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其人其書 老子求真連載一

考究一本書的思想,我們仍然需要考察該書所處時代的社會和文化的狀態,瞭解該書作者的生活經歷及其心路歷程,目的是更為深刻地理解該書作者的創作目的或試圖解決的問題。但是由於年代久遠的緣故,老子其人為誰,老子一書究竟成書於春秋時期還是戰國時期,這在歷史上是沒有定論的。

一說老子與孔子是同時代人稍長,而且兩人彼此之間還有過交集。有人說孔子曾師於老子,有人說孔子曾問禮於老子。孔子曾向老子問禮,後世道家和儒家都承認這個說法。依據了這些說法老子是春秋時人應該無疑。但梁啟超曾說,春秋時墨子、孟子極好批評,但對老子思想卻“始終不提一字”,而且又認為老子的言辭太自由太激烈,不像春秋時人所言。據此,梁認為“老子之部書或者身份很晚”,也就是否定了老子為春秋時代人這一說法。

當然,梁說亦有贊同者,亦有反駁者。但也沒有人能拿出確鑿的證據來論斷老子究竟為春秋時或戰國時人。張季同認為《老子》一書成書中戰國初期的作品,老子思想在孔墨之後,楊朱、慎到、孟子、莊子之前,顧頡剛則認為老子是楊朱、宋鈃後人,成書於《呂氏春秋》與《淮南子》之間。

老子其人其書 老子求真連載一

但戰國時《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等書都曾言及老子。1993年,郭店竹簡本《老子》出土,而郭店一號楚墓具有戰國中期偏晚的特點,這樣一來,老子一書就一定是戰國中期以前的著作了。試想一本書籍從寫就到出版,並能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那不可能是一個短時期所能實現的事。也就是說《老子》一書在戰國時代已經是一部廣為流傳的書籍了,如果在學界不具備一定的權威地位,是不可能被人抄寫並做為隨葬之物的。

可想而知,老子的學說在春秋戰國時代與孔墨之學不同,孔子墨子都曾收徒講學,而從者甚眾,自然流傳也廣。但老子不曾開講佈道,所以老子一書的流傳要相對的緩慢。但老子之學言深意遠,深服學者之心,一旦為人所識,就會為人尊從。莊子暢言老子,後世統謂謂老莊之學。老子之學莫不為歷代學者重視的。

據司馬遷《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是說老子曾任東周王朝的徵藏史,掌管王朝圖書。司馬遷謂: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在這裡述說了老子學旨及著作目的。但是我們要注意的事,這些言論並不一定就是歷史事實,因為在司馬遷時代,老子究竟為誰已經是搞不清楚了,司馬遷所記也只是在眾多傳說中擇取的自認為較可靠的信息。參看下文便知此說不虛。

老子其人其書 老子求真連載一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

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謂老子百六十歲或二百餘歲顯然是神話之說了。司馬遷又言一老萊子,一週太史儋,是存另一說法了,最後歸結為世莫知其然否。概嘆老子,隱君子也。所以,我們今天來研究歷史對此類記載就要保有存疑的態度,不可以輕從盲信,不能將它們當作信史來用作說理的論據。我們關於老子身世的知識,傳說多於史實。

我們已經有充分的證據來證明,至遲到戰國中期老子及思想已經廣泛傳播,而且已經在學界形成較為穩固的地位,受到了知名學者們的尊敬。但老子是一位淡泊名利的學者,只負責著述,不負責其作品的傳播。他沒有招徒講學,也無志遊說諸侯王,只是以自隱無名為務,所以人們對他知之甚少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他言論的高深幽遠,不能不令學者折服,所以自其作品問世以來,就都將其以聖賢目之了。

老子其人其書 老子求真連載一

至於傳說中孔子曾師事的老聃或問禮的老聃究竟是不是《老子》一書作者,也的確沒有充分的證據加以論定的。如果說因為老子修道德而長壽至於百六十歲甚二百歲,那絕對不是真實的情形。自古修道者無數,何以僅有老子一人有這般長壽?近代學者葉適就有觀點說著書之老子非孔子問禮之老子。崔述也認為春秋時有老聃,但孔子不曾問禮於他,《老子》書是楊朱之徒偽託。我們實際上關於《老子》一書的作者是知之甚少的,比如我們問《黃帝內經》的作者為誰?恐怕難有人有清晰的說法。《老子》學說的高深使我們有設想老子其人非神即聖的動機,所以才有了關於老子近乎神話的身世,關令尹強其著書,然後去而莫知其終都是不可信的說法。類比於古今中外的無數學者,有思想即有著述以廣傳播的動機存在,老子著述不可能是一個背動的過程。

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們古代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大變動的時代,在政治上由於沒有了周王朝的權力核心,諸侯國各自為政,導致了彼此權力的競爭,由此使社會陷入了長年爭戰混亂的狀態中。在文化上由於傳統信仰喪失,新的政治和倫理的法則尚未能建立,形成了人們思想的自由局面。恰恰此時,周代的官學降為民學,平民階層得以接觸知識文化這些新鮮事物,從而激發了無窮的創作熱情。春秋戰國時代文化的繁榮實質上也是知識在平民階層間的第一次紮根,周代以前知識只是貴族階層的專利。春秋戰國時代為秦漢以後的社會建立了新的文化傳統。

老子其人其書 老子求真連載一

思想家的責任都是為公而不為已的,學術並不是學者謀生的工具,而是他們的責任與使命,當春秋戰國時代的混亂到來時,思想家們就要為如何使這個社會由亂向治而思考,他們首先要理解社會為什麼會亂,並且要為如何使社會由亂變治而貢獻制度和方案。特定時代思想家的思想的自由也是相對,因為他們所面對的課題都是相同的。他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但思想的目標卻都是統一的,都是要解答相同的問題。老子的思想及其著作也不能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