。

萬工轎是朱金漆木雕工藝中的極品之作,這項工藝源於漢代雕花髹漆和金箔貼花藝術,唐宋時期主要用於官府、宮殿、寺廟和皇室冊封的亭閣等,傳承至今已有1000多年。

製作萬工轎時,需要木工、漆工、金工、錫工、玻璃工等十幾個工匠共同協作,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如果是一個全能工匠,幾乎要用一輩子。

民國時期的上海灘,各種租界,洋人和洋貨,國貨面臨著很大的衝擊,隨著西式禮儀的傳播和汽車的出現,中國傳統的嫁娶儀式也在逐漸改變,有一位叫朱全來的貰器店掌櫃,卻想在這個時候造一臺富麗豪華的花轎。

不僅他的投資人反對他,連他的親兄弟都認為他是“瘋了”,貰器店幾乎都要破產了,這頂轎子依然還沒造好,但朱全來寧願為這頂轎子傾盡所有。

就在朱全來窮途末路的時候,有一位上海灘的大佬在為女兒出嫁準備,尋找上海灘最豪華的花轎,朱全來的這頂花轎成功地打動了這位大佬,這才有了做下去的資金。

據說這位大佬是當時被稱為“活財神”的上海總商會會長的虞洽卿的女兒,其聯姻對象為盛宣懷的子孫。盛宣懷是晚清著名政治家、企業家,洋務派代表人物,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和“中國商父”,盛氏家族亦是中國近代史中顯赫的家族。

這場婚禮也是引發萬人空巷,新娘乘坐的朱金漆木雕花轎成為全場焦點,大家無不為這華麗的轎身折服。

那些願意守住一份傳統手藝的人,真的“過時”了嗎?

“萬工轎”全圖

在捐萬工轎的時候,朱家後人說,這頂轎子做成之後,遇上戰爭動亂,總共也沒有租出去幾回,成本都沒收回來,朱全來做這頂轎子,全是為了傳承傳統手藝和傳統藝術。

匠人“擇一事,終一生”,女子“擇一人,共白頭”!這便是一頂轎子所承載的意義。如此單純,卻又如此不易。

3

一直在講傳承,講匠心,可是傳統手藝在現代科技面前似乎越來越微不足道,我們究竟為什麼還要堅守一些看似“過時”的東西呢?

就拿國畫顏料來說,珍稀的礦物越來越難找,如果有一天真的再也找不到了呢?中國傳統的作畫顏色越來越少,那些被歲月打磨地失去色彩的石畫、壁畫、久遠的珍跡,就無法修補到“真實”的狀態。

如今,“純手工打造”已經成為了一種情懷,往往價值不菲,手工作出來的東西不一定比機器精準、耐用,但人們願意為這份情懷買單,因為大家心中依然保持著對過去的美好願景。

懷舊風席捲全球,人們都在緬懷過去,因為在我們擁有太多物質的時候,卻失去了過去的純真和情感。

更為重要的是,技藝的傳承從來不是毫無意義的,尤其是對中華民族來說,我們進化到現在,從來沒有與過去斷連。

4

有一種叫“熔模精密鑄造 ”的技術,被用來製造繁雜精密的高科技產品,比如飛機發動機的渦輪葉片。這項科技由一個叫奧斯汀的美國飛機機械師“發現”並申請專利。

原來我們以為這項技術是一件舶來品,是外國人發明的,但其實這項技術早在2500年前的中國就被髮明瞭,它就是“失蠟法”。

什麼是“失蠟法”呢?其實做法並不難理解: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範。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熔液,便鑄成器物。

將我國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的是一件叫做“雲紋銅禁”的禁酒案臺,它出土後被鑑定其所在的年代是春秋晚期。

那些願意守住一份傳統手藝的人,真的“過時”了嗎?

雲紋銅禁細節圖-四角小龍

如今很多尖端科技的精密器件,都是用的這種方法,但是我們之前卻一直以為它來自印度,最初將其利用到高科技上的也是美國人,而這竟然是我們延續了2500年的技藝,在此之前我國史書中“最早”有失蠟法記載的是在《唐會要》中,高祖武德年間鑄造開元通寶,用的就是失蠟法。

這項工藝我們傳承了兩千多年,卻讓美國人申請了專利,最早用在他們的飛機上,確實有些令人打抱不平,也提醒了我們,保護一門技藝和追溯它的起源是多麼重要,還好我們千年的文化脈搏沒有斷,還有機會讓後世瞭解真正的歷史。

5

即使我們不是手藝人,也無需學習一些手藝,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需要在身體裡留住一顆“匠心”。

有時候我們瞭解歷史,探究過去與當下的關係,並非是為了學習一門學科,而是為了現在和將來更好地生活。因為我們傳承的是知識和智慧,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走進博物館,建造歷史紀念碑的原因。

去年年底央視一檔叫《國家寶藏》的綜藝節目火了,這部講述文物前世今生故事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竟然在傳說中二次元聚集地的嗶哩嗶哩視頻網站受到年輕觀眾的追捧,也說明文物和歷史的魅力從未黯淡。

那些願意守住一份傳統手藝的人,真的“過時”了嗎?

《國家寶藏》節目在B站的評分

《國家寶藏》這檔節目之後,各省的歷史博物館也火了,排隊參觀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大家都希望走進博物館體驗一回時空的交錯。

如今距離《國家寶藏》第一季收官,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更令人關注的是,如何將節目帶給大家的深思延續下去,就像傳承一件文物一樣傳承民族的文化,於是這本《國家寶藏》同名書籍順應而生,希望用這種傳統的表達方式,記錄下細節裡的文物和它們的前世今生。

在字裡行間裡,沒有明星和豪華的背景,有的是文物本身的全記錄和珍貴清晰的細節展示。

故事裡,細節中,是血脈的追憶。

那些願意守住一份傳統手藝的人,真的“過時”了嗎?

《國家寶藏》

於蕾 呂逸濤 等主編

中信出版社

2018年6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