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威海將建23處會“呼吸”的小遊園

今年建設23處會“呼吸”的小遊園

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全面提升威海城市建設的國際化水平,既是我市新舊動能轉換的題中之義,也是我市今年重點工程項目的內容之一。

眼下,人行道透水地磚鋪設、街頭小遊園建設、生態河道整治等一系列海綿化改造項目,已在我市全面鋪開。一個會“呼吸”的威海,正向我們走來……

今年威海將建23處會“呼吸”的小遊園

市區多條人行道會“呼吸”

這兩天,不少市民走在市區花園南路的人行道上,總會有種別樣感受:明明天氣晴朗,沒有下雨,地面卻有些潮溼。

這並不是大家的錯覺,能保持地面溼潤不幹燥的秘密,就在人們腳下這看似普通的地磚中。

原來,今年3月,花園南路(廟耩路至統一路路段)進行了海綿化改造。藉助市政道路改造的機會,這條路段上的所有普通地磚全部換成了透水地磚。這意味著,花園南路的人行道從地磚到路基全部具有透水性。

這樣的改造究竟有什麼好處呢?環翠區市政局路政科工作人員介紹,人行道進行透水鋪裝,就相當於把人行道變成了一塊人造綠地。它能在下雨時有效控制地面徑流,蓄存水分,起到補充地下水的作用,又能在天氣炎熱乾燥時,將吸收的水分“釋放”出來,保持地面溼潤,以此調節城市的“熱島效應”。

正如“海綿城市”所詮釋的那樣,進行過透水鋪裝的人行道就是一塊“海綿”,可以根據天氣自動切換功能。這也是人們走在進行過海綿化改造的人行道上時,感到舒適和愜意的真正原因。

5月初,花園南路人行道的海綿化改造已經全面完工。這條能夠進行“呼吸”的人行道正在造福周圍居民,也極大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內涵和品質。

與此同時,包括塔山西路在內的16條路段透水鋪裝也在有序推進中。根據我市的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未來,還將有更多的人行道將逐步開展海綿化改造。

今年威海將建23處會“呼吸”的小遊園

河道改造融入“海綿”元素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不僅要改造人行道,更要依靠綠地、河流等載體,將“海綿”理念置入城市建設中,讓城市“呼吸”變得更加自在隨意。

自今年入春以來,望島河生態河道改造工程一直備受市民關注。經過改造,它將會有怎樣的蛻變?會為城市和兩岸居民帶來怎樣的益處?這些疑問,無不牽動著大家的心。

5月9日上午,在望島河生態河道改造施工現場,已基本完成改造的部分河段看不到淤泥和亂石,取而代之的是清澈見底的河水以及兩岸壘砌得頗有自然美感的臨朐石。施工人員正在河岸邊為河道進行景觀綠化。

據瞭解,望島河生態河道改造處處運用了“海綿城市”的元素和理念。“河道兩岸我們砌築了臨朐石,每塊臨朐石之間都有培土,用來栽種岸生植物,以此來加固河道,起到吸收水中雜質,淨化河道的作用。”工作人員介紹。

此外,為了提高河道的蓄水能力,施工人員還在望島河中每隔一段距離增設一處溢流壩。溢流壩不僅讓整個河道景觀更加具有層次感,還能有效截住水流,補充地下水。同時,施工人員還對河道進行了加寬,夏季汛期時,望島河將具備更加優秀高效的調節能力。

今年7月底,整個河道的生態改造便能全部完成。屆時,河道水色與綠化景觀相映生輝,河中水生植物與各色魚類也將成為一大亮點。“改造後的望島河不僅扮靚了城市,還將成為一處小遊園惠及兩岸居民。”工作人員介紹,望島河小遊園建設將於明年完成。

今年威海將建23處會“呼吸”的小遊園

23處小遊園助力“海綿城市”

隨著我市“海綿城市”建設的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已不再是一個前沿理念和模糊概念,它變成了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變成了每個人都觸手可及的實體,並造福著每一個威海市民。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硬工程,卻軟了老百姓的心,它讓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麗,也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家住望島河附近的居民陳女士感慨地說,她渴望更多“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破土動工,讓更多人因此受益。

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日前,我市編制的《威海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順利通過了專家評審,我市將以初村河、澇臺河等6個流域為試點流域,採用下沉式綠地、植草溝、透水鋪裝等措施,發揮自然生態功能和人工干預功能,提高城市排水、防澇、防洪和防災減災能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此外,我市還將按照城市建成區面積5%的年均速度,對城市道路和綠化設施等分批進行海綿化改造。

“今年,我們規劃建設23處街頭小遊園,目前,已有5處完工,9處正在進行施工,還有9處處於組織招標階段。”工作人員表示,小遊園的打造不僅是城市景觀改造升級,其建設過程也運用了“海綿城市”理念,除了採用透水鋪裝和雨水收集設施外,小遊園在設計上還採用“花化”手法,通過豐富苗木品種,達到“三季有花,四季有色”的效果。

與23處小遊園一起,被納入我市今年“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的,還有5處山體公園和48.8公里綠道。工作人員表示,根據我市2016年出臺的《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也就是說,未來,海綿型建築、海綿型道路、海綿型公園和綠地,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