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現在技術工人和工程師這麼難招啊?

振動篩之家

這個問題可能跟實體經濟脫實向虛有很大關係。實體企業中技術工人和工程師待遇不高,又很辛苦,責任又很大。而大學生,專科生,甚至中專生這些面向實體經濟培養的人才,有的是不願意做辛苦不賺錢的工作,也有的本身已經脫實向虛。比如,學習機械專業技術的本科生,現在並沒有什麼實實在在的實習教學,生產實習基本上就是走馬觀花,參觀參觀就完事。不像以前的大學生,必須在企業裡跟工作崗位上的員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就是要實實在在的做一回工人。要從事生產勞動,學機械工程的必須在車間學習生產技術,加工,裝配,操作機床,甚至鈑金焊接等等都要摸一摸做一做的。現在,具備這些實操技術的大學生基本就沒有,不瞭解生產實踐,也更不願意從事生產實踐,導致本身就脫實向虛。而做生意,做代理,做推銷,做服務等等,只需要多做廣告,跟客戶陪陪笑臉,多開產品介紹會,再陪客戶旅遊玩樂,討得客戶歡欣,迎合客戶要求,服侍得客戶舒舒服服,就會接到訂單,簽了合同,拿到提成。工作環境,乾乾淨淨,既不髒,也不累,工資加提成還很高,導致誰也不願意去生產實際賺辛苦錢。這也就是為什麼實體企業找不到有技術的工人和工程師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由於經濟脫實向虛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時間,企業缺人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現在真正意義上有技術水平的工人,技術人員已經越來越少,大都不再從事技術工作。招不到人也就是必然。

唯一可能解決的途徑,就是要大力提高技術工人和現場工程師的待遇,縮減產品過多的或不必要的交易環節(或者提高虛擬經濟的稅賦降低實體經濟稅賦),讓實體經濟壯大起來,讓從事虛擬工作的人才迴流生產實踐。為企業生產技術實實在在地貢獻力量。這樣才可能解決問題。


GCZ72624137

從我的感覺,是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的。

你說的機械製造難以招到工人和工程師,這是實際情況。

因為工程師,目前我國的人事制度,存在“幹/部“ 和”工人”的區別。

工程師,屬於幹/部職稱序列,也就是說,不管企事業還是私人加工廠,只有“幹/部”身份的人才能在人事部門評核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職稱。

一般的“工程師”,只有國營大型廠礦或者事業單位才有工程師的評核,這些人 ,是不會應聘私企的“工程師”職位的。

至於技術個人,難招的是真正有技術的人,如果你放寬招聘條件:本機械製造行業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5歲年紀以下男性50名,保底工資4000元/月,其他待遇面議。

我保證,你兩天就可以招聘滿額人員。



機械製造,真正技術好的,都是自己開小作坊加工廠,裡面基本配置是車床,轉床,電焊,氧焊等。

這些小作坊式加工廠看起來不起眼,但是給人加工、製造、維修各種機械,收費很高。【這個收費又低於原裝配件,當然質量也不如原裝配件,但是需求人群很大】

這些技術工人,基本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幹,僱一兩個普工打下手 ,每年掙幾十萬玩似的。他們是不會給別人打工去掙每月幾千元的工資的。【企業中,管理人員工資遠高於技工,所以,真正的技工根本不去企業應聘,都是自己幹】

所以,機械加工行業,不但難以招聘到“工程師”,也很難招聘到技術好的工人。


王俊傑猛

我就是一名工程師,我來回答最恰當不過了。如今,工廠確實很難招到合適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幾乎每次跟同行朋友聊天,都有人問我有沒有工程師介紹給他們,說太難招人了,已經給工程師開出10000-15000的薪水,還是招不到合適的人,這就是當下現狀。請關注:

機械設計迷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認為核心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工作環境差、工作強度過大。

機械製造業,無論你幹什麼技術崗位,幹得多麼出色,似乎都只能定格在車間一線,夏天炎熱,一身臭汗,冬天寒冷,手腳僵硬。車間環境髒亂,整天面對一堆銅鐵,機器的轟鳴聲不絕於耳,確實需要比較強的適應能力。而且,很多崗位加班嚴重,為了趕項目進度,常常幾個月無休,部分崗位還要輪流上夜班,嚴重打亂作息時間,對生活和身體健康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二、薪資被當下的高薪行業碾壓。

隨著當下金融、IT行業的興起,曾經屬高薪行業的機械製造業瞬間就被碾壓,很多學工科的機械行業工程師也紛紛轉行到IT行業,令人唏噓不已。也難怪,在這個講物質的年代,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最現實一點就是,沒有錢,你連丈母孃都搞不掂!



三、社會地位低下。

國內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頭上頂著“工程師”這個高帽的人往往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設計出來的東西一點都不靠譜,產品問題也是一大堆,連生產線員工都可以指著工程師鼻子大罵,毫無尊嚴,毫無權威可言。而職場中的資深老工程師來卻非常少,不像國外,到處都是白髮蒼蒼的老工程師,出現這種現象,作為工程師的一員也感到非常無奈。



要從根源上解決上述問題,我認為不能僅僅依靠媒體的宣傳和引導,更要有實質可落地的措施,不然宣傳聽多了卻不見有實質行動,很容易讓人反感,讓人認為就是把技術人員當傻子一樣去忽悠,最終就會導致技術人員用腳投票,屆時,製造強國之路誰來扛起這個大任?難道又靠金融、IT、互聯網?

