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打破“剛兌”,保本理財式微,結構性存款能否取而代之

資管新規落地後,理財產品不再剛性兌付,銀行亟需尋找保本型理財產品的繼任者。而結構性存款被認為是為銀行理財接盤的最合適之選。央行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增至9.15萬億元,僅前3個月結構性存款就已新增1.84萬億元,超過2017年1.8萬億元的全年新增規模。

資管新規打破“剛兌”,保本理財式微,結構性存款能否取而代之

去年保本理財規模、佔比雙升

“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年報數據,2017年,全市場保本理財規模達7.37萬億元,同比增速超過24%,規模和佔比雙升,說明了很多銀行在負債端壓力較大和非保本理財增長相對乏力的背景下,大力推動保本理財發展。”南京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中心的周旭媛、王強松指出,“但資管新規強調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不得在表內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未來保本理財如何轉型值得市場高度關注。”

據其對公佈相關數據的上市銀行統計,與保本理財相比,2017年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總規模超過20萬億元,但較2016年底下降了3.15%。

資管新規打破“剛兌”,保本理財式微,結構性存款能否取而代之

結構性存款風險較低

據瞭解,按照央行《存款統計分類及編碼標準(試行)》的相關規定,結構性存款是指金融機構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收益的業務產品。

“結構性存款又叫收益增值產品,從定義上來看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股票籃子價格)、商品價格(石油、黃金等)、信用、指數(股價指數、商品價格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表示。

楊榮指出,結構性存款風險較低,通常在銀行風險評級為一級或二級,整體風險低於非保本類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有五檔,由低到高依次是低風險、較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對應有些銀行的表達方式則是R1至R5)。除了低風險(R1),剩下四個等級均不保本不保息。在比較常見的理財產品裡,除了結構性存款是低風險,其他產品基本都是較低風險及以上的。”

申萬宏源分析師孟祥娟也表示,結構性存款收益率更為市場化,風險與收益介於定期存款與非保本理財產品之間,以低風險博取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優勢,並可根據風險偏好進行產品定製,收益率形式較為靈活。與定期存款相比,結構性存款的利息一般高於普通定期存款,但其收益率表現形式不一,最終實現的利息要看掛鉤資產的價格。

楊榮指出,目前市場上各家銀行推出的結構性存款的產品結構大同小異:將本金投資於本行的定期存款,將定期存款的全部或部分利息投資於期權市場,以獲得投資收益。“期權類似賭博,賭標的物的價格在某個時間點上,或者某個時間段內的數值、區間或者趨勢。賭對了,期權行權,客戶獲得額外的浮動收益;賭錯了,期權不行權,損失的也只是充當期權費的利息,並不影響客戶本金。因此,通過這樣的結構設計,得到一個保本,有時保部分收益(當銀行只把部分利息拿出來投資於期權市場時),額外還有浮動收益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楊榮表示,整體上,結構性存款為客戶提供了一個更安全但又相對高收益的投資選擇,為銀行提供了一種相對合規的並有一定吸引力的攬存方式,有巨大的現實意義,也正因如此,才會受到銀行和客戶的熱捧。

資管新規打破“剛兌”,保本理財式微,結構性存款能否取而代之

未來結構性存款“撐大梁”

“在資管新規落地,銀行理財產品變淨值型後,產品不再剛性兌付,盈虧取決於實際投資情況,對於客戶來說,轉型後的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不再有太大的差別。但與此同時,目前銀行理財的存量客戶仍多是追求剛性兌付和絕對收益的投資者。”楊榮指出,“因此,為了避免行內資產流失,銀行亟需在各類產品中選擇保本理財的繼任者。結構性存款期限靈活,可以標明預期年化利率,且利率可突破監管窗口指導的上限,是銀行理財接盤的最合適對象。”

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鋒指出,結構性存款與保本型理財在存款派生、底層資產和收益率方面有所不同。在存款派生方面,結構性存款因為本質是表內存款,受準備金率、流動性管理和貸款額度等多重管制,貨幣派生能力較弱;理財由於“資產池”和“資金池”模式,受的約束少,存款派生能力較強。就底層資產而言,他指出:“保本理財更像一個黑箱,客戶不需要也不會感興趣瞭解銀行理財產品投向的底層資產,只需比較產品期限和收益率即可。實際上,銀行保本理財的投向也十分廣泛,包括債券、非標等。而對於結構性存款,客戶則需要根據自身的認知對掛鉤期權標的進行選擇,而銀行衍生品工具也僅限於利率、匯率等。”

“作為表內吸儲工具,目前二者收益率並無太大差距。預計結構性存款監管細則出來後,銀行結構性存款整體收益率會下降,保本理財將向結構性存款轉化。”戴志鋒表示。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