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是哪條河,湖南湖北是哪個湖,山東山西是哪個山,廣東廣西是什麼廣?

穿短褲的噴子

“兩湖兩廣兩河山,青藏五江福吉安。 川遼雲貴寧甘陝,還有內臺北上天。”其中“兩湖兩廣兩河山”含義是什麼?

一、河南河北是哪條河?

河南與河北的“河”——黃河,河北全部位於黃河以北,而河南大部分地區位居黃河之南,但仍有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之北。

最早的分界也是對比正統的分界,是唐代開端的河南道和河北道,以黃河為界。此後沒有相關的分界區分,與黃河沒有很大的聯繫,唯一的區別是現在河南省的安陽市所轄規模,鄴州、磁州等地名區分當前的河南河北界。

只到解放後劃定現在的省界漳河。這是歷史不斷的變革以及黃河改道的結果,這也是中國歷史悠久的見證。

二、湖南湖北是哪個湖?

湖南和湖北的“湖”——洞庭湖,洞庭湖,位於長江中游與湘江交匯處,岳陽之側,浩瀚的湖面是長江的優良“蓄水池”、調洪行洪區,湖南湖北正是由此而得名。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端;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端;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三、山東山西是哪座山?

山東與山西的“山”——太行山脈,這是毫無疑問的,太行山脈今為山西與河北的交界上,這是歷史不斷調整的結果,山東在歷史的進程中西邊的土地不斷在丟失。

因此造就了山東山西不再接壤。但太行山脈還是成為了山東山西共同的“山”。那麼更久遠的古代時山東指代的是什麼吶?

山東一名由來已久,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春秋戰國時代,無論是史書還是歷史劇中常常提到的山東,卻是指的崤山之東。

因為春秋時期,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只有秦國世居崤山函谷關之西,而其餘六國均位於崤山之東,並稱山東六國。

當時山東六國禮樂昌盛,文化發達,而秦國落後,因此有山東士子不入秦,而商秧改變了這一格局並帶領秦國走向了富強之路。

最後西邊的秦國統一了山東六國。這裡的山東指的是崤山之東。面積包括了大半個中國。而非今山東。

四、廣東廣西是哪個廣?

廣東與廣西的“廣”——廣信,廣是一個城市名,古時稱為廣信,現在叫做梧州,在廣東廣西省界邊的廣西境內,今梧州萬秀區管轄內。

古代為什麼把梧州叫做廣信呢?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揮師南下,把兩廣及東南沿海一帶納入版圖,設置桂林、象郡以加強管理。

到了漢朝,漢武帝為加強對南蠻的控制,在梧州設郡,命名為廣信郡,目的是要"廣佈威信",因取首尾二字,名為廣信。

到了唐代,為強化中央管理,把全國分為十道,梧州以東為廣南東道,梧州以西為廣南西道。

到了元代,把全國分為十五路,梧州以東為廣南東路,梧州以西為廣南西路。

到了清朝分別設置了廣東省、廣西省,廣東廣西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漢武帝至三國末年,幾百年期間,廣信一直都是交州首府所在地,是整個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廣東廣西便來於此。

中國今天的行政區劃,多起始於兩宋時期,完善於明清時期,基本定型於民國和新中國初期五六十年代。其後調整很少,除海南省的設立和重慶市的設立發生在上世紀末。其餘基本保持不變。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河南河北—--黃河

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南:簡稱豫,取地處黃河以南之意。唐代將黃河之南、淮河以北的地區劃歸河南道管轄。元代稱河南行中書省,明代稱河南布政司,清代稱河南省。有關的河流:黃河。

湖南湖北----洞庭湖

“湖”:洞庭湖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構造 湖。湖區位於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介於北緯28□30′ ~30□20′,東經110□40′~113□10′。湖區面積1.878 萬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內湖1200平方 公里。

湖北(鄂):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

湖南(湘):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設湖南節度使,始出現湖南一名。宋置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元明兩代設湖南道。清代設置湖南。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

