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驚鴻照影月下白

這兩句話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強極則辱”。

這三句話是金庸先生在博覽群書又歷經世事後的自我感悟,應該說,字字珠璣。

慧極必傷,是說人的智慧、機心不能太深,太深了,就會對自己造成傷害。

這句話有很多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說對自己身體的傷害。智慧不是憑空而來的,它來自深沉的思考,來自大腦持續的高速運轉。長時間用腦過度,必然會損傷身體。

第二個層次,是說對自己人生的傷害。智慧固然是個好東西,但使用它的人若是德淺,就會用它損人利己。而損人利己的時間長了,必然是損人損己。

王熙鳳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吧?任憑她如何聰慧,最終也只是落了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下場。

第三個層次,是說對自己精神的傷害。智慧讓人心明眼亮,能夠看透很多東西。可世間之事,有多少是看透就能改變的呢?如果無法改變,那“看透”只能是徒增煩惱,還不如沒看透。

林黛玉夠聰慧吧?什麼事情都能看明白,可除了讓她多愁善感外,又有何用呢?鄭板橋所說的“難得糊塗”,並不是昏話,而是歷經世事後的大通透。

第四個層次,是說對自己後代的傷害。有一句話說得好,“十分聰明使七分,留下三分給子孫”。這話並不是迷信,而是勸人積德行善,不要過於算計,要給子孫留下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

情深不壽,說的是用情不能太深,用情越深,可能受到的傷害就會越大,會使人短命。

這句話很好理解。情深容易產生情傷,情傷必然傷心又傷身,然後就會生病,久病必亡。更有人會因為情傷而自殺,那就更是“不壽”了。


趣談秘史

太聰明的人,大多會聰明反被聰明誤。用情太深的,大多長不了,甚至會因此受傷難以長壽。人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要太過,否則容易過猶不及。

譬如,可愛的郭襄,聰明,情深,卻只活了50多歲,為什麼張三丰卻能活100多歲?

~第三隻眼讀金庸,第六感彈武俠,喜歡就關注哦~

郭襄為什麼早死,張三丰卻活了一百多歲?原因看著心疼啊!

郭襄機遇不凡,有著黃蓉強大基因,憑著半本九陽真經,也能縱橫天下了。不過,這些都是歸隱峨嵋後的故事。

峨眉派是郭襄在國破家亡,尋愛不得,心灰意冷的情境下,削髮為尼養老的地方。

不過,郭襄畢竟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是個偽尼姑。峨眉山,只是養老的地方。所以,那兒根本就不是尼姑庵。她的很多地方,都暗藏著她對某一個人的思念。

“被他在第五招上使一招‘黑沼靈狐’,將宋青書的長劍,震上了天空。這一招,是峨嵋派祖師郭襄為紀念當年楊過和她同到黑沼捕捉靈活所創。”-《倚天屠龍記》

當年楊過,帶她到沼澤地尋找九尾靈狐,是郭襄這段孽緣的始點。

峨嵋第二代掌門,叫“風陵師太”。風陵渡口一相遇,郭襄從此誤終身。沒想到吧,郭襄連給第一代峨嵋弟子起個名字,是“風”字輩,而最喜歡的弟子,竟然叫“風陵師太”。

還有那把鎮山之寶倚天劍。倚天劍可是當年楊過送給郭襄的玄鐵劍打造的。襄陽之戰,玄鐵劍斷成了兩段,一個段成為倚天劍,一段打成了屠龍刀。

後來襄陽城破,屠龍刀丟了,郭襄天天不能釋懷,可找了一輩子。

“黑沼靈狐”“風陵師太”,倚天劍,這些可是往事如煙,天天在眼前晃悠。我想,郭襄這幾乎是在自虐了。

求之不得,又何必再思?郭襄就是放不下,而且這種病,越來越重。

郭襄妹子,真的是著魔了,無可救藥。這樣悽苦自虐,怎能長壽?

