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滴滴燒了240億美元至今還沒有盈利呢?

奔跑小車車

出租車行業的暴利讓滴滴不急著賺錢

中國出租車行業的暴利眾所周知,但是由於歷史原因,賺到的錢並沒有真正到出租車司機手中。出租車的運營需要牌照,由於牌照的稀缺性已經炒到非常貴了,而這些牌照集中在出租車的運營公司,出粗車司機要想進入出租車行業,必須向出粗車運營公司交份子錢,利潤就被分成了。根據美國同行的36%的毛利,滴滴現在只有5%左右的毛利,只要以後滴滴提價,減少補貼,利潤何愁不滾滾而來,這也是為什麼有金主願意支持滴滴燒錢的原因。



滴滴處於O2O行業必須依靠燒錢獲取流量

O2O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滴滴通過互聯網平臺的搭建,與線下有打車需求的乘客和有提供出租車服務的司機進行交易撮合。這就註定了要想快速獲得流量,佔據市場份額必須在價格方面必須向乘客進行讓利,提供出粗車服務的司機進行燃油等補貼。雙向都要燒錢,一旦減少補貼讓利,客戶就轉向其他同行,盈利要靠慢慢提價消化市場反應。

O2O行業的低門檻決定

O2O行業只要搭設互聯網平臺就能進入,在面對多如牛毛的同類型公司,除了通過燒錢補貼把競爭對手壓跨驅趕淘汰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收購同行業的優質競爭對手。合併快的,收購優步後,滴滴在網約車市場一家獨大,佔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可謂一統江湖了,剩下的市場份額都是菜鳥互啄。這些公司可不是白送的。

滴滴在空姐被殺案後體現審核不到位暴露在公眾面前,這以後乘客和司機信息都需要審查以保障雙方的安全。這都需要不斷地完善服務盲點,提高服務質量,在沒達到規範經營之前還要什麼錢。


灞波兒奔WOO

2012年,創業投資豐美肥沃的一年,無數熱錢砸向了模式創新領域的集大成者—網約車。然後,滴滴又收購了強勁的對手uber中國、快車。多年過去,美團、高德現身網約車,滴滴新一輪的競爭打響,然而它依舊沒有盈利。

投資方的240億美元,儼然把滴滴養成了一個只描述藍圖不顧及現實的公司。和快車等對戰時,滴滴大規模燒錢補貼,顧客、司機都有返現;儘管後來,將入駐司機的抽取提高到20%,但這些收益最後也通過事故保障等方式返還給司機。

為了先壟斷,滴滴和投資方可謂煞費苦心。如今,滴滴上線單車、開放滴水貸,尋求多元化發展。2018年初,更是爆出年內尋求上市的計劃。而這一切,在空姐被害後,成為了幻影。整頓一週重新上線的順風車業務,明顯下滑。

被資本催熟的滴滴,在困境下尋求上市,或許是將盈利的希望寄託於公開市場上。


政商參閱

滴滴,作為中國出行巨頭,估值幾百億美元的“獨角獸”,融資不斷,但盈利甚微。

全天候科技此前獲得了一份滴滴的業務數據:

2017年GMV(交易總額)達到250-270億美元;主營業務虧損2億多美元,整體虧損3-4億美元。

2018年3月初,滴滴預計將在2018年實現主營業務盈利,淨利潤近10億美元,公司整體“微盈利”。

企查查信息顯示,從2012年至今,滴滴已經融資14輪,總融資額超200億美元。如此高額融資金額,為何滴滴仍然處於虧損狀態呢?


2014年-2016年,在合併快的、擊退Uber的過程中,滴滴開展了大規模的補貼戰。

比如,在與快的進行的補貼大戰中,為了吸引乘客,滴滴給每位乘客返現10-20元不等。

司機方面,滴滴不僅將平臺費壓得很低,新司機還享首單立獎50元的福利。2014年8月,滴滴才逐漸取消對司機接單的常規補貼。直到最近,滴滴才將平臺費提高至20%。不過,滴滴方面也指出,對司機的20%抽成中部分通過獎勵、事故保障等返還給了司機。

IDDC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認為:“滴滴受控於利益收入,漲價是其一直想幹的事。”滴滴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通過平臺收取一定服務費用,這部分盈利需要填補之前專車大戰所造成的資金缺口。

如今,美團又加入了出行領域的競爭,與滴滴打了一波“價格戰”,後者自然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支撐。不過,據滴滴內部人士透露,目前滴滴現金流沒壓力。


