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后还是农民吗,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相悖吗,大家来探讨一下

农民是指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现代社会城镇化步伐加快,那么农民进城后还是农民吗?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相悖吗?

问题1:进城的农民都是哪几类人?

一、进城务工人员

进城务工人员主要是指从村镇进城市打工的人员,一般有建筑行业、搬运行业、家政行业等技术含量较低,危险系数较高,体力劳动为主,且工资待遇较低的职业。由于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律保护意识不强,所以他们是属于一个弱势群体,但却是对社会建设贡献最大的一群人。进城务工人员平日主要在城市打工,农忙或春节时候返乡,他们的家庭还在农村,来城市只是为了赚点钱,毕竟种地收入比在城市打工少了不止是一点半点,比如有农民朋友辛辛苦苦种地一年收入1000,而在城里打工一天工钱200-300,四五天挣的钱比待在农村种地一年都要多。所以这类人员进城主要是务工,他们农民的属性没变。

农民进城后还是农民吗,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相悖吗,大家来探讨一下

二、进城落户人员

近些年,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落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减少131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提高至58.52%。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包括落户城镇的农民工在内的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可以继续享有原来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这类人员因为生活改善需求在城市居住落户,但农村的资产并未就此失去,他们仍然可以居住在城市,并继续从事农业活动,也可以自愿有偿转让农村资产,不再从事农业,变成一个彻底的城里人,算是介于“城里人”和“村里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

农民进城后还是农民吗,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相悖吗,大家来探讨一下

三、进城求学人员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居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城市发展并落户城市,这类人员从小并未过多参与农业,就业也往往与农业无关,可以说他们除了因为根在农村而有乡土情结之外,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农民。不过现在国家鼓励农村孩子毕业后可以回家乡支持国家建设,如果他们可以反哺家乡,那再好不过了。

农民进城后还是农民吗,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相悖吗,大家来探讨一下

问题2:农民进城后,农业谁来搞?

随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开展,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快速成长,一批高素质的青年农民正在成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和农业企业骨干,一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催生一批新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正逐步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未来的农业发展需要就地培养更多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未来最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社会中体面的职业。

农民进城后还是农民吗,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相悖吗,大家来探讨一下

问题3:农民进城后还是农民吗?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相悖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