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在自己遇到问题时是否会给自己开导?

何桂贤

悟空你这个问题问的不太好吧?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一下戳中了人家心理医生的痛处了,叫别人怎么好意思啊?

首先,我就得揭露一下我自己,本人是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其中就包含了心理咨询师。我曾创办一家身心灵疗愈会所,还帮别人解决心理问题,也包括抑郁症。



结果当突如其来,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下,我自己却深深陷入了重度抑郁症的痛苦当中无法自拔。曾经想试图用心理学解决,宣告失败。

这时我才明白了,心理学的知识有多空洞,对抗真正的心理痛苦时,有多无力。于是,陷入了更加绝望的境地,很长时间每天幻想自杀度日。



抱着无论自己有多痛苦,也不能死了,让父母痛苦的一丝善念,保住了性命。后来,拼死一搏,再以前就学过,但没有融汇贯通的,量子力学、心学、能量状态理论、中医、易经、儒释道三学当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终在不断的努力下,彻底摆脱了抑郁症,不但摆脱了抑郁症,由于改变了以前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负面的思维模式,知道如何不断提升自己。所以整个人的状态都更好了。



这个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心理学,心理医生都对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这些心理疾病束手无策了,因为这就不是一个层级的问题。不可能开导一下就能好。

后来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心理咨询师,要花那么多钱,给自己雇心理督导。即使是在有心理督导,帮助自己的情况下,还有很多人会患上心理问题,甚至还有走上绝路的。

所以,心理医生真的是个高危行业,如果帮助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人,其危险程度不亚于上战场。



你的这个问题,我想,你已经有答案了,心理医生在面对自己心理问题时毫无招架之力。

实际上就是因为心理学太过表面和肤浅的认知导致的,没有看到更深层次,心理问题与人体能量状态间的关系。



而我现在帮助大家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不再运用任何传统心理学知识,而是用量子力学+能量状态的理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来知道我的理论实际上国际上有人提出过这个方向,并将他定义为,超心理学。




心理疗愈师李嘉琪

作为一个从业八年的心理咨询师,我首先要很负责任地说一句:“心理医生在自己遇到问题时,确实会比普通人更有‘办法’一些,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轻轻松松搞定一切。有时,越有办法反而陷得越深。”

所以,在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中,我最大的心得是:

绝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自己的负面情绪。一出现负面情绪就压抑它,或者拼命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我对自己的“有办法”,体现在负面情绪产生时,尽量让自己待在里面一阵子,体会它是从哪儿来的,现在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在运行,同时据此探寻内心,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倾听自己最真实的诉求。

对自己的了解永远也不嫌多,因为我们不仅有几十年过往人生的积淀亟需认识,而且现在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互动而产生新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能通过自己本能反应的变化,看到自身生命运行的轨迹。

虽然在大部分的时间中,我可以与自己相对良好地相处,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关键性的结点,一旦这些心结被触动,那么生活就可能走上了一条当下难以自控的轨道。

在这种时候,如果我因为自己是心理咨询师,就采用各种方法控制、改造自己,那么最可能产生的结果会是我不仅错失了成长的契机,更因为这种想要搞定一切的自恋而让内心越发扭曲,最终崩溃时伤人伤己。

在这几年中,我遇到过两次这种“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的时刻,最终,我发现,人在此时必须承认自己的无力与不足,将自己交出去:交给事实——不与它死死抵抗,交给老师——从他们那里吸取知识和力量,交给命运——让它带领自己向前走。

而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在维持绝对底线的前提下放开自己,充分体验。

只有经历过充分拉伸甚至撕裂过后的肌肉,才会变得更加强壮。人的心智也是如此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一般人遇见问题的时候,会给自己开导吗?

肯定是会的。

无论自己调节情绪的方式是什么,也无论结果怎么样——毫无疑问的,每个人在遭遇挫折、失望、打击、悲伤、焦虑、抑郁等诸多情况的时候,都会给自己调节情绪。

我觉得这个问题,反映了一个大众的错觉:

心理医生和其他人不一样。

其实是一样的。一般人有的心理,心理医生也会有。

人和人之间,本质并没有差别,或者差别很小。(少数先天心理功能有问题的除外,比如孤独症,和常人的差别就比较大。但不代表没有共同点。)

心理咨询里有一个说法:

每个人,其实都尽力让自己过得好了。

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足够努力了,十分努力。只不过有些人努力的方式不得其法。

每个人都会开导自己,心理医生也是,区别只在于——开导的方式,开导的效率,开导方式的多样性。

比起「开导」这个词,其实用「情绪调节」「心理健康维护」更加准确些。


在说正题之前,我想更正一下,其实业内是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说法的。

业内准确的,法律上通用的,专业内严格称呼有三种:

①心理咨询师:

一般是有心理学学位的,不过国内有大量的人没有心理学学位,只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分为二级和三级,二级更高级;但是目前这个考试,因为不够专业靠谱,已经停办了。后续如何,还要看卫生部的政策。

不能开药。不能做诊断。

不能开药。不能做诊断。

③精神科医生:

这个肯定有大学的医学学位!而且必定有精神科医生执照。否则不能称之为精神科医生。比较多的人都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

心理医生,这个通俗的称呼,真要严格来说,只能对应精神科医生。



这个就好比,你医生上手术台,必须是先消毒的。

如果一个医生自己身上带着传染病,你敢给他看病吗?你敢让他给你做手术吗?