山東山西—太行山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東、廣西-----廣信

知道廣東、廣西的界分標誌之“廣”在哪裡的人,恐怕不是很多的。有專家曾經在廣東封開縣和廣西梧州考察的時候,從《水經注》知道這裡正是桂江與賀江“入鬱”(西江)的地方,即西漢時的“廣信”,是當時統轄嶺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據漢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統一嶺南時所下的聖旨:“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中取出“廣信”二字命名;後來以此為界,廣信之東為廣東,廣信之西為廣西,這即“廣”之由來。“廣”字雖出自聖旨,但實是指桂江與賀江入匯西江之地域,故其內涵是兩江交匯的意思,這也是中國早有水文化意識的一個體現和佐證。 宋朝建立,統一中國,設置廣南東路與廣南西路。廣南西路,包括今廣西全境、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廣西"之名即始於此。廣西曾發生過儂智 高反宋戰爭。儂智高扼崑崙(崑崙關),佔邕州(今南寧),建立南天國。皇五年(公元1053年),北宋王朝平定這次戰爭後,便把廣西分為邕、宜、融三路,官署設桂州(今桂林),亦稱靜江府。 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遺產君

古代經常會以一些山河江湖的位置命名地名

河南河北 這裡的河當然指的是黃河 但事實上 河南有一部分是在黃河北面的這些都是古代留下的地名 和現在的方位都有一定的差距

河南道與河北道

從名稱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黃河。河南,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對出現,始於唐朝李世民時期。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置十道,河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南,故名;河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北,故名。但在唐朝前期,道屬於監察區名稱,所以河南道和河北道的轄境都比今天大的多。

作為界河的漳河



從分界線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漳河,上游發源于山西長治,下游作為界河在經過區段劃分河北省與河南兩省邊界。公元前422 年,魏文侯以西門豹為鄴令(鄴地遺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的鄴鎮)。西門豹治鄴,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西門引水渠最為歷代人民所稱道,當地人民在漳河右岸修“西門祠 ” 紀念他。三國初期,建安 9 年,曹操大敗袁紹,佔據鄴城,後為三國魏之首都。曹操以鄴為根據地,為向北方戰爭運糧,於建安 18 年,曹操組織修復了漳河十二渠。

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因洞庭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說,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積,洞庭湖的面積現在只有解放初期的60%左右。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南岸;春秋戰國時屬楚國,秦分二郡,漢屬荊州。唐分歸兩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稱湖南。宋為兩路,元、明設湖廣行省,清置湖南省。因湘江縱貫省境,故簡稱湘。省會長沙。
而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北岸。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之地。秦統一後,楚地為避秦始皇父親名“子楚”諱,遂以荊山之“荊”改稱之。後湖北多稱荊,有時合稱荊楚。漢屬荊州。北宋置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因地處洞庭湖以北,始稱湖北。元代屬湖廣行省。明代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年間,改為湖北省,沿襲至今。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簡稱鄂。省會武漢。
故此,劃分湖南,湖北的湖是洞庭湖。


山東山西的山是指 太行山脈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東為太行,西為呂梁。電影歌曲《人說山西好風光》中唱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太行山是山西與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東是河北而不是山東。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覺得還可以,懇請大家點贊!

小胖尬聊

從名稱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黃河。河南,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對出現,始於唐朝李世民時期。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置十道,河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南,故名;河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北,故名。但在唐朝前期,道屬於監察區名稱,所以河南道和河北道的轄境都比今天大的多。







從分界線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漳河,上游發源于山西長治,下游作為界河在經過區段劃分河北省與河南兩省邊界。公元前422 年,魏文侯以西門豹為鄴令(鄴地遺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的鄴鎮)。西門豹治鄴,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西門引水渠最為歷代人民所稱道,當地人民在漳河右岸修“西門祠 ” 紀念他。三國初期,建安 9 年,曹操大敗袁紹,佔據鄴城,後為三國魏之首都。曹操以鄴為根據地,為向北方戰爭運糧,於建安 18 年,曹操組織修復了漳河十二渠。




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之前,湖北與湖南還是一個省,稱為湖廣省。湖廣地區在先秦時,還是一大片湖泊,名叫雲夢澤,比今天的鄱陽湖、洞庭湖加起來還要大許多。後世湖區範圍不斷收縮,在今天兩湖之界,形成洞庭湖。

