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石达开没有从南京带兵出走,太平天国会怎样?

琴陶

石达开的十万太平军将士如果没有从南京离开,也无法挽救太平天国于水火。太平天国灭亡,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

太平天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农民起义运动,其中又借助了一定的宗教力量。早期的太平军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因为清朝的军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道光朝以后,军队武备废弛,士兵大多吸食鸦片,几乎没有可以作战的兵力。两方相持的战争后期,经过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朝廷实力有所恢复。这时期,太平天国已经危及满清存亡。慈禧太后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下的是死命令。可以说,此时的太平军战力反而没有刚起义的时候强了,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还在于其发生了内乱。洪秀全在1854年攻陷南京建都后,东王杨秀清指挥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军在李凤祥、李开芳带领下,前锋直抵北京。翼王石达开带领西征部队,大败曾国藩的湘军水师,江西十三府中的七府一州五十余县全部被占领。同年六月,石达开等人又击溃了清军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向荣战死。太平军的内讧就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发生的,1856年,洪秀全利用韦昌辉为排除异己进行的大肆屠杀,造成了太平军将领东王杨秀清在内的将士两万余人死亡。而起义军在同时期的对清军作战中,总共牺牲人数也不超过四千人。1857年,又利用石达开来天京靖难的机会,将北王韦昌辉等人残忍杀害。“天京之变”共导致十余万天京军民被杀害,事变最终虽然得到了平息,但是太平天国的实力已经大大削弱。

洪秀全在天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后,不承认所有满清政府对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且开始对抗外国侵略者。英国政府曾派出代表与洪秀全联系,表示愿意在太平天国承认英国在华权益的情况下对太平天国进行援助。但是洪秀全坚决拒绝的态度导致西方列强转而开始支持清政府,所以,在后期清军对太平天国的作战中,清军中已经大量装备了米尼步枪和威力强大的开花炮,部队作战能力大大增强。甚至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楚军和左宗棠的淮军之外,还有西方洋枪队的身影。可以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是在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灭亡的。即使在天京保卫战中有石达开的十万将士参战,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其灭亡的命运,只是这场战争将拖延的更久,战况也将变得更加残酷,更加血腥。

头条作者徒步说史期待您的关注;


徒步说史

看了各位同仁的回答,都相当有道理,归结为一句话:无论如何,太平天国都注定失败!

因为,“打油诗”(洪秀全最爱)和“神附体”(杨秀清专利),注定只能打造不伦不类的荒唐世界!太平天国是要借助基督教打掉传统文化,这相当于把中华民族的“根”斩断!对此,钱穆有一段酷评:“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

最关键的还有一条,太平天国不仅没有抛弃传统君主社会的刑罚制度,反而恢复了大量早已废除的酷刑,可谓集春秋以来所有最残暴、最野蛮的刑罚手段之大成!

跪火练、烙背:有人因天热生疮长虱而剪了头发,被诬为“通妖”,施以酷刑逼供。所用刑法“除踹杠杖责外,或将手足反接背置铜炉,用火之,呼惨之声,不忍入耳。或将衣服脱尽,用铁练烧红,向胫一盘,但闻油渍铁声,肉皆糜烂”。“或用火著烧红,刺入股内,或锥进谷道,亦皆号叫万状,濒至于死。”

斩足:施刑范围十分广泛,甚至用于改变生活习俗。比如,太平天国禁止妇女裹足,规定凡妇女不去裹足布者,一经查出,“轻则责打,重则斩脚”。荒唐的是,杨秀清竟然曾下令让一些被阉割的幼童裹脚。“有一童子不肯,即斩脚示众。”

宫刑:比如,攻破南京后,将俘获的一批清朝官员子弟予以阉割,因手术不得法,大多惨死。

斩首:违犯军纪军令者;犯抢劫奸淫罪者;犯洪、杨等规定的别贵贱、分尊卑的名分等级制度者;诵念、私藏古书者;保留清朝官服者;剃发刮面者;聚众饮酒、赌博者;吸食鸦片者;私藏金银者;等等。

