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憂唯有暴富——家中有此錢幣沒有憂愁

2017年7月17日,2017年春拍收官之日,C廳,13:00,中國曆代錢幣專場準時舉槌。沒過多久,那枚罕見的民國幣王:民國•張作霖十六年伍拾元龍鳳金幣時隔五年再次現身,其以380萬元人民幣起拍,拍賣師話音剛落,場內瞬間應價加價,在我尚未反應過來的1分鐘內已經跳躍式加價至790萬,由委託席1645號叫出,在此膠著約幾分鐘後,場內買家退出。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家中有此錢幣沒有憂愁

最終,這枚拍前被賦予重要期待的民國幣王以790萬元人民幣落槌,908.5萬元成交,順利創造中國金幣拍賣新紀錄。整體拍賣全程最多三分鐘,加價速度令人瞠目結舌,可謂狂風驟雨般迅疾,可見買家目標之明確。就這樣,短短三分鐘,不知名買家花掉了近千萬買了一個比1元硬幣稍大一點的金幣。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家中有此錢幣沒有憂愁

此枚金幣以黃金胚餅打製,直徑2.85釐米,比當下流通的1元硬幣大一點,正面張作霖戎裝像,背面見“龍鳳黼黻[fǔ fú]圖”,即為早期民國國徽“十二章國微 ”所用圖案,背上還刻有“伍拾圓”及中華民國十六年”字樣。此金幣上的“伍拾圓”字樣可非等同如今流通的五十元人民幣之價,而是應與當時銀幣“壹元”相對應,“伍拾元相當於50塊銀元(現大洋)。 藏品交易諮詢《ABCD5050020》

金幣上人物塑造傳神,立體感強,正面人像右方有三粒幣模不規則所形成之“痱子”,可用於判辨真偽。表面光亮,反差明顯,圖案深打,雕工精美,邊緣線狀紋路清晰,堪稱中國近代幣的傑作。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家中有此錢幣沒有憂愁

2013年中國嘉德春拍,一枚寶源局造背鎮庫大錢以220萬元人民幣起拍,253萬元成交。此枚系海外迴流,曾於2009年底在日本東京上拍,成交價摺合人民幣約100萬元,不到4年價格已翻兩倍多;同年嘉德秋拍,咸豐元寶 寶泉當五百雕母150萬元起拍,218.5萬元成交,打破雕母錢的成交記錄。雕母也被稱為祖錢,並不真正參與流通交換,只是在翻砂鑄錢過程中使用的錢形模具。現有雕母大部分或流出海外,或入捐各大博物館。留存在市面上的雕母自然更是稀如星鳳。這枚寶泉局“咸豐元寶 ”雕母,未經流通,品相上乘,近年罕見。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家中有此錢幣沒有憂愁

機制幣俗稱“硬幣”,和紙幣相對而言,包括金幣、銀幣、銅幣、鋁幣等。大多是西方錢幣管理體系剛剛引入中國時首次採用西方機械印製和鑄造的。實際上,清政府在滅亡之際都沒有能夠統一幣制,雖曾一度成立所謂的“造幣總廠”,但由於政令不通,就又出現了各省局自主造幣的情況。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機制幣退出流通領域,到1980年前後,機制幣作為一種收藏品的出現再度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並已然成為一種文化載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