全天候科技

初期

成立於2012年的滴滴,至今已經將近6年了,其實一直未盈利跟這幾年行業的競爭激烈有很大關係,成立之初就有很多家競爭公司,如快的、大黃蜂等,剛開始都是以補貼用戶、司機的形式快速佔領市場。只要哪家不補貼,用戶就可能跑到其他平臺去了。燒錢的速度太快了,導致都在不斷的融資,2013年下半年,大佬進場:阿里投資快的、騰訊投資滴滴,除了領頭羊的兩家,之後的搖搖打車、大黃蜂等都慢慢的淡出視野。

雙寡頭時期

滴滴和快的兩家不久基本壟斷了整個打車市場,兩大玩家背靠騰訊和阿里,資金十分充足,雙方為了儘快佔領壟斷地位,還是使用最粗暴的補貼,多的時候一天補貼幾個億,導致那時候打車不僅僅不要錢,有時候還能賺錢的怪像。其實整體看來兩個巨頭都不像上下,繼續打下去只能虧的越來越多,投資的錢也是錢,一天幾億的燒,誰都受不了。在不少人的撮合下滴滴和快的於2015年2月合併,壟斷了整個打車市場,這也是背後的投資人想看到的。

收購Uber

但是事情沒有就此結束,打車軟件的鼻祖Uber(優步)在中國也是深耕多年,估值是滴滴打車的10倍,可以說是一頭真正的猛獸,滴滴和Uber(優步)不可避免的開戰,中間過程也是很曲折,滴滴和Uber每年補貼的錢都是10億美元計算的,相當於幾十億人民幣,但是最終是滴滴收購了Uber中國,最終完成中國打車軟件市場的大一統。這時時間已經到2016年下半年了。

總結

應該是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滴滴完成了中國市場的壟斷,補貼開始逐漸取消,價格慢慢提上來,收取司機的每單抽成可以讓滴滴慢慢開始盈利了。2017年加大業務上的投入,導致有小幅的虧損,滴滴CEO程維說有望在2018年實現盈利。


金融通識課

滴滴公佈的數據是每天的高峰期是訂單超過了2000萬單,按每單20塊算每天就是四億,他的平臺費大約在25%,每天一個億的收入還沒有盈利確實讓人匪夷所思,滴滴的運行成本主要是有團隊成員的工資,辦公費,宣傳費,滴滴在每個地方還有辦事處,這麼撈金的公司人員的工資肯定是不會低了,但是滴滴的業務是不需要多少人的,全國1000個客服足夠了,怎麼算也不可能虧損啊!
美團可能一個上海市的外賣員加客服就得超過滴滴所有的員工,所以滴滴這樣的業務被大家瘋狂追捧也就不足為奇了。滴滴不盈利幾個原因,一管理團隊待遇高,有錢了誰都知道享受享受;二很多不合規的網約車被查被罰滴滴是承擔的,這個費用是非常大的開支,具體有多少隻有他內部才清楚,還有些逃單的滴滴也承擔了,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乘客後來都補了,所以這個忽略不計;第三滴滴目前是盈利的,但是總體還沒有盈利。


如果是燒了240億美元,那麼將近是1300億人民幣,滴滴現在每天的收入一個億,每一年的淨利潤我們算他200億,這1300億需要6年多才可以賺回來,所以滴滴沒有盈利是這樣來的,並非是滴滴現在不盈利。這也是是滴滴瘋狂上漲平臺費的原因,我們一方面指責滴滴平臺費高,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考慮,滴滴當初開發市場的時候花了太多太多的錢,其實每一個平臺又何嘗不是呢?開始砸錢補貼也沒有人用,一旦用習慣離不開了漲價大家又不願意。


創業特種兵傳遞快遞物流信息分享創業心得!



創業特種兵

首先我們要知道,滴滴公司目前能收益的業務還是滴滴打車。雖然滴滴打車近段時間的收費越來越高,但是相比起建設滴滴打車這個平臺的投入成本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

其次,拋開建設平臺本身的費用不說,滴滴打車無盡的燒錢路也是平臺不賺錢的重要原因之一。滴滴成立初期,通過發放大額的補貼來吸引用戶。之後由於美團、高德等勢力紛紛加入網約車這個戰場,滴滴也無奈加入這場價格戰中。又比如前段時間的空姐遇害事件,滴滴又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做公關、去整改。總之,網約車市場還不完善,需要滴滴花鉅額資金去探索。這倒並不是滴滴的問題,而是O2O市場決定的。



最後,滴滴在其他領域的投資過大。我們知道,滴滴早在去年就投資了多家共享單車品牌,成立了滴滴自己的共享單車——青桔單車。又為了和美團競爭又推出滴滴外賣。還為了在人工智能上搶佔先機,又投資了無人駕駛……在這種種高額的投資,滴滴不盈利也很正常。


不過滴滴的投資者們並不需要為之擔心。畢竟滴滴現在的發展趨勢良好,自己雖然沒拿到分紅,但投資的金額在滴滴身上已經番了幾番。


科飛貓論答

前一段時間的空姐被害案,把剛剛匿於人後的滴滴拉到了風口浪尖,於是順帶著滴滴就被扒出去年GMV增長70%,達250-270億美元,但主營業務仍然虧2億多美元,整體虧了3-4億美元。雖然今年開始滴滴略有盈利,但是依然不足以彌補之前的損失。


滴滴的融資路

2014年至2016年,程維帶領滴滴合併快的、擊退Uber,獨步中國網約車市場。據公開信息,滴滴成立5年來融資17輪,融資總額達24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騰訊、蘋果、軟銀、招商銀行等中外互聯網巨頭和頂級投資機構。


持續虧損?“修煉內功”!