戰國至西漢,人們是以崤山(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南)或華山(今陝西省華縣東)為界來區分山東、山西地區的,當時的“山西”,是指函谷關以西地區,主要是指以秦都咸陽、漢都長安,即今陝西省西安市為中心的地區;當時的“山東”,主要指函谷關以東的黃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山西地區),有時也泛指戰國時期秦國以外的六國領土。到了東漢,開始以太行山為界劃分山東、山西,東漢光武帝曾稱讚大將鄧禹“斬將破軍,平定山西”,即是指今天的山西省地區。這種變化,是與國都的位置相關聯的,西周、秦、西漢的國都皆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附近,對於這裡的人來說,華山或崤山以東的平原地區便是山東;東漢的國都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故以其北面的太行山脈作為地理座標,以劃分山東、山西。後來地區的界線日益準確,便以“山西河東”來指今山西地區。




廣東廣西的廣字則不是這麼回事。原來在西漢時期,當時統轄嶺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據漢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統一嶺南時所下的聖旨:“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中取出“廣信”二字命名;後來以廣信為界,廣信以東為廣東,廣信以西為廣西。此即“廣”字的由來。位於現今廣西梧州、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即西江與賀江交匯一帶。


雲行雨見聞

我國曆史悠久,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長治久安的朝代之外,還有夾雜了很多戰亂和割據的時期。很多地方的名字在歷史過程中變來改去的,歷朝歷代對於行政區域劃分的差別也是很大的(明清時期的區劃跟今天的比較接近)。各朝各代對一級行政區的叫法也有變化:秦漢隋均稱為“郡”,唐為“道”,宋稱“路”,元明開始叫做“省”(明朝時也曾改“省”為“布政使司”,清之後又改回“省”)。

回到原題。河南河北是哪條河,湖南湖北是哪個湖,山東山西是哪座山,廣東廣西又是什麼廣呢?

河南河北的河是黃河。也有反對的說法,因為嚴格來說,黃河並不是河南河北兩省的分界線——河北省全境都在黃河以北;而河南省則是大部分區域在黃河以南,只有安陽等小部分區域位於黃河以北。但我個人不是很認同這種以河分界的理解,因為河南河北的行政區劃稱謂是有歷史原因的。“河南”一稱始於西漢的河南郡,“河北”一名則始於唐朝。唐朝用“道”來劃分國土疆域,境內共設15道行政區,其中就有河南道和河北道。不過當時這兩道的轄區可要比現在這兩個省的範圍大得多~~

湖南湖北的湖是洞庭湖。“湖南”的叫法早於“湖北”,始於唐朝。剛才說過唐朝的15道行政區域劃分,當時湖南一帶屬於大唐的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因設有“湖南觀察使”而有了“湖南”的叫法。到了宋朝,一級行政區的劃分有了變化,稱謂也從“道”改為“路”。在宋朝最初的15路里就有“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到了明朝,湖南和湖北都屬於“湖廣省”;清朝又將明“湖廣省”再次分開,洞庭湖的南邊為“湖南省”,洞庭湖的北邊為“湖北省”,沿用至今。

山東山西的山,有些分歧,一說太行、一說崤山。雖然比較公認的是太行山,但太行其實隔開的是山西和河北;山東雖然算得上是在太行山東邊,但卻跟太行山並不挨著。這是怎麼回事呢?“山東”和“山西”最初是對某一片區域的泛指:西漢之前,“山西”是指函谷關以西的地區、“山東”則是指函谷關以東的黃河流域,譬如戰國時期的“山東六國”指的就是函谷關以東的六國;東漢則以太行山為界劃分山東與山西,這兩個稱謂也並不是行政區的名稱。今天的“山西”大部分地區在唐朝屬於河東道、宋屬河東路,元代設為 “河東山西道”,明清時期開始叫做“山西省”。今天的山東省一帶,是先秦時的齊國和魯國,唐朝時屬河南道和河北道,在宋則屬京東路,金時改京東路為山東路,這是“山東”第一次作為行政區的名稱來專指齊魯大地,直到今天。

廣東和廣西的廣,指的是古時候的“廣信”,也就是今天廣西梧州和廣東封開一帶。漢武帝曾 “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並取此聖旨中的“廣信”二字為地名,設立交趾刺史部,用來管轄嶺南九郡。後來就以此為界,廣信之東為廣東,廣信之西為廣西。廣東和廣西作為行政區的名稱,始於宋朝的廣南東路與廣南西路。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元代為廣東道、明清為廣東省,直到今天。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路,包括今天的廣西全境、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元代將廣西路併入湖廣行中書省,元設廣西行中書省,明清為廣西省至今。

歡迎大家補充和指正!