(注:斩首之后要示众,分枭首和抬首两种。前者为,处死后悬其首级于木上。后者则是,“以筐篮盛首级”,命二人抬筐,一人鸣钲,大呼“某人因犯何罪斩首示众,遍行各馆各营”。)

五马分尸:“用五绳结人之项及手足,每一绳系一马,痛鞭各马使狂奔”,撕裂人体。

点天灯:用棉絮或麻纸“包裹其身,灌以桐油,悬高杆上,纵火焚之”。如,一名不甘受玷辱的李氏女,在发内藏小刀刺伤杨秀清左肩,结果被刑以剥皮后又点了天灯。

吃酒:以滚油灌入犯者肠肚,受刑者滚动号叫而死。

还有人们熟悉的剥皮、凌迟等,凌迟被称作“穿大红袍”。

太平天国的刑罚实行株连制度。如:“凡有反草通妖之人,经天父指出,通馆通营皆斩首。”

总的来说,太平天国的刑法制度,十分混乱,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首先,刑罚极为残酷,且施行范围广泛。太平天国几乎把古代所有的极刑统统都给恢复了,还自创了很多,量刑极重。如,在天京城内“若点天灯等刑,十日半月始有一次;若斩首示众……,一日必有数次”,至于杖责枷锁,有时一馆中日见数次。

其次,一罪数罚现象极为严重。比如,有一女官,仅仅为保护一位读书识字女子,未献给杨秀清,受到的处罚是挖眼、割乳、剖心、枭首,一身受了四种极刑。

再者,判刑随意,且徇私舞弊。没有细致的刑法体系,各王常常对《十款天条》等随意解释,由此带来的刑罚过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甚至为了查明女馆妇女是否触犯天条,竟然将嫌疑者剖腹以验孕。而且,大部分残酷刑罚是针对普通百姓的。如,聚众饮酒是大罪,但很多官员都无酒不欢;偷看妖书更是大罪,但洪秀全儿子后来供认说,自己看了几十本。

试问,这样的政权,等待它的,除了覆灭,还会有什么?


读史品生活

历史上没有如果,但把这些“如果”仔细分析一番,反而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历史的认识。

要分析“如果石达开没有带兵从南京出走”的历史发展,我们得先弄清楚,石达开为什么要从南京带兵出走。

↑石达开是悲剧英雄↑

“天京事变”对洪秀全心理冲击极大,他没想到权力魔杖会让东王北王互相残杀到这种程度,尤其是北王韦昌辉,几乎要杀了天王取而代之,从此,洪秀全内心深处对所有非亲戚的外臣都抱有深深的怀疑。

东王北王覆灭,接盘的是翼王石达开,在西王南王早殁的情况下,最早封王的五个人,只剩了石达开,石达开在处理北王韦昌辉事件中只诛首恶,不伤及太平军弟兄们的做法,更是使得他的威望如日中天。

但是石达开在处理韦昌辉事件时,还是犯了一个错误,他陈兵十万,进逼天京城,洪秀全把韦昌辉凌迟处死,并命人把首级送到石达开大营,表示已经为石达开报仇,然而石达开并不满意,他要求另外两个人头——秦日纲和陈承瑢,洪秀全并不情愿,但哪敢反对,于是杀了秦陈二人。

这种做法形同逼宫,大大触动了洪秀全的猜忌之心。为将来洪石二人无法相处埋下了伏笔。

由于太平天国实施的是军师负责制,天王不负责具体的军政事务。石达开本可以顺理成章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师,而且声望几乎要超过天王洪秀全,这一切都不能不引起洪秀全的担忧警觉。

洪秀全采取的针对策略是大搞政治平衡,先是大做表面文章,加封石达开“电师通军主将”,后又该封“圣神电”,上次有类似封号的,正是杨秀清的“圣神风”,但这个通军主将却不是军师,

军师谁做了呢?洪秀全本人!他把号令军队的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了。石达开封号虽然牛逼,然而却无实际意义。