就像當年的楊過,16年的相思,竟然雙鬢斑白,滿臉愁苦。小龍女仍然還是老樣子,他卻已提前進入中年,看起來跟郭伯伯差不多了。

郭襄終其一生,斷髮不斷情。張三丰畢竟入情未深,淡淡的憂傷,40以後,也能勘破紅塵。

所以,郭襄沒能長壽。老張還健在,峨眉派已經是第三代掌門了。

按照當時張三丰100歲的時候,滅絕老尼殺紀曉芙時滅絕已45歲來推斷,滅絕比楊逍小四五歲,那麼此時楊逍已經50歲了。

滅絕剛剛接任掌門之位不久,她的師兄孤鴻子找楊逍單挑死了。那時候,楊逍還是個少年高手。可以斷定,楊逍那個時候,才20多歲,也就是說,滅絕老尼掌劈紀曉芙時,她已經當掌門,當了25年以上。

由此可見,風陵師太,是在滅絕20歲左右去世的。風陵師太過世時,張三丰那個時候,不過75歲。

但是呢,郭襄是40歲以後,才開峨嵋收徒弟的。也就是說,她的徒弟,如果是10歲入門,到風陵師太死亡的時間點,郭襄的徒弟,此時應該是49歲。如果年紀更小更大點拜師,年歲當在40歲-55歲之間。

考慮到風陵師太,武功較弱,名氣不大,應該是跟著郭襄浸潤時間,不夠長。峨嵋派掌門繼位,有個傳統,都比較年輕,譬如滅絕、周芷若,都是20來歲,就繼任掌門了。風陵師太,估計也是20多歲當掌門,到她死時,她應該當掌門超過20年了。所以,郭襄卸任掌門的那個時候,張三丰還沒過55歲。

張三丰只比郭襄小4歲。可以大概推斷,郭襄死時,極有可能60歲以前,就撒手人寰了。

唉,哀思太多的人,終究是為伊消得人憔悴。

~我是三生有畫一書生,第三隻眼讀金庸,第六感彈武俠,喜歡就關注哦~

話題預告:

小龍女被尹志平強姦了,為什麼還要跟著他跑

你搶了我的妞,我泡了你的閨女,都賺了!

郭靖是個很差差勁的老師!


三生有畫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洗兒》

金庸老先生,作為一個有中國傳統情懷和思想的人,他說這句話,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一種體現,也是對前人經驗的一種總結。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前面兩句,其實暗合了四句中國的古語:

1、盛極必衰

2、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3、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4、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後面兩句呢,也是化用詩經《小戎》、《淇奧》裡的句子,暗合了其詩意: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衛風·淇奧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秦風·小戎》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不是讓人做人不要太聰明,因為聰明是由基因決定的,一個人生下來,是資質愚鈍,還是聰穎過人,早已註定。

而是讓人別把聰明用在壞處,用在算計人心,爾虞我詐的歪道上,也不應該利用自己的聰明,去斤斤計較,去謀求不當利益。如果這樣做,遲早眾叛親離,被聰明所誤。

還有,“慧極必傷”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別鋒芒畢露,也別太鶴立雞群,很多事情看破不說破,否則就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下場。就像蘇軾的那首《洗兒》詩說的那樣,聰明的最高境界是——

大智若愚

如果一個人很聰明,但是他用在正道上,始終待人溫和,有著如美玉般溫潤的品性,那麼肯定受人歡迎,受人欽佩。


也不是讓人別一往情深,而是,別因為情深,而失去理智和理性。對人忠貞不渝,是個美好的品質,這毋庸置疑。包括我們自己,也希望另一半,對自己情深意篤。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愛情,而失去我們的本心、尊嚴和理智,也不能過度沉溺於感情之中,尤其是別離後的思念,分手後的痛苦,都應節制。

比如南宋的陸游和唐婉,他們本來是夫妻,伉儷情深,但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婉這個兒媳,就刻意刁難她,還以上吊為威脅陸游與唐婉斷絕夫妻關係。陸游雖然百般勸諫、哀求,但始終無效,兩人遂被迫分離。

離婚後,唐婉嫁給了同郡宗子的趙士程,陸游和唐婉彼此便音訊全無。幾年後的一個春天,陸游在家鄉紹興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邂逅了唐婉和趙士程。唐婉遣酒備餚,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推杯換盞間,陸游睹人思憶,感昔傷今,內心百感交集,便乘醉吟箋賦筆,在園中的牆壁上,題下了著名的《釵頭鳳》一詞。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後來唐婉看到了陸游題的這首詩,心魂俱碎,悲難自禁,便也寫了一首《釵頭鳳》以應其詞。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婉寫下這首詞之後,終日憂思不樂,最後鬱郁而死。這大概是情深不壽的最典型的例子。

