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女儿发脾气的视频,每个人都问我,你为什么脾气可以这么好?

大J的话

今天分享的是我在纽约认识的一个妈妈,她经常会看完我的文章后给我留言,分享一些她自己的心得。两周前,她发了我一个她女儿大发脾气的GIF,看完后我就不厚道地笑了,“嗯,我们同为天涯沦落人”(特别开心,哈哈)。

小D是个特别倔强自我意识很强的孩子,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看到了她有自己想法、愿意坚持这些好品质,一方面我也需要应对一次又一次她的情绪风暴。

育儿其实就是育己,这几年的自我修炼后,我从之前全家脾气最急的人,变成了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淡然处之,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的人。有一句话我一直很喜欢,也是这几年我一直提醒自己的,“当小小孩陷入大情绪时,我们需要和他们分享我们的平静,而不是加入他们的情绪混乱中”。

看完女儿发脾气的视频,每个人都问我,你为什么脾气可以这么好?

文:豆妈Jinny

这是我5岁半的女儿豆豆前几天在跟我大发雷霆的样子。当时豆爸录下来,事后给我发来了这个GIF。我觉得实在搞笑,就广为传播,然后就收到了各种各样的评论,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种:

  • “你做错什么事了,一直在道歉?”

  • “哈哈哈,看你的表情,笑死我了”

  • “你真有耐心啊,要是我早就xxx了。”

  • “我一直以为豆豆很乖的,难道是我的错觉?”

我来一一回应一下,我没有做错任何事,那个不是在道歉,凑巧的一个手势而已。我的表情是我在跟女儿共情,表现出来在脸上嘛,不许笑哈!

看完女儿发脾气的视频,每个人都问我,你为什么脾气可以这么好?

我想我的确挺有耐心的,但是以前并不是这样,是走了一条艰难道路的结果。

豆豆也的确算是大家嘴里说的“乖孩子”,但是她的“乖”主要体现在她听得进去别人讲的话,大多时候愿意商量。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不闹,她闹起来也是很“熊”的。

先来说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吧。豆豆现在上的是一间蒙特梭利学校,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每年春天为期一周的春游是最能体现孩子们独立性的活动。校长和老师们带着几十个学生们到离市里4个多小时车程的纽约上州住四个晚上。过了5岁生日的小朋友们可以选择去或者不去。5岁的孩子离开父母这么多天在外,确实比较罕见,很多小朋友们也选择了不去。

豆豆从去年开始就羡慕她的混龄班里比她大一岁的孩子们去了这个春游,她已经盼望了一年了。终于跟好朋友们玩了一周的她,周五晚上回到了市里,还在学校门口依依不舍地跟朋友们玩到最后一个才回家。老师告诉我,看吧,接下来这几天她会把自己当作一个大孩子,你们会看到很多变化的。

看完女儿发脾气的视频,每个人都问我,你为什么脾气可以这么好?

好吧,咱们看看她到底会有什么变化。第二天周六跟往常一样,豆豆一大早钻到我们的床上来,躺了一会儿问我可以跟姑姑视频吗。每个周末她都会跟姑姑和姑丈视频,但是这个周末他们有些急事,事先已经通知我们了。我告诉豆豆不可以的理由,没想到以往通情达理的她突然大声闹了起来。

5岁以后就很少闹的她,这一大早我们还没有清醒时就这样闹,着实把我吓到了。哄了哄没事了,但是接下来一整天我们到处踩到她的地雷。我问她,“你春游时也是这样对待你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吗?” 这一招没管用,她似乎很烦这种质问。

到了晚上该洗澡了,她让我帮她把上衣脱下来。因为之前她跟我炫耀说她在春游时连短袖衣服都可以自己脱不需要老师帮忙,所以我就随口回她,“你春游时不是都自己脱的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结果这句话成了压倒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完女儿发脾气的视频,每个人都问我,你为什么脾气可以这么好?