于是,石达开变成了执行者,如同秘书长了。但洪秀全久居深宫,对军事前线丝毫不通,经常乱发指令,石达开没法反对,只能执行。雪上加霜的是,洪秀全为了显示权力在我,频繁对军事布局发布指令,从杨秀清时代的放任不管,走到了石达开时代的紧抓不放。

↑洪秀全在天京事变后,对权力紧抓不放↑

这还不够,洪秀全又把自己两个哥哥洪仁发和洪仁达封王,和石达开并列秘书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出现了,太平天国上下也是颇为不服气,这两位老哥可是活脱脱的有权不用枉做官的嘴脸,处处掣肘石达开,甚至搞卖官鬻爵的勾当。

石达开每次据理力争,只会恶化局面,洪仁达洪仁发为了报复石达开,频繁打小报告,让洪秀全越发不信任石达开。

于是情况已经明了,石达开是当不成诸葛亮的,再不走,就会爆发另一场天京之变,或者是自己被驱逐出权力中心,后果当然只可能是死亡。

石达开并不甘心这样的结局,但他也没有魄力和勇气直接架空天王,所以出走也就成了必然。

↑选择出走是石达开唯一能采取的做法,哪怕是走向末路↑

如果石达开不走,结局就是洪秀全及两个老兄和石达开矛盾彻底公开化和激化,双方摊牌,石达开要是够狠,就会架空洪秀全,自己当王莽或者司马昭,这也是聪明的做法,保留洪秀全的精神支柱地位,但要把洪秀全严格控制起来,自己行驶皇帝的权力,为太平天国打出一个未来。

洪秀全是绝对不能杀的,因为他的精神偶像地位无人可替代,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的价值观基石,断不可动摇。

石达开其实有机会,有能力这样做,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说明他性格中还是存在缺陷,远不是曹操这样的人物,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选择赌气式的出走,却没有决心也没能力搞出三国对立的局面,反而一心想隐退田间,过普通人的日子,这可能吗?做梦!

翼王不护翼,天国不太平,石达开的出走,毫无疑问是双败的选择……


我见青史多妩媚

这个问题,我想从导致石达开出走的天京事变谈起。

天京事变的爆发,根本的原因在于太平天国内部最高权力的争夺,事实上的军政领袖杨秀清和宗教权威洪秀全的矛盾激化到无法调和才爆发了这场“王杀王”的内讧惨剧。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洪秀全往往被塑造成一个智力和能力都比较低下的人,在事变过程中,他先是被杨秀清欺负,后被韦昌辉利用,最后在革命群众的支持下,才打败了韦昌辉。朱言要告诉你们,都错了!整个事变的逻辑应当是:

首先,洪秀全感觉到杨秀清势力太大,威胁到洪家江山了。洪秀全玩出了郑庄公的手段,先是纵容杨秀清膨胀,诱使他提出“逼封万岁”的要求。

然后,利用韦昌辉的兵力,杀入天京,血洗东王府,灭掉杨秀清的势力。

最后,为了防止韦昌辉成为第二个杨秀清,再杀掉韦昌辉!

那么,翼王石达开呢?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诸王中,文化水平和政治眼光最好的一个,也是最得人心的一个。他若不走,两个结局:

第一种,被洪秀全找出各种理由杀掉。洪秀全考虑的是洪氏权力的巩固,这一点从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权力机构的改组就能看出来。

第二种,忍辱负重,就像后来的李秀成一样,虽然很有本事,但是最终独木难支!

无论哪种结局,与文明背道而驰的太平天国注定失败!


朱言论史

作为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他最早参加洪秀全的教会,并且很快崭露头脚,通过在战场上的神勇和赫赫战功,赢得了威名。其中打的湘军主帅曾国藩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曾国藩也承认他是太平天国最骁勇善战的将帅。可见石达开在太平天国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石达开之所以要率部众从南京出走,到西边去开拓新领域,是因为洪秀全的猜疑和不相容。当时,太平天国经历了残酷的"内讧"风波。东王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以"逼宫"的形式要洪秀全册封"万岁"殊荣,和他平起平坐,洪秀全当然不愿意,于是密诏北王韦昌辉入宫。