還有的人,對待感情,猶如飛蛾撲火,這本來是形容一個人追求愛情的勇敢和無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不能愛、不能在一起,還要不顧一切去追求,

很多時候都會演變成一場悲劇。

所以感情也要懂得知進退,無論你多愛一個人,都不應該為了TA犧牲自己的一切。

其實,“情深”還有另一層意思,指的是個人感情的豐富易感,並不特指愛情,說的是一個人,感情特別敏感,容易傷感、難過,陷入消極的情緒裡,這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產生影響,比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總之,金庸先生的這句話,包含做人處世、對待感情、修養品性三個方面的道理,是有益處的。但是我們一定得正確理解,才能有所裨益。


楚雲卿

在瀏覽諸位答題時,才知道這句出自金庸小說。

敝人對金庸的從金庸作品反映出的金庸含毒思想十分憎惡,本來不想答題;但金庸膚淺的文筆如瀑布之音迷人萬眾而流量實微的學風蝕害青少年的危害之下,我決定回答這問題。

常人以為文學中的文筆只要悅人流暢,不知文筆建立在對學問理解正確基礎上,下筆如神以出,為天縱之筆。對學問理解失誤而追求流暢文筆,就是文學界說的浮華文風,斷不可取!此風不長人學識,以浮麗詞藻掩飾才識淺或人品差,是與讀書取知識和教育育才宗旨相沖突的!我不知為什麼許多人喜歡金庸這樣浮華的文風,而且有教育界學者於內。

任何人的言論詩詞好句,必昭示其內心心靈世界,無論他(她)們作如何轉移視線的悅人文采。這一點功夫敝人還是有的,於是敢下此筆!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金庸對中華傳統古文化消化後的集句。慧極,聽佛教禪語似曾相識;情深,只要是人都曾品嚐;謙謙君子,《周易》言辭。

金庸自己合成這句話,完全呈現金庸貫其一生的處世觀。這處世觀即放棄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以大眾標準是從而存身謀利。慧極必傷,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前兩句人生遭遇中感悟,重點在後二句為人處世的選擇。做一個不違大眾的人,要使大眾讚美於己,讚美自己為謙謙君子,謙謙形象固化深入後,人生自然順暢飛黃騰達。這是金庸骨子裡的內質本心。

表面文字句中意為——慧根好太聰明,有了自己的行為標準,必被一般化乃至愚蠢之眾的巨洪行為衝擊而受傷害;用情太專只傾注一人而舍另外之群,此深情定難延續甚至情傷早死;強到人人自卑,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之峰,無端折辱將接踵而至;要做眾人心目中的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對平凡之眾自卑心沒一絲傷害的溫和,才會取得大眾信任。

如果沒有“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的畏懼而放棄的感悟,還真不能從“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好詞下洞察出金庸品位來。


天法如訓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個詞的原句應該是“情深不壽,強極必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解釋】:一段感情,往往到了最深處,卻無法長久。君當知道任何事物到了極限,便會漸露衰敗,一個人可以強大到讓天下臣服,但卻不會因此而受人尊敬。做為一個謙和的君子,應當時時以玉之觸手溫潤、光華內斂自省,當以君子寬容如海之度,待人和煦,舉止從容有度,處事給人以如沐春風之感。 【出處】 :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借乾隆送陳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別推崇的境界,正是這四句十六字。 但很有意思的是,如此佳句居然沒有人能查其出處(人們都認為其境界頗深定有出處)。有人查遍孔孟老莊,以及四書五經,均無所獲,故將此難題貼於網上,一年多來終無所獲,故被稱為“武俠與國文的一個絕題”。其中,最接近的答案是《國風·秦風·小戎》裡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易經》第十五卦中有“謙謙君子”,但僅此而已。 金庸“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之說不知其出處,但從《書劍》所蘊涵的他早期的人生理想來看,這似乎是金庸所推崇的一種人生境界。 飛揚跳脫的個性不屬於謙謙君子,因為,玉的光芒是凜於內而非形於外的。雍容自若的神采,豁達瀟灑的風度,不露鋒芒,不事張揚,無大悲大喜,無偏執激狂,生命的狀態在這裡呈現出一種成熟的圓潤。 佛家有一個詞,圓融,是跟這種成熟的圓潤頗為相似的境界。是以佛家講求戒嗔、戒痴、戒貪,無慾無求,爾後能不動聲色、不滯於心。謙謙君子的圓潤亦同此理。 而要達到這種境界是需要修煉的。修煉是一個很奇妙的詞語,人生在世實質上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只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可以修成正果。 修成佛、修成仙是塵世之人遙不可及的夢想,但磨去稜角、收斂光華、修成謙謙君子卻並非太難的事情。容人之量是修成謙謙君子的前提。斤斤計較、小肚雞腸修不成君子,開闊的心胸、通透的眼光,才是君子的氣量。 於是,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人,榮損得失面前,總能一笑置之。正所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劍有雙刃,謙謙君子親切柔和,少了無拘無束的衝動莽撞,卻也少了率性率真的剛猛豪放。正如一個人磨礪的過程一樣,成熟的獲得是以天真童趣的無可追回為代價的。 慧極必傷,太聰明瞭不好,聰明反被聰明誤。過分的智慧,未必是件好事兒。明哲保身也是門很必要的藝術。