你不敢。

没人敢。

所以,从业者,一定要至少有过心理咨询的体验。业内称之为「个人体验」。

通过个人体验,从业者会知道:

②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会在出现征兆的时候,及时处理。

③体会技术细节,边体验边学习。

从业者,会给自己放假,去旅游、去休息

为了保证有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适当的休息很重要。(其实任何职业都是)

一般从业者,会每年给自己放1-2次假期,每次大概是1个月左右,因人而异。越是成熟的从业者,越可能有长假。

一般他们会去旅行、会去做点别的事情。总之,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只有工作。

从业者会有同行支持

年轻的从业者,会有一个督导老师。类似于,一对一教学的师父。

入行比较久的,会认识很多其他从业者。大家可能定期聚一聚,互相讨论工作,或者交交朋友。

从业者理想状态下,会有一个其他爱好、良好的其他人际关系

和其他工作一样。

人必须有别的事情可做,尤其是爱好。

有些从业者会养宠物,有些从业者会喜欢种花,有些从业者喜欢健身运动,有些喜欢下厨,有些会写作,有些会画画……

从业者会看重自己的其他人际关系,比如朋友、亲人、爱人。因为良好的其他人际关系,是人维持心理健康的充要条件!


总结:

『心理医生』也会开导自己,而且手段非常多样。

重点是——治未病!

如果要说「开导」的话,更像是认知行为疗法里的心理教育。

熟练的从业者,熟悉自己的思路和心理状态,当然更会说服自己。

另外,冥想也是一种很好的自助方式。尤其是正念冥想。


照见

著名小说《催眠大师》的男主角徐瑞宁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医生和催眠师,但他却有一个心结:他酒驾开车不幸遭遇车祸,车子落入了水中,他自己活了下来,车上的朋友和刚刚接受了自己求婚的女友却死了。

心理医生一般不易发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

自信自己不会有心理障碍

心理医生平时会接触到许多案例,有时候也不免拿自己和病人做比较,这时就会显得自己理智又专业。这就像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有自信不用上心理健康课程一样。

平时会有意识地预防

但其实心理医生也有极大可能遇到心理障碍。

心理医生也是普通人

不管是什么职业,工作中和生活中都会碰到意外或者不顺心有压力的情况。心理医生也难免会失恋等等。

平时倾听太多负面情绪

心理医生为他人排解心理问题,倾听他人的烦恼,这些负面的东西有可能会唤起甚至激发他们在之前的生活中经历过的负性事件,从而带来心理问题,或者感到疲惫,力不从心,“正能量”供应不足。这也是在进行心理干预时要十分注意的。


当心理医生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不是失恋,压力大这类不太严重的问题了。很有可能是抑郁症,癔症,人格障碍这类严重疾病。

逃避

明白自己有什么问题,但是逃避面对,逃避认清解决问题,宁愿让自己在痛苦中沉沦,窒息。这时候就需要其他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自己无能为力

人最难看清认清的就是自己,当心理医生自己有心理障碍的时候,那些面对病人的理智与专业就好像消失了一般,对自己的问题无从分析,无法下手,更别提对症下药了。

不管你是什么职业,还希望谨记这点:自己永远不会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当发现有心理障碍时,还需及时从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当然会的。心理医生其实跟普通人都是一样的,都会有七情六欲的时候。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也会感到心情低落或者是压抑。并不是只要是心理医生都代表有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情绪管理能力。有一些心理医生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选择离开这个行业,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每天接触的个案实在是太压抑了,而这种压抑的心情会影响到她的正常生活,为了避免自己的生活因此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是,他们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也是情理之中,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力的问题。如果他们选择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的话,也会有相应的措施,让他们适当的排解心中的苦闷。每一个心理医生都会有自己的督导,并且定期向他们报告自己在接案的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心理医生也是需要有情绪发泄的疏导口的,不然怎么把每天所接收到的负面情绪发泄出去呢?另外,心理医生们可能还会通过某一些自救的方式来开导自己,比如他们会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去做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以此来宣泄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又或者是他们会通过旅游的方式,让自己散散心,去接触那些自己的事情等等,这些都是有效缓解自己的工作给自己带来消极反应的方法。最后,心理医生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不要把他们看作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们该经历的情绪反应和正常人都是一样的,这是处理的方式可能会有不一样罢了。


Miss张小豆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吴琼燕:心理医生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遇到的各种烦恼、困扰、痛苦、快乐、平静。

以下来自于我上课时,心理学老师们讲自己: 一位老师说:“我有洁癖,在给来访者做心理咨询时,最常见的是来访者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我其实心里挺难受,但只能忍着。”

另一位老师说“我自己就很自恋的......”说完调皮地笑笑。

生活中心理医生也是常人,看到冰箱的馒头发霉了也会发火,见老公不做带娃也会生气,也有因为对声音敏感而睡不好觉的时候...... 他们说自己也是普通人。

心理医生在自己遇到问题时是否会给自己开导?

