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錫田先生著述編目:史傳類

按: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史傳類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1、《濰縣鄉土歷史譚》,1922年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3、《郭生瑞禾小傳》,1925年

民國十四年《丁氏學校同學會年刊》第一期存目,其文未見。

4、《濰縣鄉賢傳》,約1926年

1926年以十笏園叢刊之一印行,共四卷。第一卷載漢魏鄉賢16人;第二卷載晉至宋鄉賢12人;第三卷載明賢19人;第四卷載清賢15人。王壽彭、鬱濬生題簽,鬱濬生、曹蘊鍵為序,蕭彝元題詞,丁啟喆作跋。今見兩版:一為1926年石印本,為初版;二為補遺本,在初版石印本基礎上補遺。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5、《飛蝗與濰縣》,1928年

此文分五節,其一“飛蝗之狀態及動作”,其二“中國之飛蝗最古記錄與民國十七年飛蝗之來路”,其三“歷史上濰縣之大蝗災”,其四“十七年濰縣之蝗災”,其五“蝗之故事”,並附濰縣“民國十七年蝗災地圖”。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6、《濰縣職官傳稿》,約1929年

1929年輯入《小書巢叢刊》第二集印行。自各類史書、地誌等文獻中採錄濰縣職官,漢3人,晉1人,魏3人,隋1人,唐2人,梁1人,宋10人,金6人,元7人,明26人,清25人。按丁錫田自序,“予既為《濰縣歷代職官表》,復取事之可考者述為傳,政績之良窳,在官之貪廉,次以年代之先後,庶後之官吾土者知所法戒。此吾是篇之作與舊志獨取獎善者,少有不同之意耳。”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7、《濰縣拆除石坊表》,1930年。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8、《濰縣高氏上陶室磚瓦考釋》,1932年

對原藏於濰縣高氏上陶室的古磚瓦的銘文進行了考證和釋讀,既包括流亡海外之十二字韻文磚,又包括存於國內的61方古磚瓦。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9、《劉鄩殘碑考證》,1934年

劉鄩殘碑出於安丘縣城東北劉家堯鄉西石馬墳莊。立於五代後梁龍德年間。劉鄩籍安丘,五代後梁時歷任左龍武統軍、節度使、開封尹、河東道招討使。原碑字跡已多辨認不清,在此文中丁錫田對殘餘碑文逐句進行了考證。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10、《齊魯遺書提要》,1935年

《齊魯遺書》為濰縣高翰生(鴻裁)手輯,計十八種,內皆孤本。丁錫田因“數年前曾借讀,為之提要,以公諸世。庶講山東文獻者,有所考焉”。

提要《齊魯遺書》十八種:詩古音三卷,益都書巖楊先生峒撰;三古紀略四卷,諸城石民張先生侗著;史記斠一卷,安丘菉友王先生筠著;青社遺聞四卷,壽光靜子安先生致遠筆記;益都金石志四卷,益都赤亭段先生松苓著;楹書隅錄四卷,聊城彥和楊先生紹和所編收藏數目;夕霏亭集(附雜錄),即墨黃澂庵先生垍所為雜文;南澗集四卷,益都南澗李先生文藻著;書巖文稿二卷,為昌樂閻湘蕙先生所輯益都楊先生峒文;拙齋古文稿,高覲甫先生守訓著;蜩鳴集一卷,濰縣朱草亭先生若賓著;彭城近草,即墨明宋先生統殷於役彭城所為篇什;麓臺集一卷,濰縣伯群高先生倫著;西江草一卷,掖縣伯衡錢先生大受著;隴上吟一卷,即墨素齋馮先生文炌撰;聊齋詩草二卷,淄川柳泉蒲先生松齡著;練塘詩草一卷,歷城漢甫先生希傑著;柱山詩話,即墨柱山黃先生立世著。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11、《韓理堂先生年譜》,1935年

從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始,丁錫田與劉廷棟著手草創韓理堂年譜未成,後因劉廷棟離世而擱置。1922年1月26日,丁錫田編寫完成《韓理堂先生年譜》,1924年夏,由丁氏學校石印部校印刊行。1928年年3月,又重新修訂並自輯入《稼民雜著》 ,譚葆德題簽,傅丙鎰為序。1935年9月,刪序跋及附錄後,發表於北平華北日報圖書週刊。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12、《後漢郡國令長考補》,1936年

該文對清代錢大昭撰《後漢郡國令長考》所涉及東漢時期的郡國及令長人物,結合新的史料佐證進行補考。早在1928年曾自輯入《稼民雜著》印行。按丁錫田自序“予家居恆不出戶,因取錢書以解鬱悶,其未詳者,爰為考補而條記之,日久得百數十則,勒為一編郡國續志之。”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13、《濰縣收容災民記實》,1936年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14、《郭子嘉先生事略》,1936年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15、《濰乘初稿》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僅存《濰乘•封建表》,存目,未見。

16、《濰縣古蹟錄》

山東省博物館藏稿本,未見。

17、《江左陳國謝氏世系》

民國《山東通志》存目,未見。

18、《江左琅琊王氏世系》

民國《山東通志》存目,未見。

上述史傳類諸篇著述,所見者皆已編入《丁錫田集》,待刊。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丁锡田先生著述编目:史传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