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評職稱

李老師評職稱


李老師今年42歲,是1995年的中師畢業生,考中師時15歲,畢業當老師時18歲,比初三學生大兩三歲,屬於“娃娃”老師。

李老師工作努力,成績也優秀,當時學校有70多教師,好多還是自己的老師。他向老教師討經驗,學方法,經過多年的努力,也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幹,但評職稱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因為自己的老師還沒評呢。

當時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提倡教師函授,提升學歷,李老師也加入其中,自己代地是數學,卻報了漢語言專業,因為漢語言相對數學要容易得多,大家都這樣,他就隨大流。

文憑到手後,就開始想評職稱的事,但中級名額太少,只能望洋興嘆。

隨著鄉村學校學生的減少,教師也少了,李老師也從當年的“娃娃”老師變成了中年老師了,不論是論資排輩,還是綜合算分,李老師都夠資格了。

2014年,李老師第一次評中級職稱,他估計沒啥問題,也信心滿懷。學校打分環節李老師第一,到送資料那天,李老師拿著整整齊齊的一大堆資料來到了校長辦公室,一進門,看到自己的王老師也在,頓感不妙。王老師是自己的老師,常年多病,教學成績也一般,快退休了,中級職稱還沒解決……這時,校長開口: 李老師,你還年輕,明年評吧,今年就讓給王老師吧。面對校長的“好言相勸”,看著王老師無奈的表情,李老師的資料還沒放下,就怏怏離去……

又是一年十月初,又是一年評職時,李教師還是信心滿懷,但文件到手後李老師啞了,政策變了,要求代課(教師資格證)必須與文憑一致。而李老師是數學資格,漢語言文憑,眼看著到手的鴨子又飛了。

沒辦法,李老師又開始函授數學專業,先報名繳錢,然後不定時培訓,發資料自學,年齡大了,學習的難度可想而知,但李老師夜以繼日,廢寢忘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消耗了兩年時間,終於拿到了“大紅本”。

時間不等人,轉眼間,三年過去了。這時政策利好,中級放開了指標,沒名額限制,夠條件就可以參評,而且代課與文憑不對應也行。

評審職稱的會議結束時,李老師獨自進了自己的宿舍,半天都沒出來,原來,指標放開了,但又有了新條件,必須“交流”兩年。原來只是要求城裡教師要“支教”,沒聽說要“交流”呀,估計李老師這時要哭的感覺都有。

2018年春季開學,李老師帶著自己的鋪蓋,開著自己的舊摩托去縣城了……

李老師走了,通往縣城的路是那樣的平坦,但李老師走的卻是如此的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