韦昌辉因为素来和杨秀清有过解,他率大军回南京后,二话不说就直接诛杀了杨秀清及无辜的将士2万余人,弄得人心惶惶。 忠诚的石达开眼看南京形式危极,孤身前往南京"调停",结果杀红眼的韦昌辉连石达开也要斩杀。石达开于是连夜潜城逃走。韦昌辉迁怒于"掩护石达开潜逃"的部众,又斩杀了2万余部众。眼看事情越闹越大,洪秀全只好斩杀韦昌辉以平众怒。 之后洪秀全对石达开猜忌而疏远他,又封了他两个哥哥为王而牵制他。无奈之下,石达开选择了出走。


石达开出走是为了"避祸"的需要,而以当时的形势,他不出走,太平天国会迎来更大的灾难,首先,疑心很重的洪秀全因为有杨秀清、韦昌辉的前车之鉴,不可能再信任石达开,很有可能"莫须有"的罪名处死石开达,如此进一步寒了将士们的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石达开反抗,引发内乱,造成太平天国更大的混乱和灾难。

而这样一来,太平天国会更加动荡和混乱,其结果当然是更加加速了灭亡。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如果石达开没有从太平天国的首都带走十万精兵,太平天国也依旧会亡,这只不过是时间长久的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历经3年之后便建都江宁(如今的南京一带),一群封建农民的武装力量就因此安定下来与清朝形成了政府间的对立。这一建都倒好,可谓是暴露了太平天国领导层“富而不思危”的封建小农思想,同时也为清政府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那为什么说如果没有石达开的出走,太平天国依旧会被镇压呢?在此我有3问来述说它必败的缘故!

1.第一问:太平内斗,挑拨离间,太平天国岂不败之?

“天京事变”是世人皆知的太平内斗,因东王杨秀清的居功自傲让洪秀全称“万岁”,东王终而被计谋所杀,但是此事件仅仅是太平内斗的冰山一角。太平天国的内斗不单单只发生在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其实在太平天国一直存在王与王的斗争暗流。毕竟是一群受苦的农民组建的组装力量,得到了安定便有了内在的权力贪欲。此内部都不稳,何以稳天下?

2.第二问:禁欲天平,基佬盛行,一群gay里gay 气的组织岂能不败?

太平天国在教科书上一直都是正面形象,其实不然,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太平天国违背人性的“禁欲令”。为了方便军事化管理,洪秀全颁布了“禁欲令”,他强调:“男有男行,女有女行。凡是有男女恋爱者一律杀之,就连夫妻也不行。”如此这般,太平天国内部基佬风气盛行,据说当年林凤祥被清军抓住之时,他身旁坐两“美女”亲亲热热,其实就是两男的。如此不良风化的组织岂能推翻清政府呢?

3.第三问:外权扶持,船坚利炮,区区农民军岂能比之?

太平天国运动本质上也反对帝国列强,所以帝国列强为了在华的根本利益,他们扶持傀儡清政府,出兵镇压太平农民军。试想一下,已经经历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外国列强,其装备可谓是精良,而太平天国大部分是拿着刀、叉的农民军。如此,太平天国怎么会是帝国列强的对手呢?

综上,一个石达开是左右不了太平天国的运势,说白了太平天国比清政府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爱生活,爱历史。祝您一切安好!敬请关注:小鲲论史)


小鲲论史

我记得高中时我读太平天国史的时候也萌生了跟题目一样的想法,为石达开离开南京而可惜,那时候我一度认为,假如石达开不离开,然后洪秀全重用石达开的话,天国的朝纲会重振。

但很多年以后,当我读的史料越来越多了之后,我觉得,就算石达开没出走南京,太平天国依然是回天乏力。在这一点我比较认可历史学家李剑农的观点,他说太平天国在前期的战斗中之所以会所向披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旧的力量,如清军的八旗、绿营那时候已经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而新的力量,后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主力军地方团练尚未具备规模。同时太平天国作为一种神权化了的政权,加上他在当时是一种新兴的势力,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南方各省。

