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師雷軍:將賣手機的小米包裝成互聯網公司,估值翻多倍

隨著小米上市臨近,對小米估值的猜測,成了很多人最關心的事,由此引起的爭議也很大,有的人說,小米的估值可能高達1000億美元,也有的人認為,小米的估值虛高。他們的說法,都有道理。不過,雷軍的確是資本市場的魔術師,他懂得如何將公司的估值最大化,化腐朽為神奇。

雷軍的魔術

眾所周知,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主營業務是手機,其他的還包括彩電、筆記本電腦、體脂秤、手環、手錶、充電寶、盒子、路由器、平衡車、音箱、插線板、電池、行車記錄儀、空氣淨化器、電飯煲、電磁爐等數百種。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絕大部分企業一直講究聚焦主業,恪守邊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把產品做精,以技術創新立足,凸顯價值。小米的打法完全不同,它幾乎沒有邊界,什麼都做,輕輕鬆鬆就進入一個新領域,憑藉低廉的價格,和自帶流量的傳播,迅速站穩腳跟。

魔術師雷軍:將賣手機的小米包裝成互聯網公司,估值翻多倍

小米創始人團隊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典型的硬件公司,到了雷軍手裡,卻包裝成了一家顛覆性的互聯網公司。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賣硬件的公司,如果沒有強大的利潤支撐,是不可能有太高估值的。

以小米的營收和利潤,對應硬件公司,市值難以超過200億美元。在討論小米之前,我們來看看與雷軍打賭的格力電器。格力與小米相比,無論是產品,還是品牌形象都更高端,利潤更強勁。格力空調,是這個行業的老大,掌握了核心技術,產品在高端市場地位不可撼動。相對來說,小米缺乏核心技術,主要靠性價比吸引消費者,雖然小米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龐大,但主要靠紅米手機貢獻銷量。

低端手機用來美化出貨量還可以,卻不能形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近日,《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指出,便宜手機的用戶,對產品的忠誠度不高,不能對他們有更多依賴。很多用戶選擇小米,是因為小米便宜。

我們來看看格力電器,2017年,它的營收為1500.20億元,同比增長36.24%;淨利潤224.02億元,同比增長44.87%。再來看看小米,2017年收入1146億元,淨利潤54億元。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小米與格力都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淨利潤這一項,小米不及格力電器的1/4。截至5月4日,格力電器的市值為2760億元,摺合美元為434億美元。如果以格力電器為參照,小米的估值肯定比較低。即便是考慮成長性,小米的估值,能達到格力電器的一半就不錯了。但是,按傳統方式估值,就不是雷軍了!

估值是否過高?

如果是其他人的小米,可能就是一兩百億美元的市值。可是,它是雷軍的小米,價值就被放大了。儘管小米的營收90%靠硬件,小米卻拒絕承認自己是一家硬件公司,要對外包裝成一家互聯網公司,給資本市場講故事,給人們講故事。中國人喜歡聽故事,各種心靈雞湯很受歡迎。

小米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小米手機收入為805.64億元,佔比為70.3%;來自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營收為234.48億元,佔比為20.5%;互聯網服務營收為98.96億元,佔比為8.6%。2016年到2017年,互聯網服務部分(主要是遊戲與廣告)對小米的貢獻分別是9.6%和8.6%。這也可以看出,小米來自互聯網的收入不到總營收的10%。

魔術師雷軍:將賣手機的小米包裝成互聯網公司,估值翻多倍

小米手機在印度熱銷

從成立那天起,雷軍就說,小米手機不靠硬件賺錢。這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幫雷軍俘獲了大量的粉絲,他們成為小米的忠實擁躉。很多人甚至以為,是小米拉低了智能手機的價格。

那麼,小米靠什麼賺錢?小米的硬件真的不賺錢嗎?作為企業,作為商人,沒有誰有那麼高尚。即便是蘋果,來自服務的收入幾十倍於小米,也沒敢說自己是互聯網公司。2017財年,蘋果來自服務的收入高達300億美元,同比增長23%。

小米把自己定位為互聯網公司,這種模式,能否被資本市場認同?還不得而知。近日,《華爾街日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小米絕對不值1000億美元,估值虛高,需要降低炒作。文章認為,小米將自己標榜互聯網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言過其實,按硬件公司,絕對不可能有如此天文數字的IPO——以硬件公司(聯想、三星過去的盈利史)為參照,頂多值100億美元。

研發投入不足

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但不是高科技公司。小米的創新,主要體現在營銷模式和供應鏈管理上。作為科技企業,沒有持續鉅額的研發投入,大的創新是無從談起的。今天,智能手機行業面臨同質化競爭,僅靠配置堆疊,已經無法制造出有創新性的產品,這一點得到了驗證。所以,高端手機市場,一直是蘋果、三星、華為三分天下,它們憑藉強大的研發投入,推動自己的產品不斷突破。

魔術師雷軍:將賣手機的小米包裝成互聯網公司,估值翻多倍

雷軍

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三星的研發投入高達122億歐元,位列全球第4;華為的研發投入為104億歐元,排名全球第6;蘋果的研發投入為95億歐元,排名全球第7。也可以看出,它們的領先,是源於鉅額研發投入。

那麼,小米的研發投入有多少?從招股書來看,小米的研發投入比較低。2017年,小米的研發投入為32億元,大約是5億美元。相比之下,華為去年研發投入為896.9億元,佔公司的營收比接近15%(14.9%)。從研發投入來看,華為是小米的28倍。過去10年,華為的研發投入超過3900億元。

小米如果要有重大的技術創新,以目前的投入,可能性不大。但是,小米的產品利潤低,也制約著小米,不可能有太多錢用於研發。上市之後,小米必須得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公司會面臨動力不足。文/徐上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