從去年開始,滴滴已經不是僅僅靠融資過活了,“修煉內功”成為了滴滴2017年最重要的主題。這一年裡,滴滴開始全力以赴地做安全、體驗、持續提高效率。滴滴管理者程維說:“我們投入鉅額資金和技術資源建設更完備的科技安全體系,安全事故率下降了21%。”

滴滴對業務部門的考核增加了盈利權重。合併快的、Uber中國之後,滴滴調價也變得愈加頻繁。目前,滴滴出行已經集合了出租車、快車、專車、順風車、拼車、代駕、大巴等眾多業務線,持續不斷投入研發的滴滴盈利確實有點難!


內功已成?開始盈利!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滴滴聯接了超過2100萬司機和車主、4.5億乘客、汽車租賃公司、汽車經銷商等生態圈,每天完成超過2500萬訂單。所以,在“內功”已成之後的今年,滴滴主營業務有望在2018年實現“大幾億甚至10億美金水平的盈利”。

我個人認為,雖然滴滴還有不少的缺陷,但是它也在進步,那些大企業也不可能會投資一個毫無希望的滴滴。所以,

在燒了240億美元之後,滴滴離盈利應該不遠了


無線端

沒有盈利是因為燒錢少得太厲害了,同時,前期收費也相對較低,為什麼呢?

1)市場還沒有完全固化;

打車軟件與社交軟件不同,打車軟件的壁壘較低,而社交軟件一旦形成社交圈,那麼將會非常穩定,但是打車領域容易進入新的競爭者;

2)行業利潤潛力太大,不少巨頭總想要插進來;

3)前期的宣傳以及開發成本也是滴滴的支出之一,但是隨著軟件的不斷成熟,運營成本將會成為最主要的成本,開發及宣傳成本將會有所下降;

滴滴成立6年以來,市場一直在變化,前面有快的和滴滴的大戰,中間有滴滴和UBer中國的大戰,最近又有了滴滴和美團的大戰,這些錢燒下來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雖然2018年3月初,滴滴預計將在2018年實現主營業務盈利,淨利潤近10億美元,公司整體“微盈利”。但是沒想到又蹦出來個美團打車,這下子今年能不能盈利又是一個問號!

但是為什麼滴滴燒了那麼多錢,投資人卻一點不急?

因為出租車市場巨大,利潤豐厚,投資人都不是傻子


以股易金

前期燒錢太多,剛剛一統江湖,準備收割利潤的時候,黴運不斷,危機公關錯誤頻出,導致他們很多後續計劃受到嚴重影響!

自視過高,總認為自己天下第一無人可及,其實身邊群狼環伺,現在美團這個重量級對手加入戰團,讓大好形勢急轉直下!除了繼續燒錢,可能沒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

問題頻發,國家相關部門以及地方管理部門,已經對滴滴表示出諸多不滿,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全面整改升級,這也需要很大一筆資金!

這些互聯網公司,基本都是靠上市來獲取套現增值的,現在能不能上市成了一個懸念。

靠市場支配地位通過服務賺錢,很難!一方面訂單量被搶奪,客單價下降,消費者厭惡,司機憎恨,不走下坡路都很難!

一方面上市受到影響,圈錢計劃可能有變,估值也不如當初設想的美好!

現在經營成本還要大幅上升,要盈利看來只有放高利貸有希望!


凡鐵鑄兵堂

滴滴,美團,餓了麼,都屬於資源整合性質的平臺,只是把傳統的打車,外賣,團購,旅遊等等線下業務搬到線上去,相當於我們傳統爬樓還是用樓梯,現在用電梯,而我們最終目的還是一樣的。原因可能有:A這些平臺只會成為一個大公司的一個生態,可能這樣平臺在這生態裡面不賺錢,但是他可以帶動其他項目或者業務賺錢.B一個東西要有盈利必須有核心競爭力,具有核心競爭力才有可能盈利,或者盈利可能性相對較大。C還有相同類型平臺的競爭,像外賣就有美團外賣和美團外賣,打車有滴滴打車和美團打車,還有傳統的打車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