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國聯合英國發動的莫爾達德月28日政變?

芩湮

1953年發生的伊朗政變(又稱莫爾達德月28日政變),這次政變是美英兩國情報機關策劃的,旨在推翻伊朗民選首相穆罕默德·摩薩臺的政變,美國中情局的代號為“阿賈克斯行動”。這次政變使得沙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由立憲君主變成具有實權的政治人物,直至1979年被推翻,伊朗才結束巴列維的統治。

穆罕默德·摩薩臺在伊朗首相的任上實施了許多積極的社會改革,包括推行失業補償金制度、、提高員工福利。導致摩薩臺下臺的標誌性事件是他推行的伊朗石油業國有化的政策。

在石油國有化以前,伊朗的石油工業一直由英國掌控,摩薩臺伊朗石油業國有化的政策引起了英國的不滿,在英國軍情六處的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政變。兩國一方面要求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此時流亡海外)頒佈法令罷免摩薩臺,另一方面收買社會閒雜人員和軍官發動對摩薩臺政府的宣傳戰,這些人佔領許多地方,並導致800人喪生。隨後摩薩臺以叛國罪被捕並被判處三年徒刑,此後摩薩臺一直被軟禁家中直至逝世。在這場政變中,摩薩臺的支持者也遭到逮捕並被處死。

此次政變是伊朗和中東局勢的轉折點,第一,它制止了伊朗尋求資源自主的勢頭;第二,美英兩國得到了許多實際利益,包括伊朗的石油財富;第三,它制止了伊朗向蘇聯投靠的可能性。第四,英美兩國終結了伊朗歷史上民族主義和民主運動的發展。

同時,此次政變也造成了伊朗和中東的反美情緒高漲。1979年伊朗爆發的伊斯蘭革命和反美浪潮,廢黜了不得人心的巴列維,建立了反西方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環球網

莫爾達德月28日政變是英美情報機構與伊朗國王巴列維共同策劃的一場針對由巴列維國王(沙阿)提拔的首相穆罕默德·摩薩臺的政變。


時代雜誌刊登的摩薩臺

穆罕默德·摩薩臺1901年娶了波斯國王納賽爾丁·沙阿·卡扎爾的孫女扎赫拉·哈努姆,兩人育有二子三女。穆罕默德·摩薩臺也算一個前朝貴族。

1941年,英國在摩薩臺的幫助下迫使禮薩·沙阿·巴列維讓位予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年輕的巴列維上臺後,沿襲其父的改革路線,奉行中立,試圖在德、法、意、與英、蘇、美等國中保持平衡。英蘇為了避免伊朗倒向德國,在41年6月德國大舉入侵蘇聯之際,大舉入侵伊朗。隨即兩國瓜分了伊朗的石油資源。美國見此情景,也於第二年在巴列維的請求下派兵進入伊朗,並支持伊朗於1946年將蘇軍驅逐出境,並在12月攻佔了由蘇聯控制的阿塞拜疆省。在美國的幫助下,伊朗逐漸成為一個世俗,開化的,開放的自由國家。巴列維經過一系列的土地改革和工業化,也逐漸有了發達的景象。但因為效仿美國的言論自由,蘇聯宣揚的共產主義思想也無時無刻不在伊朗滲透。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國有化也在伊朗成了時髦先進的代表。伊朗很多人呼籲收回由英國人主導的英伊石油公司(BP的前身)開採的油田,沒收英國股份,驅逐英國工程技術人員。


伊朗國王穆罕默德和王后法拉·黛芭

巴勒維在1950年6月提拔軍官哈吉·阿里·拉茲馬拉為總理。拉茲馬拉在議會舉行前試圖遊說議員反對石油全盤國有化,他認為“伊朗無法漠視國際義務,而伊朗本身也無法單獨經營石油產業”。在發表了這種意見的四天後,拉茲馬拉被好戰的原教旨主義派系伊斯蘭敢死隊剌殺了。

1951年4月28日,伊朗議會提名摩薩臺為首相。巴列維意識到摩薩臺的聲望及政治勢力俱增,於是任命他為首相。摩薩臺出任首相後,立即將國王巴列維軟禁在王宮。5月1日,摩薩臺將英伊石油公司國有化,英伊石油公司到1993年到期的特許經營權被撤銷,其資產亦被沒收。由五名議員組成的委員會被指派到胡齊斯坦強制執行國有化的政策。兩個月後,英伊石油公司把技術人員撤離,關閉煉油設施。在收歸國有化管治下,許多煉油廠缺乏煉油所需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因為英國禁止其他國家與伊朗合作取代英國的崗位,伊朗的石油產業陷入停頓,油產量由1950年的241,400,000桶減至1952年的10,600,000桶。此次危機使伊朗的石油收益減至幾乎為零。

此時,摩薩臺的聲望雖然在城市依然很高,但在其他地區卻大幅下降。因為經濟的突然大幅下滑,造成了國家稅收驟減,民眾也開始不滿。1952年7月16日,摩薩臺運用首相的特權任命戰爭部長及參謀長時,遭到國王的堅拒,摩薩臺旋即宣佈辭職,以博得公眾的支持。