是的,而且他们擅长搞定自己、让自己舒坦。

例如觉察自己有情绪时,会锁定情绪,软化情绪,探索内心深处是什么引发了情绪,也会写下多种不同解读,也给予自己内心的小孩安抚。他们也做冥想、静观、管理情绪的ABC情绪疗法等功课。

心理咨询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客观、价值中立,心理咨询师(医生)自己心理畅通后,才能客观地、价值中立地为分析案例,并很好地为来访者(客户)服务。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咨询师或医生综合运用心理学的各种原理、方法、技能、测试,陪伴和引导来访者(客户)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改变,实现疗愈。

心理医生(咨询师)是手持蜡烛、帮助人们打开心灵房间的天使,打开一扇门,就引进一束光,打开一个神奇、美丽的新世界。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但是,就像是医生无法给自己开刀一样,心理咨询师在遇到某些心理问题的时候也同样是无法自我开导的,所以,每一个心理咨询师也会有自己的上级督导师,而他们的责任,则是在咨询师自身受到心理问题困扰时,为他们而服务的。但是,更多时候,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是较高的,同时,想要成为一名合理的心理咨询师,学历、咨询技巧等等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咨询师自身的价值观、情商水平和心理健康程度要高,并且,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够在这样的一份工作中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咨询师擅长将不良情绪化解在摇篮之中

人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问题,平时积压的不良情绪是主因之一,而在咨询过程中,来自来访者的经历,咨询师需要去分担的压力,自身问题等等都是造成负面情绪的产生。所以,既然是心理咨询师,那么,我相信他们也是十分清楚的,心理抗压性并不是靠着负面情绪的一次又一次的忍耐后成长的,而是靠着合理的情绪宣泄以及对事物的客观理解对自身的不断考量后而去逐渐积累起来的。


相比外界的条件,人格健全才是一个人是否能够担任心理咨询师的基础条件。

同时,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也并不是无限度的接纳来访者的,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心理咨询师也是要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这样才能更好地调节自身。

我想,这就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别人也能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所需要具备的。


心理学了个啥

会。人们在聊天开玩笑的时候,经常会说到一个词“职业病”,比如,当老师的人,他们的职业病就是好为人师,喜欢对他人的不良行为指指点点。比如,做医生的人,他们的职业病就是关注健康,喜欢对他人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教育指导。同样的,心理医生的职业病就是会关注心理活动,关注他人的,关注自己的,这是一种不自觉、全自动、无意识化的行为,基本不受心理医生本人的意志所控制。也就是说,这些行为是不经过脑子的。比如我自己感到紧张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深呼吸,而深呼吸属于一种简单的心理放松方法。
在生活当中,心理医生会经常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技术用在自己身上,一方面,可以自己给自己开导,另一方面,实践出真知,就像神农尝百草一样,自己尝试过了才更会知道,这个方法,在用给来访者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细节。举个真实的例子,一般害怕女性的男性:抱怨情况为什么是这样、自责自己真没出息、向困境妥协就这样吧……周而复始的抱怨、自责、难过。而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做法是:给自己布置任务,每天找女性搭讪。逐渐克服了恐惧,解锁了人生新体验。这里,艾利斯给自己用的心理学方法就是行为主义疗法当中的“暴露疗法”,也叫“满灌疗法”,其具体操作就是:怕什么来什么,为的是体验“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最怕的怕(与陌生女性讲话)我都经历了,其他的(与一般女性讲话)还算什么呢?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赵咪咪


暖心理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有情绪有感官,有行为意识,有潜在情愫。当很多情感堆砌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没有适当的释放渠道,久而久之就会压抑,有的闷葫芦能找到自我安慰的正能量,有的闷葫芦也不断地内部增压,等到压力缩到一定程度时,人的精神也就崩溃了,这时候就该心理医生上场了。





心理疾病有时候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一个人得了“失心疯”,究竟是好是坏?也许对于病人本身是一种解脱吧,此后再无喜怒哀乐,不用再睁眼看这人情冷暖。心理医生也是人,只是他的心理肌肉比我们更强健!但是一旦他们也得了类似疾病,那更是一场灾难,他自己也开导不了自己!


一条享乐鱼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我在心理培训班第一天上课的情景。

教授问我们,“你们学习心理学,为了什么?”大多数同学回答,“为了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教授对这种回答并不满意,摇了摇头,严肃地告诉我们,“学习心理学首先是帮助自己。”看我们一脸迷惑,他接着说,“一个人,只有自己心理健康,才能帮助他人。如果自己的心理都不健康,都不知道怎么调节,拿什么去帮助别人。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从业人员,更要学会合理开导自我。”

看到这里,我相信这位朋友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等人,在不良情绪稍有苗头时,就能及时把它们扼杀在摇篮之中。我们平常人学点心理学也能调节自己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