我認為當務之急,第一,必須改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的工作環境,營造一個適合幹一輩子的工作環境;第二,繼續提高技術人員薪資待遇,多看看人家工業強國其技術人員的薪資吧,再提高50%都不為過;第三,提高技術人員的社會地位,讓人感受到做個技術人員,做個工程師,是讓人覺得光榮的,而不像當下,被人問起職業,都不敢說自己是個工程師,總感覺做個技術人員就是沒出息,就會低人三分,解決以上問題才是最根本的、也是最核心的。


設計製造迷

你好,也也是做機械的,按照目前我的經驗,對此問題進型解答。

一、隨著中國經濟的與世界接軌,製造業達到了空前的水平,也給了更多機械從業人員的機遇,更多的技術員和工程師在自己有能力之後,對工廠開的工資待遇已經不滿足,工資本來就不高,光2017年到現在,就機械行業的工廠數量增長速度突飛猛進(光深圳),所以工人的需求量缺口就更大,我目前的單位同樣缺人


二、人員流動性大

主要原因還是根本問題,待遇 機械工人真的很辛苦,每天十幾個小時,掙得真的是辛苦錢,而且機械行業的不同於其他行業,機械行業需要更多的是經驗,有些老師傅覺得在這樣下去也就這樣,所以轉行,機械行業要求尺寸精度高,裝配的時候才不會鬆鬆垮垮,我是做數控機床的,每次加工零件都需要非常高的注意力,別人從後面叫一聲都會嚇一跳,這是我的親身體會,關鍵還是兩班。
總結,工程師不好招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高技術人才都被別人挖走了,畢竟每個工司都缺人,你出八千,估計別人會出一萬而且待遇更高,第二的技術和人脈足夠支撐起一個公司,何必給你幹,早就已經單幹了。第三 工資,行業工資都給到一萬以上,你給八千無論你在說的天花亂墜,都不會有人來,技術工人不好招也是同樣的問題,只要工資到位,肯定會有人來,工資不到位,就算你所有招聘網站信息掛個遍,同樣招不到人。



厲兵秣馬

製造業招工難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不管技術工人和工程師都遇到同樣尷尬的困境,找不到合適自己的,但主要有幾個原因,馬克君在機械行業待了7年的分享。

薪資瓶頸

每一個做機械的彷彿都能遇見自己未來的薪資,看看老工程師做了一輩子也就10K左右的月薪,對於現在的80後和90後來說,很難靠這些工資養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


對於技術工人來說也是一樣,每天起早貪黑再加班,灰頭土臉的回到家拿的工資卻是少的可憐,很多人會因此轉行做其他的,至少同等的付出收穫同等的回報。

工作環境

這裡不得不提下機械人的工作環境,理工男的平常穿著樸素單一,跟工作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早上乾乾淨淨的,晚上回來的時候就可能這邊鍍了一層灰那裡抹了一點油。


這個還算好的,髒在表面,很多工種對人體是有害的,像打磨,噴塗,焊接等行業,人長期處於這種環境,是用健康在換金子,呼吸道疾病,皮膚病,肺病等等,在不經意間慢慢侵蝕著我們的健康。


工作時間

每一個製造業的企業都會跟訂單或者項目掛鉤,新聞經常會報道一些黑心血汗工廠,每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就知道技術工人或者工程師有多難招聘了,報道的只是少數,中國還是有很多黑心地下工廠。