長腿叔叔

河南河北哪個河——黃河

河北省,簡稱“冀”,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

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

河南省,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6項2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3處。

湖南湖北哪個湖——洞庭湖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省境絕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稱湖南;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

,故名湖北。

山東山西哪座山——太行山

山西,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

廣東廣西是什麼廣——廣信

廣信,是漢武帝平定南越王國後,到三國孫權時期的交州首府,皇帝下旨“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廣信由此而來。

廣東、廣西之名即由此得來。


摩擦的火柴人

中國省級名稱歌

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 四西二寧甘陝,重海內臺北上天。港澳迴歸在南邊。

中國的34個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兩湖兩廣兩河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和山西)

五江雲貴福吉安(江蘇、浙江、江西、黑龍江、新疆、雲南、貴州、福建、吉林和安徽)

四西二寧青甘陝(四川、西藏、寧夏、遼寧、青海、甘肅和陝西)

重海內臺北上天(重慶、海南、內蒙古、臺灣、北京、上海和天津)

港澳迴歸在南邊(香港、澳門)


歸隱田園2

河南河北

顯然,河南河北里面的河指的是黃河,現在以漳河為界(有人提出現在河南有一部是在黃河北面,覺得這個河不是黃河,而是漳河,但漳河只是現在兩省的分界河,在解放前,河南在黃河以北的部分叫平原省,後來併到河南省的,另外河南河北的概念很早就有了,不是現代才有的,古時,說河,主要講黃河,說江主要指長江,得名與分界河是兩種概念,再者行政區域是經常發生變化的。如果說現在以現代概念為準,那麼廣東廣西的廣信,現在根本就不在了。那要如何說?)

湖南湖北

顯然,湖南湖北,是以洞庭湖作為分界的。

山東山西

顯然,山東山西,是以太行山作為分界的。

廣東廣西

這個問題就比較難呀,前面的是河,湖,山這種天然的分界,那麼廣又是什麼呢。

廣是取自廣信,那麼廣信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個是跟漢武帝有關的,我們知道在秦的時候,秦軍有一支部隊開到南方,這個部隊的首領叫趙佗,他趁機在南邊建立了南越國,後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南越國被漢所滅,漢武帝下詔: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那麼官員們就從中拿出了兩個字,廣與信合成廣信做為交州的治所。

到了宋朝的時候,廣東廣西都屬於廣南路,為了方便管理,他們就以廣信縣為界,廣信以西呢為廣南西路,也就是現在的廣西省,廣信以東呢為廣南東路,也就是現在廣東省了。廣信就是現在的廣西梧州市。


歷史簡單說

河南河北 這裡的河當然指的是黃河 但事實上 河南有一部分是在黃河北面的這些都是古代留下的地名 和現在的方位都有一定的差距

河南道與河北道

從名稱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黃河。河南,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對出現,始於唐朝李世民時期。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置十道,河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南,故名;河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北,故名。但在唐朝前期,道屬於監察區名稱,所以河南道和河北道的轄境都比今天大的多。

作為界河的漳河

從分界線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漳河,上游發源于山西長治,下游作為界河在經過區段劃分河北省與河南兩省邊界。公元前422 年,魏文侯以西門豹為鄴令(鄴地遺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的鄴鎮)。西門豹治鄴,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西門引水渠最為歷代人民所稱道,當地人民在漳河右岸修“西門祠 ” 紀念他。三國初期,建安 9 年,曹操大敗袁紹,佔據鄴城,後為三國魏之首都。曹操以鄴為根據地,為向北方戰爭運糧,於建安 18 年,曹操組織修復了漳河十二渠。

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因洞庭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說,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積,洞庭湖的面積現在只有解放初期的60%左右。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南岸;春秋戰國時屬楚國,秦分二郡,漢屬荊州。唐分歸兩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稱湖南。宋為兩路,元、明設湖廣行省,清置湖南省。因湘江縱貫省境,故簡稱湘。省會長沙。

而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北岸。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之地。秦統一後,楚地為避秦始皇父親名“子楚”諱,遂以荊山之“荊”改稱之。後湖北多稱荊,有時合稱荊楚。漢屬荊州。北宋置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因地處洞庭湖以北,始稱湖北。元代屬湖廣行省。明代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年間,改為湖北省,沿襲至今。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簡稱鄂。省會武漢。