慵懶的考拉呀

個人理解,這是中國古人的傳統思想的提現---中庸之道。有那麼點兒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意思!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我個人的的理解是在說,人太聰明瞭,就容易看到太多的人世間的陰暗面,難免會受到傷害!畢竟人嘛,非聖賢,誰沒那麼點兒不可為人道之的隱秘心思啊!這種心思之所以不能說給人聽,絕大多數都是陰暗的東西的!本來對於外人來說,正常的智商是看不懂這些彎彎繞繞的,但是太聰明的人呢,他就能看清,一方面他看清了,就難免認為這個有秘密的人不好,私德有虧?另一方面,由於有秘密的人被人窺得心中秘密,就好像遮羞布被揭開了一樣,會覺得不好意思,就會更加遠離這個聰明呃呃人。久而久之的,這個聰明的人身邊的人就會越來越少,聰明人看到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收到的傷害就會越來越多!

情深不壽呢,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個人太愛另一個人,會把自己的全部心神都用到另一個人身上,但是畢竟是兩個人,再愛也不可能變成一個人。所以心思難免會有所不同。所以那個愛人的人就會更加努力的體味被愛的人的心思!另一方面,身為一個人,就算是為了活著,也必須得分出一部分心神在自己身上!一個人又哪裡有那麼多心神呢?能夠同時給自己和愛人兩個人。時間久了當然就心力交瘁了,一個長時期心力交瘁の人,又怎麼可能長壽?

所以,古人認為,太聰明不好!太深情不好!說白了,古人認為,但凡是加了個“太”字的事情都不好!都應該極力避免,這樣才能好好的過完這一生!


北極悠藍3937253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的意思是太聰明的人總是容易受傷,用情太深的總是活得不長久。

這句話出自金庸的《書劍恩仇錄》,書中寫的乾隆送給陳家洛的一塊寶玉上所刻之字就是“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慧極必傷”是指人太聰明瞭,看待事情總是看得很深,考慮各個方面的多個可能,擔心這個,避諱那個,最是勞神,容易傷身。

“慧極必傷”也可以理解為太聰慧的人,總是容易洞察人心,透過現象看本質,對那些虛情假意的人總能洞察,身邊的朋友少,讓人不感靠近,或是看得太透與人保持距離,不被人理解反而傷到自己。

比如《書劍恩仇錄》中有一段是描寫霍青桐識破清兵把陳家洛和香香公主困在沙漠作為誘餌,想引誘回兵來救他們的計謀,所以反對出兵營救,遭到族人的誤解,心灰意冷之下獨自出走。這個事例就很好的詮釋了“慧極必傷”的意思。

“情深不壽”指的是用情太深的人必然會有過多的憂慮,患得患失,胡思亂想,思慮過重,憂慮傷身導致的不長壽。這裡的“壽”指壽命,生命。古代因情傷身的例子,大家熟知的《紅樓夢》中的黛玉,用情太深,思慮過度,抑鬱而亡。