大多數老闆,會壓榨員工,很多製造業企業都是單休,有時候還可能是一個月休息一天,試問這樣的工作時間還有什麼時間去生活,陪伴家人

密集連續的工作時間,讓人感到窒息憂慮,不幸福,很多人為此感到迷茫


我是奇蹟馬克,不一樣的機械


奇蹟馬克

就我本人經歷跟樓主分享。我本科畢業學的是食品科學工程,在學校學過食品機械,但比較淺顯。畢業後去了很多公司,基本都是呆一段時間就走,浪蕩了半年。去了我叔的公司,他是專門幹舞臺機械的,白手起家,在北京算是小有名氣,他沒上過學,只會寫自己的名字。我不想再浪蕩下去,主動要求進入公司從底層幹起,學電焊,焊結構,學電機,學接線,開叉車,開弔車,什麼都要從頭學,每天加班基本,住員工宿舍,吃的也是一般,。但這些只是身體上的痛苦,人生最悲痛的不是身體受苦,而是還要接受來自他人言語對你心靈得衝擊,還記得當時聽過最多的一句話是,大學生還要來這裡,當時我的同事們都是四五十歲的工人,也有兩個和我年紀相仿,但是都是小學畢業出來打工了,雖然表面一團和氣,但是我們之間的差距不是距離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差距,他們每天做的事就是上班打卡下班看電視,而我看書學習是被嘲笑的,因為在他們看來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和他們睡一起。在和大學畢業的同學聊天時當說出自己的工作時,大家都是一臉懵逼,畢竟當年的全班第一畢業後做這種工作,我也只能表示沉默有苦自知。但儘管如此我每天都依然做筆記,學習東西,也買書看,但看的最多的是說明書,變頻器,電機。。等等全被我看個遍,由於本人是理工科,對這些都一看就懂,同時也自學了plc,cad,3dmax,solidworks,也因此。慢慢就在工廠中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在一些非標機械製作中慢慢有了主導權,也開始自己帶班製作一些轉檯和升降機,就這樣過了一年半,我在工廠的話語權也僅次於原來帶班的a哥。但此時我做了讓別人都驚訝的舉動,在和我叔溝通好我主動離開了公司。在智聯上投了簡歷,面試到了一家專門做大型演出的公司,機械設計師,和總經理面試的時候我平靜的講述了我這兩年的經歷,展示了我自學的一些技能並現場演示拆圖,構想。面試過程很順利,經過複試後我得到了想要的offer。薪酬是在我叔那裡工作時薪酬的三倍。有年終獎,並且還有第十三個月工資,工作時間自由並且受人尊重。在公司工作了五個月跟了兩個項目後設計了一箇中型項目,也還算完成的不錯。再回頭和我的大學畢業同學比的時候我已經淡然了,他們還在掙七八千的時候我基本工資已經比他們多一倍了年底獎金也有差不多四個月的工資。說這麼多,是因為看到層主說到叔叔,讓我有感而發。我認為上大學最好的是:當你想要學習時你發現你有這個能力去學習。一千個大學生可能有少數混的不好,一千個輟學生可能有少數混的好,這也是一種區別,不要拿特例來針對特例。說出我自己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夠共勉,不管大學畢業還是小學畢業,學習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一山可比一山高

自己已經多年沒幹這行了。

就近老同們說招不到這方面人才,主要是後輩們不願意去學這些技術。

原因不多,主要就是環境差髒累,待遇又沒比干其它崗位好多少😓

我以前是幹五全衝壓的,主要做倒閉了的芬蘭諾基亞手機充電頭和各種連接器的公母端,公司還有車床部門和拉伸衝壓部門。






衝壓主要是耳朵太難受,地面還算乾淨,個人衛生就看自己了,反正修模上模包括上料,我一天下來衣服都是乾乾淨淨的,而有很多同志比我們老家下地幹活的還髒。

往往一身髒的人修的模都不怎麼樣!


車床部門的環境就是真的差了,整個車間的空氣都全是油氣,地上也全是油。

我叔叔的弟弟都是車床部門的師傅,看乾淨的一家人衣服還是比別人乾淨。

這是車床部門辦公室

拉伸衝壓的車間就很好,全封閉中央空調車間。地面也沒油,因為用的是肥皂水潤滑拉伸。

總體來說這些行業環境不好,待遇還是低,所以現在沒什麼吸引力。十多年前出去打工首先考慮就是如何進這種技術行業,學一門技術工資高。

十多年前有技術的4k左右,現在7k左右;但以前普工1k左右,現在普工4k左右!所以技術行業的吸引力沒多大了。


橋頭米酒15875548005


d侃侃而談d

我看前面大家說得都很貼近實際,挺到位的。

我的感覺,主要是

待遇差,原因有二:

一是國內對於機械製造缺乏應有的重視,務實精神差,務虛精神強

二是機械行業特點就是看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難,一般外行會低估它的價值

然而,按理說行業內待遇都很差,那麼招人應該不難啊。

所以說,哪家公司覺得招機械工程師或工人難,本質上,是你給的待遇比別家差啊!

時代已經變化了,幾千塊錢一個月上哪招到好的機械工程師,我身邊的高級機械工程師有的月薪2W,大企業和比較有遠見的小企業已經開始大幅提高機械工程師待遇了,中國的高級機械工程師本來就非常之少,又趕上2017年開始的製造業崛起,這一輪“人才爭奪戰”之後,如果你的公司沒有搶到優秀的機械工程師,最後怎麼失敗的都不知道。


科技千里眼

體制決定觀念。一流人才搞銷售,二流人才搞管理 ,三流人才搞技術。行業流傳很廣的段子,從中大家也可以體會到,技術在那個層面,不是我們能力不行,觀念一定。要想在製造也混的好,最終走上的還是管理。重視度不夠,福利待遇當然跟不上,怎能吸引人才。

行業特性。製造業從人類出現,各種各樣機械慢慢誕生,完善發展,沉澱許多經驗,很難出現顛覆性創新,自然也很難吸引人才。如當下很火軟件行業,本就是一個新型行業,工資福利當然好。

觀念。製造業,苦 累髒,從事人都知道。現在年輕人吃苦不比80後,人口紅利過後,人口基數本就減少,加之年輕觀念變化,更是沒人。信息極度發達,工作機會多的去了,大家都喜歡工資待遇好的行業,當然除非骨子裡喜歡這個行業。

粉友們你們怎們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