故此,劃分湖南,湖北的湖是洞庭湖。

山東山西的山是指 太行山脈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東為太行,西為呂梁。電影歌曲《人說山西好風光》中唱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太行山是山西與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東是河北而不是山東。

廣東廣西的廣指廣信,也叫廣南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對於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東山西的得名緣由,網友們已經回答得很清楚了,但對於廣東廣西的廣,我還要補充一下。首先,要搞清楚廣是什麼?廣是一個城市名,古時稱為廣信,現在叫做梧州,在廣東廣西省界邊的廣西境內,古代為什麼把梧州叫做廣信呢?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揮師南下,把兩廣及東南沿海一帶納入版圖,設置桂林、象郡以加強管理。到了漢朝,漢武帝為加強對南蠻的控制,在梧州設郡,命名為廣信郡,目的是要"廣佈威信",因取首尾二字,名為廣信。到了唐代,為強化中央管理,把全國分為十道,梧州以東為廣南東道,梧州以西為廣南西道。到了元代,把全國分為十五路,梧州以東為廣南東路,梧州以西為廣南西路。到了清朝分別設置了廣東省、廣西省,其名一直沿用至今。

山東 山西 山指的是太行山 、湖南湖北 湖指的是洞庭湖 河南河北 這裡的河當然指的是黃河 但事實上 河南有一部分是在黃河北面的 這些都是古代留下的地名 和現在的方位都有一定的差距 。

廣”,其實是指西江江邊的一個古代交通樞紐“廣信”,廣信以東就是廣東,廣信以西就是廣西。

廣信,是古代兩漢時期的交州首府,位於現今廣西梧州、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即西江與賀江交匯一帶。經專家、學者考證確認,自公元前106年起,廣信作為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前後歷經300多年,被譽為“嶺南古都”,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的最早發祥地。

其實廣東、廣西之名始於宋代,都是以著名的廣信縣為分界線。廣信以東,謂之廣東;廣信以西,謂之廣西。宋置廣南東路、廣南西路,簡略而成廣東、廣西。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三級。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廣東大部分屬廣南東路,“廣東”即廣南東路的簡稱。清蒙起鵬撰寫《廣西通志稿·地理篇》,考證廣西得名之義,引清經學家江藩的論述,頗為詳當。江藩是一位淵博的學者,他論據充足,有說服力,錄之以為本文的小結:兩廣之分始於宋,源於廣信。“廣東、廣西,輿地堵書不言得名之義,或雲粵東在湖廣之東,粵西在湖廣之西,故名廣東、廣西,無明之可證。竊謂廣者,指廣信言之也。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蒼梧郡廣信。劉昭注:漢官曰:刺史治’。

1、河南、河北以黃河為界

河北河南最初是以黃河而得名,由於黃河的多次改道,所以會有黃河以北仍然有河南的地方的情況.,現在省界是清漳河,也就是從河北過漳河橋就是河南了。

最早的分界也是比較正統的分界是唐代開始的河南道和河北道,以黃河為界,此後沒有相關的分界劃分,與黃河沒有很大的關係,唯一的區別是目前河南省的安陽市所轄範圍,鄴州、磁州等地名劃分當前的河南河北界。只到解放後劃定目前的省界漳河。

2、山東、山西以太行山為界

山東、山西以太行山為界(古代的所謂山東山西是指崤山以東和崤山以西,包括的面積廣闊的多,與今天的山東山西不一樣!)

山東作為地理名稱始於戰國時期,當時,泛指太行山以東的地區。山東作為政區名稱,始於金代(公元1115——1234)。元朝(公元1206——1368)置山東道,明朝(公元1368——1644)設山東布政使司,形成與今天山東省大體相同的版圖,大部分縣名沿用至今。清朝(公元1616——1911)正式設山東省,治所在濟南府。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次調整,山東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區劃。山東省現轄17個市,139個縣、縣級市和市轄區。

3、湖南、湖北以洞庭湖為界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4、廣西、廣東以嶺南山中段分界

廣西古時屬"百越"之地,居住的先民是"百越"中的西甌、駱越,蒼梧三支部族。秦朝統一中國後,在這裡設立了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三個郡制,並於此前(公元前219年)開通了靈渠,連接長江流域與珠江及南流江水域,為廣西后來成為中原物資的出海通道打下了基礎。