她开始闹,并且越闹越歇斯底里。平常用的一些方法,比如深呼吸、跳跃计数都不管用,她已经超过了可以用大脑思考的程度。她一边跺脚一边不停地重复喊道“Stop doing that thing you are doing! Stop it!(你们不要这样!不要!)我和豆爸问她不要哪样,她不回答我们,只是继续喊。你们看到的这个GIF图基本概况了那半个多小时的状况。

豆豆从很小时就充分体现出她的这种特征。平常很乖巧,一旦闹就可以闹上一个小时,声音经常沙哑好几天。她“可怕的两岁”和“恐怖的三岁”那两年,每次她闹情绪的时候我都觉得要崩溃了。

共情立竿见影时,觉得自己还蛮厉害的,但是一旦她闹的时间超过我的耐心可以承受的长度时,我就开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开始对她喊或者威胁。这时如果豆爸再来插足,我就会更加火冒三丈,对着两边喊。最后变成一家子闹剧,非常狼狈。

那我是怎么变得有耐心了呢?现在我来自我分析一下。从小我就是个乖孩子,我妈到现在都说不怎么记得我小时候闹过。各种大人们夸赞、比较顺利安稳的童年,都使我跟闹情绪这件事很少有瓜葛。

但是有时候心情不好时也不敢在家里闹情绪,因为我们家似乎有“快乐以外不接受其他情绪”的潜规则。

所以一直到成年我都很少有机会练习如何掌握自己的情绪。等到结婚了,我才如梦初醒地发现自己竟然不是那个自认为温柔乖巧的女人,吵架越来越凶,以至于我妈都说我像个泼妇。后来有了孩子,为了孩子而看的育儿书反倒帮助到了自己。

看完女儿发脾气的视频,每个人都问我,你为什么脾气可以这么好?

记得当时读一本书叫《全脑教养法》,形容大脑可分成上下层两个部分- 理智和原始。当小孩子疯狂大闹时,他是被下层大脑控制了,已经无法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作者用握住拇指的手来形容理智,张开的手来形容失去控制的大脑。

后来我自己情绪很暴躁时,我会想起来书里形容的那只张开又握住的手,就这么一个小念头竟然让我突然“看”到了疯狂的自己,似乎叫停她就会停下来。当然一开始只是察觉,还无法叫停,但是后来每一次情绪失控就提供给我一次练习的机会。久而久之我对自己的状况更有认知,理智那一半的声音越来越大了,可以让原始那一半停下来了。

但是我也发现这是很脆弱的过程:这时如果豆爸不依不饶追着跟我讲理,我会又一次爆发。所以我告诉他,以后我很生气的时候不管你有多少话想跟我理论,都请先放一边,如果我说别烦我,就不要来打扰我。

大J乱入:暂停法(也叫time out),我个人不建议给孩子用,但我建议可以作为情绪管理的方式,给我们父母自己用,公号里有写过这篇文章->Time-out|还在用这个方法管教熊孩子,你已经out啦!

看完女儿发脾气的视频,每个人都问我,你为什么脾气可以这么好?

而我每次闹情绪时除了练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事后也让我有机会琢磨自己说的话和想的念头。比如“别烦我!”,“我连生气/哭的权利都没有吗?”,“他怎么不来安慰/抱我一下?” 我想豆豆可能也会有这些感受吧,只是她没有清楚地表达出来。

再后来我给自己总结了三个重点,每次豆豆闹得很凶的时候我都会默默提醒自己这三点:

1. 谁都有闹情绪的权利,都有伤心、生气、受冤枉的时候

只要没有伤害到自己或他人,人人都有发泄的自由。如果有人跟你说“这点小事你至于那么生气吗?” ,你是不是想骂回去,“你管得着吗?我连生气的权利都没有吗?!" 小孩子还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而且他们把我们家长当成感情的港湾,这也是很欣慰的。