資深政治家艾哈邁德·蓋瓦姆被任命為新首相。在就職當天,他就計劃重啟與英國的磋商,以解決石油糾紛,這與摩薩臺的政策大相逕庭。摩薩德的支持者紛紛舉示威、遊行、罷工支持摩薩德。國王礙於局勢動盪,只得罷免艾哈邁德·蓋瓦姆,重新任命摩薩臺為首相,並給予摩薩臺之前爭取的軍事控制權。較以往具有更大權力的摩薩臺說服議會給予為期六個月的應急權力讓他可“頒佈任何必要的法令來獲得債務償還能力及實施選舉、司法及教育改革”。摩薩臺利用這種權力開始鞏固民主政治制度,並限制非立憲的君主權力、削減國王的財政預算、禁止國王直接與外國使節聯繫、將皇室領地轉移到國內,又將國王的孿生姐妹阿什拉芙·巴列維驅逐。 1953年1月,摩薩臺頒佈了土地改革法例,建立村議會,提高農民的生產份額,削弱了農村貴族的利益,並廢止了伊朗多個世紀以來封建的農村體制。 不過,由於受到英國的抵制,伊朗人的生活“日益貧困和不快”,摩薩臺的政治盟友亦開始破裂,政敵叢生。



巴列維與中國關係密切,是推動中國加入聯合國的重要力量。1975年5月8日周恩來會見伊朗國王巴列維的妹妹阿什拉芙·巴列維公主。

英國希望假手美國解決問題。美國起初反對英國的政策,在美國多番嘗試調停失敗後,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曾說英國“對伊朗的政策堅決且具破壞力”。到1953年初,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當選為美國總統,使美國政府對伊朗的政策產生了改變。 雖然摩薩臺曾公開過他對社會主義的厭惡,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卻向美國表示“摩薩臺逐漸傾向共產主義”,並害怕伊朗在冷戰的陰影下陷入蘇聯的勢力範圍。 隨著蘇聯的影響力擴大,英國政府擔心摩薩臺會受到親蘇政黨伊朗群眾黨的影響,英美兩國遂開始抨擊摩薩臺的政策會危害伊朗。


1952年10月,摩薩臺公然視英國為敵國,切斷了伊朗與英國的所有外交關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同意了英國首相丘吉爾合作剷除摩薩臺的要求。1953年3月,美國中央情報總監艾倫·杜勒斯制定推翻摩薩臺的計劃。 1953年4月4日,艾倫·杜勒斯同意撥款1,000,000美元用以“採取任何可導致摩薩臺倒臺的辦法”。整個行動的重點在於說服國王頒佈法令罷免摩薩臺,國王早在多個月前也嘗試過這樣做。摩薩臺察覺到針對他的陰謀,“下令召開全國公投”以解散議會,他廢除了憲法所保障的不記名投票,以確保他在公投當中獲勝。1953年8月4日,全國公投在記名投票的狀況下進行,摩薩臺贏得“99.9%的選票”。同年8月16日,摩薩臺解散議會,但他的計劃弄巧成拙,反而讓中央情報局得利。國王在1953年8月以書面法令的形式正式罷免摩薩臺,這是憲法所允許的。沙阿簽署了兩份法令,一是罷免摩薩臺,另一份則任命軍官法茲盧拉·扎赫迪為首相。1953年8月19日,一直在潛伏的國王支持者被中央情報局策動,他們由退役將軍、摩薩臺內閣的前內政部長法茲盧拉·扎赫迪和諸如沙班·賈法裡等當地強人領導,並佔據了上風。伊朗軍方亦採取行動,支持國王的坦克軍團衝入首都並炮轟首相官邸。摩薩臺在暴徒洗劫官邸之前逃離,他在翌日向法茲盧拉·扎赫迪投降,不久後被收監在軍事監獄。




沒錯,這就是巴列維時期伊朗常見的女性形象



國王巴列維在1953年8月22日返回德黑蘭,摩薩臺在不久後被軍事法庭裁定叛國,但扎赫迪和國王都同意恕免他的死罪(根據當時的法律可判處死刑),結果摩薩臺被判監三年,他被單獨囚禁在一個軍事監獄裡,直至1967年3月5日逝世。 扎赫迪的新政府很快就與外國石油公司達成協議組成財團,“大量恢復伊朗石油輸出到全球市場”,美國和英國可分享伊朗石油最大的份額。美國則資助巴列維政府,直至1979年沙阿被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



巴列維時期的伊朗美女


作為美國的盟友,是除美國外唯一一個裝備F14的國家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佈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1973年1月,在“白色革命”10週年之際,巴列維宣佈將伊朗石油資源收歸國有,其管理權也由國際財團轉歸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這一年的10月,石油危機爆發,油價從每桶1.85美元驟升至翌年的10.21美元。這對伊朗政府來說不啻喜從天降,石油收入從1972年的28億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178億美元,使得伊朗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在巴列維的努力下,伊朗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經國力強大,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蘇聯、西德、日本、法國、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和英國的“世界第九大富國”。國民富裕、男女平等、社會開明,跟以往的愚昧落後形成鮮明對比,伊朗真正完成了現代化改革。而這一段時間,親美的伊朗非常富裕、和平、寧靜、開放。



伊斯蘭革命後的伊朗女性

隨著1979年反美的霍梅尼搞伊斯蘭革命上臺,這一切也就煙消雲散了。


矛盾江湖884888

歷史上什麼社會最低級、最野蠻、最愚昧、最無知、最殘忍、最血腥?答: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的根本特徵,就是無物不姓公,不認可私權。一切公有,財富和美女優甚,乃人人流氓之社會。現時伊朗和巴列維國王執政前的社會,正是這樣的社會。莫爾達德月28日是一場亞洲光榮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