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理財子公司獲批,脫鉤“剛兌”的理財今後風險會更大?

2月15日,銀保監會正式批准中國工商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國內又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誕生。

如今在去剛性兌付的背景下,很多人問:是不是“風險自擔”的理財時代真的要來了,虧了也只能自認倒黴?

工行理財子公司獲批,脫鉤“剛兌”的理財今後風險會更大?

過去喊的脫鉤“剛兌”,都像“狼來了",投資者其實沒感覺

過去,銀行理財、尤其是低風險品種,雖然也強調“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但畢竟兌現本金收益的時候多,投資者心裡其實默認了它基本等於“沒風險”、“銀行總會想法子兜底”,不像股市,盈虧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理財要是真的出點岔子,哪怕是收益比預期低上一些,投資人心理上恐怕還一時接受不了。

在工商銀行此前發佈公告信息中稱:設立全資子公司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範圍為:

  • 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
  • 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
  • 理財顧問和諮詢服務;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

此前,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已獲批設立理財子公司。

工行理財子公司獲批,脫鉤“剛兌”的理財今後風險會更大?

今後理財資金可直投股市,銀行會大舉進入股市嗎?虧了不負責嗎?

根據新規,在前期已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管理辦法”允許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

對銀行來說,這意味著理財產品投資範圍得以擴大,產品創新的空間更大;

對股市來說,將可以引入更多的長期穩定資金,投資者結構和投資風格也有望改變。

但在投資者看來,這類理財產品的風險也可能大了。

其實,新規並不意味著理財資金將立即大量入股市。在審慎經營策略下,銀行資管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可能不會快速提升。這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盈利能力、投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行理財子公司獲批,脫鉤“剛兌”的理財今後風險會更大?

買理財今後銀行“虧了不負責”?或許收益不能達成預期的情況會客觀呈現

理財子公司是新生事物,也非常注重社會口碑,對於普通投資者的風險教育更是要走得步步為營。比如我最近自己購買的一款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已經不顯示“業績比較基準”或年化收益了,按淨值推算,年收益可能在4%左右,其實是低於目前銀行現有版本理財產品的,這也是為了避免給投資者的心理造成衝擊,所以一步步走的表現。

至於說今後買理財,銀行可以“虧了不負責”?——其實可以從另外一方面理解,作為理財子公司的招牌業務,如果搞砸,這種案例不要多,各大媒體都盯得牢牢的,把客戶的錢搞賠了,恐怕斷的更是理財子公司自己的未來。沒有一家子公司,會傻到把錢收進來之後,亂投一氣過把癮就死。

接下來,預測理財子公司內上架的產品,仍會偏向保守。同時適當試水預期收益較高的產品以及淨值化產品。不能達成預期的理財產品估計會有,也在情理之內,將正常的市場投資效果客觀呈現給投資人,而非貼錢買臉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