2. 不要喋喋不休地讲道理、威胁、甚至说太长的安抚话语,给孩子自己安静调整情绪的机会和时间

想想自己在最暴躁的时候又听得进谁的话呢?你说不许哭,孩子就能立刻停下来吗?反正我小时候记得有几次我爸凶凶地骂我不许哭,我那么怕,恨不得马上停下来,但是就是停不下来呀。

3. 尝试用肢体语言传达:我接纳你、我爱你、我在这儿陪着你

孩子哭得越厉害时越是需要父母的时候,这时抱抱她会给她安全感。如果她推开你,也可以陪在她的身边。其实夫妻间闹小别扭有时也会说反话,但是如果对方过来抱抱会不会还是感觉很好呢?(反正我是这样 )

看完女儿发脾气的视频,每个人都问我,你为什么脾气可以这么好?

那天晚上是怎么收场的呢?豆豆闹了大半小时后可能也是累了,势力稍微弱了下来。我问她需要妈妈帮她做些什么,这时豆爸提醒我豆豆是不是想要妈妈抱抱。我伸出双手,豆豆虽然脸上还是凶凶的,但是手却很自然的伸向我,扑到我的怀里哼哼的哭了起来,不过一分钟她的情绪就安稳下来,接着躺在床上秒睡了。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天晚上跟她随意聊天时,她告诉我跟她睡同一个床的好朋友在床上踢她,而且爬山时拉她离开队伍,老师追来时朋友告诉老师是豆豆拉她的。

豆豆讲着讲着眼睛就红了,开始委屈地流眼泪说,“我一说就又感觉好难过,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做,可能是她要诬陷我吧。我再不要跟她做朋友了。” 可想而知她的心里藏了多少委屈呀,前一天晚上跟我们喊“Stop it!”应该也是要说给朋友听的吧。

帮助她解决朋友问题很重要,但比那更重要的是那天我们没有使她更加难受,而是陪伴她、帮助她发泄了情绪。

豆妈Jinny,居住在纽约的职场妈妈,养有一女。每天忙于办公室和家的两点一线之余喜欢研究和实践幼儿教育,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蒙氏幼教课程。偶尔手痒也会写些小文章,包括《妈妈告诉我:不要把孩子当借口,去做你想要做的事∣祝福母亲》、《精子和卵子是怎么结合的|你准备好如何回答孩子这个问题了吗?》和新浪微博:

小豆苗的麻麻,会不定期连载文章《小豆苗环游世界历险记》等

大J叨叨叨

纽约终于有了一点夏天的味道了,我最近有个小确幸就是拥有了一盆小盆栽,下图左边是第一天到家的样子,右边是今天拍的,第三天,已经长出很多了,让我们一起来期待一下最终会是什么样吧。

生活的幸福也和植物一样,是需要慢慢长的吧,就像这个盆栽包装上的广告词一样,Plant dreams, fill seeds and grow a happy life(种下梦想,填上种子,长出一个幸福的人生)。

打下这段文字时,我的嘴角上扬了,希望你们也是,周末愉快啦~

看完女儿发脾气的视频,每个人都问我,你为什么脾气可以这么好?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父母的情绪管理

  • 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吼,父母情绪修炼的四层境界,你在第几层?

  • 见不得孩子大哭?那是你不知道发脾气也是有好处的

  • 情绪管理|愤怒的家长,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软弱

  • 当妈妈这几年,你可曾有过羞耻感?

  • 为人父母,你输得起吗?

  • 养育孩子,令我们如此多“焦”!

2、管教孩子

  • 不想孩子长大后变成熊大人,这三点必须现在就教!

  • 熊孩子闹起来戏还很足,这些演技派选手到底想怎样?!

  • 使用共情没用?不要借着共情的名义实行控制才是关键

  • 只做一半的共情,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我中心

  • 倔强熊孩子是“绩优股”,关键我们要会正确管教引导

  • 纽约儿童行为问题咨询师分享|熊孩子的真心话,我知道如何搞定父母

  • 最伤人的莫过于打着爱的名义羞辱孩子却不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