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要怎麼做早期診斷?

鴨梨_採了個花

類風溼關節炎多以雙手指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為主,伴有晨僵。現在國際上已經對RA的診斷提出了明確的指徵,依據臨床表現即全身多個小關節疼痛,常為雙側對稱性,伴有晨僵大於1小時,實驗室指標包括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溼因子、CCP等。此外,典型的影像學表現也是診斷類風溼關節炎的重要手段,常用的為雙手X線,提示關節間隙變窄、骨破壞等。

以上為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斷,但若以上述指標為標準,易對不典型及早期的類風溼關節炎造成誤診和漏診,所以要格外重視。對於出現症狀,但症狀較輕的患者,除了類風溼因子和CCP之外,可以考慮做關節超聲或者磁共振檢查,這兩項檢查對於關節早期的滑膜增厚、滑膜炎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在早期診斷類風溼。另外,對於各項檢查指標均正常,但以後仍有發展可能的患者,要囑咐患者門診複查,做到早期預防。

總之,想要早期診斷,主要還是從臨床症狀入手,對於症狀可疑的患者,除了常規檢查之外,再進行特殊檢查,以便於早期診斷。

本期答主:陳泳淼,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怎麼早期診斷類風溼關節炎呢?

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自身抗體及X線改變。典型的病例按1987年美國風溼病學學會分類標準診斷並不困難,但以單關節炎為首發症狀的某些不典型、早期類風溼關節炎,常被誤診或漏診。對這些患者,除了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溼因子等檢查外,還可做核磁共振顯象(MRI),以求早期診斷。對可疑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要定期複查、密切隨訪。

有下述7項中的4項者,可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 1、晨僵至少持續1小時;

2、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同時腫脹或有積液。這些關節包括雙側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膝關節和趾關節。

3、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或腕關節中至少有1個關節腫脹或有積液。 4、在二項所列舉的關節中,同時出現對稱性腫脹或積液的關節。 5、皮下類風溼結節。

6、類風溼因子陽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陽性率不超過百分之五)。 7、手和腕的後前位X線照片顯示有骨侵蝕或有明確的骨質疏鬆。


最近,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基於當前最佳證據,制訂了符合我國病人價值觀的2018中國類風溼關節炎診療指南,推薦意見對早期診斷提出明確的建議。

參考標準是美國風溼病學分會和歐洲抗風溼病聯盟的類風溼關節炎分類標準。

早期診斷時需要考慮1、受累的關節部位、大小、多少;2、病程多長;3、血清抗體檢查結果:包括類風溼因子和抗CCP抗體;4、急性期反應物:C反應蛋白和血沉情況。進行評分,總分為 10 分, 6分就能明確診斷 RA。診斷之前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關節炎(見表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