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尿常規有“+”,醫生還讓做24小時蛋白尿定量?

愛腎君

說到化驗,大家都知道就是血、尿、便。

腎科最常見的化驗的項目“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最讓患者摸不著頭腦的,也是誤差最多的化驗。

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到底怎樣留取24小時蛋白尿定量標本?

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時的尿量”是為準確測得24小時尿蛋白定量。

早上6時應把膀胱內的尿排出並棄去,開始計時,把24小時所排出的尿全部貯存在一容器內(包括第二天早上6時排出的尿)。

尿量收集不齊全,尿蛋白量的計算就不準確。檢測前要先用量杯量總尿量,然後攪勻,取出一小杯測定每100毫升的蛋白量,再根據實際尿量進行計算,可計出24小時的蛋白量。

要準確測得24小時尿蛋白量,必須準確收集整日尿量,檢測部分是總尿量的混合液,才有代表性。

尿液放置過久會生長細菌,細菌會使尿液中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尿液放置過久尿中的紅細胞也會發生裂解,會釋放一些蛋白成分,這樣會影響尿檢的結果。

因此室內溫度過高時,需要添加防腐劑,常用的防腐劑一般是用二甲苯,用量是5ml 二甲苯/1000ml 尿液。建議標本放置於冰箱或者陰涼處。

建議測定當天不必限制水分和進食量,正常進食和飲水就可以了。

正常人每天尿中蛋白質一般為40-80mg,這一含量用蛋白質定性試驗的方法一般不能檢出。患某些疾病時,蛋白質漏出增加,就可被檢出尿蛋白陽性。所以尿蛋白定性報告的結果是粗略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驗可以精確地測出小便中排出的蛋白量。

臨床上,判定是否有腎臟病,嚴重程度如何,都需要通過尿常規檢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定量兩個指標進行綜合判定。

尿蛋白定性指標,就是常說的尿常規中的尿蛋白是陰性還是陽性。如果尿蛋白檢查結果為陽性,反映腎病的病情程度看其帶有幾個“+”。

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則更能準確的反應受檢者的腎臟功能,常用的診斷指標即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偶然一次發生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標,不能確診為腎病!

正常人,尿常規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範圍小於150mg/24小時。

如果受檢人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高出了此正常值參考範圍,則可認為其存在腎功能損傷情況。

儘管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腎病是否發生的可靠指標,但是單憑一次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結果異常就判定發生了腎病,這是不準確的。

在臨床對腎病的確診時,通常情況需要重複做尿常規檢查。通過做定期檢查,患者的尿常規檢查結果顯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均高於正常參考範圍,才可以判定患者確實發生了腎臟病變。

以下情況下,可能出現生理性蛋白尿,比如:發熱、腹瀉、脫水、過度運動等等,再有就是胡桃夾綜合徵。


愛腎網

為什麼尿常規有“+”,醫生還讓做24小時蛋白尿定量?

之前談過了為什麼每次產檢的時候都需要查尿常規的問題,裡面就提到了尿蛋白+的問題,但因為篇幅所限沒有細談,今天正好就借這個問題仔細談一下。

我們目前使用的臨床檢查,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定性的和定量的檢查,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查HCG,可以做簡單的尿液檢查,或者自己用早孕試紙做檢查,得到的結果是“陽性”或者“陰性”兩種,這樣的定性檢查會有一個閾值,在這個閾值只上都是陽性,閾值之下都是陰性,但有的時候僅僅是知道陽性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更精確的數據來進行判斷或者對比,所以HCG還可以查血或者尿裡面的具體數值,來進行對比分析。

那麼尿蛋白的問題也是這樣的,一般正常人的尿液中的蛋白質是很微量的,達不到尿常規檢測的尿蛋白的閾值,所以都是陰性的。但是在妊娠期或者因為其他原因,我們的腎臟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就會出現生理性的尿蛋白增多,只做尿常規檢查的話,就只能得到一個陽性的結果。但是,還有別的一些比較嚴重的病理性改變,比如妊娠期高血壓,對腎臟的影響會更大,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病理性的尿蛋白增高,如果僅僅只是做普通的尿常規的話,也只能得到一個陽性的結果,而並不知道具體的數值,就難以和生理性的尿蛋白增高來區分了。

當然妊娠期高血壓只是原因之一,還有其他疾病也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究竟是否需要做定量的尿蛋白檢查,就需要醫生來判斷了。


龔曉明醫生

尿常規檢查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兩種。尿常規有加號是尿蛋白定性陽性。

尿中有蛋白往往和腎臟疾病有關,是腎臟疾病的重要指標。如果出現陽性,不顧病人還是醫生都會非常重視。但尿常規檢查受單次留尿誤差的影響,容易出現假陽性。雖然加號也可估計蛋白含量,但不精確。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正常值是尿中蛋白總量小於150mg,可以除外單次留尿的不穩定性和誤差。一般尿常規尿蛋白定性是無法準確反映尿蛋白多少的。



風溼免疫科孟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