但是一旦这种新兴的力量锐气消亡,而旧的力量开始找到了新的办法应对的时候,这种失败基本就已经注定了。

石达开出不出走可能会在局部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整个历史走势起不到决定的作用。

而且杨秀清之后的洪秀全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了,所以石达开就算不走,在天京也没有用武之地。后人读史,徒增喟然之叹而已矣。


马桶上的历史课

如果翼王没有出走,太平天国也好不了了,还可能更糟。

天京事变,东王被杀,北王又挟私大肆杀戮,洪秀全已经再也不能容许出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了。而翼王偏又有这个资格,也只剩下他还有这个资格了。天王表面上倚重翼王,暗地里又行猜忌,封他的几个哥哥当王,搞平衡。问题是他那几个哥哥毫无威信可言,没有足够的分量,偏要去压秤砣,翼王还看不明白这个形势?

无论他会是怎样的命运,太平天国都好不了,甚至可能更糟。他在天京,跟天王应该摆个什么位置呢?事实上天王、翼王是双头格局,天王已经对他猜忌、防范,怕他又是一个东王、北王,他也怕被当成东王、北王——他不走干嘛呢?忍辱负重,憋屈死?尔虞我诈,宫斗死?难不成还要谋朝篡位,造反死?

反而是他从天京出走,天京就处在天王绝对权威之下,中央局势相对就会稳定下来;而他也可以借机不受压制,还有可能打出一片新天地。

的确是分裂造成了力量削弱,的确是对将士们士气造成打击,但是已经是相对好一些的选择了。

那还不走?


轩辕十四Rex

首先,不管石达开离不离开,太平天国的悲剧都无法扭转,最多只是垂死挣扎,免得死得太快而已。自从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大势就已经开始瓦解了,除了一个石达开,已经没有什末像样的人物了,高层的腐败和堕落简直让人无法相信,这就是曾经哪个朝气蓬勃的人间天国。 其次,至于割据江南,与清廷分庭抗礼,就更是天方夜谭了。太平军起事只是利用基督宗教的外衣,内在并没有奉行基督教义,所以对外就无法获取西方列强的好感甚至援助。对内又反对儒家,把读书学子和士人阶层都推开了,走向了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对立面,把自己真正的孤立开来。对于需要争取的普通百姓,也不是真心来解放和拯救的,只是换一种方式继续清朝统治者一样的压迫,满足天国上层的贪欲和享乐,脱离百姓。这样的革命组织真不知道是为谁存在的?它的存在又有何意义? 第三,在近现代风云际会的时期,领导革命的统治者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改变社会发展


紫陌烟然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才能卓著的骁将,他带兵出走固然可惜,如果他没有这个举动,太平天国会不会更好?我们常说历史不能假设,假设你非得假设一下,那炳哥只能说,太平天国依然会在湘军的重击下灭亡。理由有两点:

第一,洪秀全的个人因素。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带头大哥,集君权和神权与一身的独裁者,天国的未来目标和发展蓝图,本应由他设计并推动落实。但是,洪秀全是一个没有见识、没有谋略的憨货,他整天沉溺于宫廷,调教他的那一群妻妾,不问政事,根本没有指明天国的发展道路。

一个国家没有目标和方向,你想想将会是一个什么状态?就算没有外界的军事进攻,你能长久得了吗?

第二,太平天国以军事立国,缺乏一个有素质、高效率的行政系统。太平天国的治理方式,主要是军事色彩浓厚的男营女营、圣库等,这可安于一时,却不是长久之计。

你用什么办法推进生产、增加粮秣供应?它没有,它没有稳定控制的区域,于是也就不能稳定地、有步骤地发展经济,扩充财源。太平天国的物资,很大一部分来自抢劫,抢清军的战利品、抢老百姓的粮食。这种状况就难以获得长远发展的基础。

军事的背后,拼的还是文治。但是,洪秀全坚决拒绝任用儒家知识分子,也没有去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所以他的行政官员能力都很低下,都是一些没有治理经验的乡野俗夫。就这一点而言,就输给曾国藩的湘军了,曾国藩是到处延揽知识分子为自己出谋划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