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軍工又刷新了一項世界記錄:這回真的無人敢與其爭搶這份榮光

不管怎麼說,印度擁有非常好的外部環境,自身條件也不錯,中國真沒法與他相比,但是在發展速度上,遠遠跟不上中國,尤其是在軍工研發方面,拖進度幾乎就是常態,往往能創造世界紀錄,不是最快,而是最慢。比如:阿斯特拉型導彈,這是印度軍工又刷新了一項世界記錄:歷時最長的中程空對空導彈,研發已超過20年,尚沒有服役,這回真的無人敢與其爭搶這份榮光,其他國家的導彈研發週期根本沒這麼長。

印度軍工又刷新了一項世界記錄:這回真的無人敢與其爭搶這份榮光

阿斯特拉型導彈

這款導彈其實上做為LCA戰機的配套項目實施,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來了,但是人們認為,其研發實際為90年代後期,與其他印度國產項目一樣,早期開發很快,2003年就首次進行地面試驗,中後期的測試工作中一再推進度,直到2017年底,才算從蘇30戰機上成功試射後,宣佈進入量產階段,可惜與已往一樣,再次沒能實現。

也許進度緩慢,但是與其他印度軍工產品一樣,技術水平一點不彈,號稱為:國際第四代導彈,外觀結合了俄製R77與法制瑪特超530的特點,彈重154公斤,全長3.8米,彈徑178毫米,採用無煙固體推進劑,最大速度4馬赫,最大射程80公里以上。主動雷達制導方式,可在20公里外鎖定目標,具有40G的機動過載能力,印度認為:它是沒法對抗的導彈。

印度軍工又刷新了一項世界記錄:這回真的無人敢與其爭搶這份榮光

阿斯特拉型導彈地面試射

如此性能確實不錯,尤其是彈重較輕,比霹靂12要輕不少,射程卻不低,據說未來的改進型號,將把射程提高到100公里以上,怪不得印度自稱這款導彈世界同類第一。

那麼印度又是如何達到如此之高的性能?說來也簡單,大量引進國外技術,其研發工作得到法國與俄羅斯的技術支援,許多部件更直接採用現有的部件,比如:制導頭來自R77導彈,原來核心部件從俄羅斯進口,性能好就不意外了。當然了,代替也就是不可靠了!

印度軍工又刷新了一項世界記錄:這回真的無人敢與其爭搶這份榮光

阿斯特拉型導彈

印度的想法不錯,博採眾家之長,俄製R77與法制瑪特超530都是印度列裝的型號,各有優點,把優點集中到一起,不就可以獲得一款更優秀的導彈嗎?可惜硬行拼裝的話,只能會把問題弄得更加麻煩。它們源自不同的技術體系,法系與俄系都是獨立的體系,如何僅僅一拍腦袋,就可以隨意拼裝,那真是一個笑話,導彈設計可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更不要說,印度要把不同來源的部件拼裝到一起,那麼相互間的匹配與協作等等就成了問題。

印度軍工又刷新了一項世界記錄:這回真的無人敢與其爭搶這份榮光

阿斯特拉型導彈試射

如此一來,整個研發工作遇上麻煩也就不是意外了,其實也反應了印度在研發領域的問題,自身條件不足,卻非要高性能,於是進度推遲就是很正常的後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