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爲什麼都要打破「剛兌」?現在終於明白了

很多朋友經常聽到有關金融理財產品“剛兌”、“去剛兌”的媒體報道,今天來和大家聊聊什麼是“剛兌”,以及為什麼要打破?

理財產品為什麼都要打破“剛兌”?現在終於明白了

什麼是“剛兌”

“剛兌”則是剛性兌付,即:你投資了一個理財產品,到期後該金融機構或平臺會照常兌付給你本金和收益,就算有風險也會兜底。

簡單來說就是:保本保收益。目前,在理財市場上,剛性兌付在兩個領域廣泛存在:

第一,銀行理財和信託產品理財:以信託為例,產品到期後公司必須如約給投資人兌付本金和收益,如果發生違約兌付不了怎麼辦?兩種兜底辦法:

①信託公司利用自有資金給投資人兌付本金和收益;

②找第三方資產管理公司接盤,兌付本金和收益。

注意: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必須剛性兌付,這只是行業的不成文規定。

第二,p2p網貸平臺:你在平臺投資了一個標的,如果到期後借款人無法按約償還,平臺或第三方合作會先行墊付投資者本金和收益。

剛性兌付已經漸漸成為過去時,今後將要面對的是“去剛兌”(打破剛性兌付)的時代。

理財產品為什麼都要打破“剛兌”?現在終於明白了

為什麼要“去剛兌”呢?

主要原因是因為:剛性兌付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投資人要學會承擔風險,而不是要金融機構去承擔。

第一,從銀行理財和信託產品理財的角度來說,金融機構的每一次兜底,都是掩蓋了一部分風險,而且資產管理業務是不在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內,遊離於監管之外的。時間一久,風險就會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很可能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後果很嚴重。

“去剛兌”可以提升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風險暴露出來才能發現不同信用主體的價格,好的企業以低價融資,不好的就要承受高價,這樣才能合理配置資金的流向,提升資源配置。

理財產品為什麼都要打破“剛兌”?現在終於明白了

第二,從p2p網貸平臺的角度來講,p2p的典型特點是:高收益、低門檻、低風險,收益高的同時還有平臺兜底。所以,短短几年時間就湧現出幾千家p2p平臺,有的平臺交易規模上千億,吸收了大量社會閒散資金。

而p2p的資金主要都投向了個人消費、股市、樓市,甚至平臺自融或關聯企業融資。社會大量資金流向這些個人和企業,導致了金融風險的進一步加大。

所以,去剛兌勢在必行,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今天只分享生活中常見的銀行理財、信託及p2p。以後這三類理財產品都會去剛兌,大家投資的時候就要注意了,不要還想著保本保收益。

同時,作為投資者,我們也要學習一定的專業理財知識,提示自身風險防範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