宋朝建立了以後,於公元971年統一嶺南地區,,在今天廣西和廣東、海南部分地區設置行政區劃於南路,並以嶺南山中段分界,嶺東為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廣東",嶺西為廣南西路,簡稱“廣西”。

評論

洛夕陽啊37分鐘前

7贊

河南河北中的是黃河或漳河,湖南湖北中的湖是洞庭湖,山東山西的山是太行山,廣東廣西中的是廣南的東和西。

河南 河北

從名稱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黃河。

河南,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對出現,始於唐朝李世民時期。

從分界線上來說, 作為界河的漳河 ,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漳河,上游發源于山西長治,下游作為界河在經過區段劃分河北省與河南兩省邊界。

湖南湖北

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因洞庭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說,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積,洞庭湖的面積現在只有解放初期的60%左右。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南岸;春秋戰國時屬楚國,秦分二郡,漢屬荊州。唐分歸兩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稱湖南。因湘江縱貫省境,故簡稱湘。省會長沙。

而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北岸。因地處洞庭湖以北,稱湖北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簡稱鄂。省會武漢。 故此,劃分湖南,湖北的湖是洞庭湖。

山東山西

山東山西的山是指 太行山脈 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山西東為太行,西為呂梁。

太行山是山西與河北的交界,太行山以東是河北而不是山東。

廣東廣西

廣東廣西的廣指廣信,也叫廣南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

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兩湖兩廣兩河山,青藏五江福吉安。 川遼雲貴寧甘陝,還有內臺北上天。 說話國的30個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市),據說是是老周編的。兩湖兩廣兩河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和山西)五江雲貴福吉安(江蘇、浙江、江西、黑龍江、新疆、雲南、貴州、福建、吉林和安徽)四西二寧青甘陝(四川、西藏、寧夏、遼寧、青海、甘肅和陝西)還有內臺北上天(內蒙古、臺灣、北京、上海和天津)

2.湖南與湖北中間的“湖”:洞庭湖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構造 湖。湖區位於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介於北緯28度30′ ~30度20′,東經110度40′~113度10′。湖區面積1.878 萬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內湖1200平方 公里。

鄂: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

湘: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設湖南節度使,始出現湖南一名。宋置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元明兩代設湖南道。清代設置湖南。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

3.山東與山西之間的山為“太行山”

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4.知道廣東、廣西的分界標誌之“廣”在哪裡的人,恐怕不是很多的。有專家曾經在廣東封開縣和廣西梧州考察的時候,從《水經注》知道這裡正是桂江與賀江“入鬱”(西江)的地方,即西漢時的“廣信”,是當時統轄嶺南九郡的“交趾部”首府所在地,是依據漢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統一嶺南時所下的聖旨:“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中取出“廣信”二字命名;後來以此為界,廣信之東為廣東,廣信之西為廣西,這即“廣”之由來。“廣”字雖出自聖旨,但實是指桂江與賀江入匯西江之地域,故其內涵是兩江交匯的意思,這也是中國早有水文化意識的一個體現和佐證。

宋朝建立,統一中國,設置廣南東路與廣南西路。廣南西路,包括今廣西全境、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廣西"之名即始於此。廣西曾發生過儂智 高反宋戰爭。儂智高扼崑崙(崑崙關),佔邕州(今南寧),建立南天國。皇五年(公元1053年),北宋王朝平定這次戰爭後,便把廣西分為邕、宜、融三路,官署設桂州(今桂林),亦稱靜江府。

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南河北是黃河

湖南湖北是洞庭湖

山東山西是太行山

到底哪種說法正確呢?廣大朋友們說說你的看法!


謝勇龍

河南河北是黃河





湖南湖北是洞庭湖






山東山西是太行山





廣東廣西是廣南

據說廣州這個名字是從孫權時代第一次出現的,是指南方這塊地區,相當於現在的省。



宋朝時的兩廣這塊地方,稱為廣南路。宋太宗時代,廣南路被分成了兩部分,以廣信(梧州)分界,東邊的叫廣南東路,西邊的叫廣南西路。



再到元明清時代,實行省制度,廣南東路簡稱為廣東,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這就是今天廣東省、廣西省名字的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