“情深不壽”的另一種理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情義真摯,深沉無需繁飾,就如這質樸天成的美玉一樣,無需百般刻鏤,細琢精雕。此處的“壽”字,作鐫刻、雕鏤解。

(壽:鐫刻;見《醫史·李杲傳》:“制一方與服之,乃效,特壽之於木。”)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是金庸的智慧結晶,內含人生至理,難抑情懷。

用現在的話來說做人要有難得糊塗的智慧,看破而不點破,如玉般“溫潤”,處事圓潤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用情,兩情相悅才長久,單方面用情再深也只會是傷了自己。要愛自己多點,不要一門心思全在對方身上,委屈了自己,對方還不領情,得不償失。

所以現在要”慧睿並存,情深有度”,聰慧與睿智同時存在,情深而有分寸。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似乎聰慧的人反而會傷到自己,重情的人卻活不長。

原來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句俗語,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觀點。瞭解之後才發現,這種說法並不科學,而“慧極必傷,情深不壽”更是體現了一種佛學思想。


1.出處不同

網上經常把“慧極必傷”和“情深不壽”這兩者連在一起許是二者表達的意思有相同之處吧。


“情深不壽”出自金庸的“情深不壽,強極必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乾隆送給陳家洛佩玉上的刻字。而“慧極必傷”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出處。

2.慧極必傷的佛學思想

慧極必傷裡的“慧”並不單純地指“智慧”,更是指俗世裡自認為的小聰明和算計。


不將心思用在正道上,想要憑藉一些小把戲得到利益,這種算計來的東西原本就不屬於你,如果強奪也就會壞了自己的氣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傷”。

3.情深不壽的佛學思想

至於“情深不壽”裡的“情深”有兩種解法。

第一種解法:“情深者欲重也”,也就就是說重情之人本身的慾念就比較重,在上面耗費的心力也比較多,往往會比一般人消耗更多的能量。


“欲重者耗福報”,也會相應地減損身體消耗。但這都不是必然現象,只能說是發生的概率會更高一些而已。

第二種解法:“情深者負債重”,從因緣際會上來說,用情至深的人往往是因為過去欠下了很多債,可能是實際的金錢方面的負債,也可能是感情方面的負債。


這一類人欠別人很多,福報缺失嚴重,當所揹負的債被還完之後,壽命也就就此結束了。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都涉及到了佛學氣運、福報的說法,講究的是一種和諧與守恆。

把“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理解為“智慧者會自傷,情深會嚴重影響壽命”,是一種片面的看法,我們需要辯證地去看待。


有書課堂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單從字面意思理解並不是很難,但我是一個喜歡和習慣剖析的人。


先說一下字面意思,“慧極必傷”是說一個人極其智慧,聰慧或者聰明,這三個詞意思差不多,但程度由高到低會遞減一些,這裡暫且用聰明這個詞吧,一個人太聰明甚至有些聰明過了頭,是好事嗎?!如果按單一事件看或許是好事。因為聰明,你比別人看問題更廣更遠更深,也更容易運用自己的聰明用最直接的途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往往也是因為看的深,所以考慮的因素也就更多,你的聰明不可能讓你難得糊塗匆匆了事,那你牽扯的心神和腦力也就比讓別人多得多。“你懂的越多,懂你的人越少”,在比較複雜的事件中,牽扯的人也就會更多,那你看到的別人卻看不到怎麼辦?你明知道按你的方法是最有效率的解決方案,但你說破大天也得不到眾人的理解,你說你急不急,而這樣你又成了眾人中那個不知天高地厚做事不顧後果極其囂張的人,你說你累不累。如果這樣的事情週而復始甚至淪為死循環,你說你憔悴不憔悴。所以說這樣的聰明是比較容易傷身的,尤其是傷腦。

再說一說“情深不壽”,是說當你對一段感情投入的很深時,其實也就陷入了一種自我挖掘又情願跳入的“陷阱”。為什麼說是陷阱呢,因為你感覺付出了很多,雖然這種付出甚至是不求回報的。但你不要忘了,你所奢望的這種不求回報的感情,潛意識裡雖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但也在無形中搶佔了兩性道德的制高點,而對方卻在平均水平線上。對,你愛她/他,情願對方一輩子在水平線上你都無怨無悔,那如果對方跌破底線了呢,尤其是因為忠誠度的因素,請問你作何感想。此時,你們倆的高度差距會不會過高,你跌下來是會死人的。所以跳進陷阱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情緒掩埋,包括愛戀,依賴,信任,懷疑,憂思,憂傷,悲痛等多種複雜的情緒交相呼應綿綿不絕,而後面幾種負能量情緒也是最傷身的,尤其是傷心。


