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长城,不在明朝,距今只有两百多年

作为中国象征之一的长城,曾在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普遍认为清朝建立后,因为满蒙联姻,引入八旗制度和藏传佛教,从而使北方蒙古族丧失了战斗力。所以康熙皇帝对此颇为自豪,说明朝和以前,几乎每一个朝代在修长城,独大清朝不用。但真实历史是清朝确实修过长城,并差点因此亡国。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长城,不在明朝,距今只有两百多年

喜欢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捻军”一词,是一股子军队的意思。1852年皖北大旱,亳州人张洛行、龚得树等集结部众万余人攻占河南永城,拉开了捻军运动的序幕,后来捻军奉太平天国为正朔,首领张洛行被封为沃王,但在1863年3月张乐行被叛徒出卖,从而遇害。1863年5月太平天国封张宗禹为梁王。

张宗禹面临着许多困难,首要任务便是清朝亲王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已打下亳州,形势十分艰巨。但张宗禹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余部太平军和捻军合并为联军,迅速提升了实力。1865年四月,张宗禹率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伏击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歼灭了全部军队。同治皇帝听说后伤心不已,缀朝三日,京师震动。因此这是清朝中央最后所能倚靠的军队,从此只有让地方发展武装了,造成了清朝内轻外重的局面。

刚过了一个月,同治皇帝便令曾国藩带领淮军和湘军,把捻军包围在苏、豫、皖边区,但捻军还是轻松的突破了开封附近的鲁河防线,进入了湖北。曾国藩因此被拆掉钦差大臣,由李鸿章续任。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长城,不在明朝,距今只有两百多年

后来捻军分为了东西两部分,为了预防捻军可能进攻京城,1866年同治皇帝为阻止陕西捻军东进山西,在吉县、乡宁一带专门修筑了长城。但就在1867年11月西捻军又占领了吉州,让清政府的美梦就此破灭,也打破了清朝没有长城的神话。

1867年12月,张宗禹在陕北打得非常顺手,但东捻军却被清军搅得厉害,他便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像当时明朝末年的李自成一样直取北京,以此缓解东线的压力。

西捻军打得很顺手,1868年1月27日就进入了直隶境内,京师震动。同治下诏戒严。并让周围七省之兵迅速入京拱卫。但调兵是需要时间的,而西捻军兵锋很快,前线部队已进至芦沟桥,但当天夜里开始就连降三天大雾,部队只得干瞪眼,等云开雾散时,前来支援的清军已非常之多,再也打不下京城了。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长城,不在明朝,距今只有两百多年

后来西捻军进为援救东捻军,曾打到了保定和天津,但清政府请洋枪队帮忙,打败了西捻军。西捻军便向山东退去,但在鲁西北时遇到连日大雨,终在8月导致茌平溃败,全军覆没。张宗禹不知所终,有的说他投河而死,有的说他出家为僧。轰轰烈烈的捻军运动,自此完全失败。

可以设想下,如果没有那场大雾,清朝当时能否保住京师真的是未知数,这一场大雾,让清朝又多存在了四十多年;又或张宗禹在陕北打下根据地,不去救东捻军,发展稳固后再去进攻清朝老巢,天下改姓还真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