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開示:“心中有佛,處處是佛”。敬佛沒有定法,積德行善就是

佛教開示:“心中有佛,處處是佛”。敬佛沒有定法,積德行善就是

禪宗有一個公案講的的這樣的:在一個天寒地凍的夜晚,一個乞丐找到榮西禪師,向他哭訴說自己一家人已經好幾天沒吃過東西了,能不能給他一些吃的不然他的一家老小就要餓死了。


榮西禪師,想要幫助他都是自己這邊即沒有錢也沒有糧食的,想著想著把準備給佛像塗金的金箔拿給了老乞丐,對他說拿去換些錢應急吧。


但是弟子們可就不樂意了,說這是個個佛像塗金的怎麼能隨便的給他。


但是禪師卻是冷靜的說:我這麼做都是遵從佛祖的意思,你們難道忘記了佛陀割肉喂鷹,捨身飼虎,是怎麼對待眾生的!你們認識佛陀了嗎?”


弟子們終於明白了禪師的心是和佛陀相契。


這個公案講的就是佛陀的精神只要對眾生有好處,金箔算什麼,連身家性命都可以捨棄。

佛教開示:“心中有佛,處處是佛”。敬佛沒有定法,積德行善就是

這個公案中的弟子們有點像我們現在的一些的修佛者一樣,都是一樣的想法,以為敬佛禮佛就是建一堆的寺廟,供奉一大堆的佛像。


難道這就是我們真正的敬佛禮佛嗎?


佛陀難道真的是需要我們去供奉一大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佛是無形無相的,換句話說佛也是無處不在的,一花一草,一石一瓦都可以佛陀的化身,那我們去供奉那麼多的佛像和去供奉一塊石頭又有什麼區別呢?

佛教開示:“心中有佛,處處是佛”。敬佛沒有定法,積德行善就是

其實在這末法時代,我們修佛的方法其實有很多,傳統一點的在家,或者到寺廟去修行,又有些人喜歡放生,環城繞佛什麼,其實只要是誠心的都是好的。


但是現在太多的打著佛教的名號,修建了金碧輝煌的寺廟,這些真的是有必要的嗎?我們修佛就是在修善,寺廟是很重要是我們弘法的一個聚合地,但是我們為何不把讓寺廟變得金碧輝煌的那些錢節約下來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呢?


好鋼用刀刃上,我們應該把我們手上的資源給最需要的人而非執著於表象的去建寺廟,去修大佛,唯有行善才是佛陀最想做的,而不是金碧輝煌的寺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