以上兩個方面是從字面意思做的剖析,我這還有我自己更深一點的看法。我覺得“慧極必傷”裡的慧指的是一個人的智商,也就是IQ,而並非指情商,也就是EQ。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覺得“慧極必傷”主要處理的是事情,不論是戰略戰術的大事雞毛蒜皮的小事,用IQ是可以做出某些完美的方案,但,是方案就需要去執行,而執行過程中就需要動用人事關係,否則再完美的計劃,方案,設想都是一張冷冰冰的紙罷了。那麼這時候體現你EQ的時候就到了,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一門藝術。有IQ沒EQ,那是紙上談兵,有EQ沒IQ,那就是個老兵油子,要想成就點大事,雙Q缺一不可。


再說說“情深不壽”,我認為與其說情深,不如說情痴。起碼情深而已並沒有提現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咋樣,萬一人家情深兩個人終成眷屬百年好合了呢,那麼“情深不壽”也就不那麼成立了。而情痴就不一樣了,你雖有情但你痴,痴就是看不清。很有可能你一開始就遇到了渣男/渣女,連隔壁不想幹的王大爺都看出來那人不靠譜,你們不合適,更何況你最親近的親人朋友。你還為愛而痴狂甚至瘋狂,那不是自己把自己往坑裡扔嗎?!再者,就說你們彼此雙方都看對眼了,雙方品行也差不了太多,但世界在變,世界中的每一件事,人和物也在變,你有可能向更深的方向發展了,但對方有可能向反方向變了呀,到最後兩人形同陌路分道揚鑣,但試想想誰的傷害更大,傻子也明白吧。但這樣說的意思不是說,當我們即將或者已經投入一段感情時,為了有可能的變數而時時設防,處處止損。而是要在自己用心時也協調好對方的心,就像太極的陰陽兩儀,和睦,協調,默契,永動。


我們中國古人造字創句的智慧和心得真的是無與倫比,造也不是隨隨便便,也是根據長期的人文理常和社會實踐總結髮揚來的,放到今天依然禁得起驗證。三國周瑜可謂智慧,才幹超群卻因妒字而死;春秋尾生可謂情深,為愛守約卻因痴字而亡。這兩個典故至今被人傳頌,但頌揚之餘會不會也有半分惋惜呢。不過這也從某種程度印證了我的觀點。即“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中的慧特指IQ,深更偏向痴。

(完)



餅視頻


慧不單單是指智慧,可以泛指一切費神費力費心費腦的事,可褒可貶,是說如果一個人聰明透頂,精於算計,把所有事情都費盡心神地去做,那麼必於己有損,甚至有可能累及後代,歷史上不乏虎父犬子的例子,像劉備和其子劉禪,房玄齡和其子房遺愛,西方的威廉一世和威廉二世等,所以蘇軾為其子起名蘇邁,蘇怠,蘇過,蘇遁,希望他們愚鈍一些,不要像自己一樣,雖有萬世之名,卻疲於奔波,這一生過的其實並不好。所以做人不能機關算盡太聰明,否則反害了卿卿性命。



情深不壽,這個“壽”,無疑是長久的意思。關於這四個字的意思,有人說感情太深了,這份“情”就不長久了,其實我認為是用情太深的人,這個人的“壽命”就不長久了。因為前一句話是在講為人之道,後面這一句也應該是講人的,而非講物。為什麼說情深不壽呢?其實和前一句意思差不多,用情深的人是比較感性的人,也比較敏感,想的比較多,無形加重了心腦的使用,就像機器一樣,積重難返,必有磨損,像林黛玉就是用情至深的人,終日憂鬱,費盡心思在意身邊每一個人的所言所為,最終相思血淚拋紅豆,香消玉殞。

一個人的性情是世上唯一可以任自己自由支配的東西,可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它又是命中註定,與生俱來的。有的人明知這樣那樣不好,卻也無可奈何,也許這就是人世間一切苦痛的根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