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股暴跌企業熱議教育「新規」:港股企業發展路徑該改改了

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8月15日電(記者 趙亞超)睿見教育大跌39.77%,楓葉教育大跌31.08%,新高教集團大跌32.47%,中國新華教育大跌27.15%……

2018年8月10日,中國司法部官網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下稱送審稿)。隨後在本週一13日股市開盤,市場率先表達了擔憂,各大上市教育企業股價應聲狂跌。

隨後睿見教育等多家上市教育機構發佈公告澄清影響。睿見教育稱由於《修訂草案》僅為草案形式,日後可能作進一步修訂,公司認為目前就《修訂草案》、根據建議條文或以其他方式對影響(如有)進行評估仍為時尚早。

教育股暴跌企业热议教育“新规”:港股企业发展路径该改改了

睿見教育14日發佈公告

中國新華教育集團也表示民促法條例修訂草案仍處於徵詢公眾意見階段,現階段看不到修訂草案對業務運營有重大不利影響。

在多家上市教育企業發佈公告後,14日,各教育企業股價開始回升,睿見教育在經歷狂跌39%後,也在昨日迎來16.02%的增長。但好景不長,截止今天股市收盤,教育股又迎來了集體下跌。

教育股暴跌企业热议教育“新规”:港股企业发展路径该改改了

15日股市收盤教育股又迎來全面下跌

上市教育企業:沒有超出預期,影響有限

對此,在民生教育集團副總裁左熠晨看來,政策沒有超出預期,但超出了市場和投資者的預期。他表示:“個人認為這個政策兩個條件的邏輯清晰,對營利性學校而言該承擔多少承擔多少,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道路;非營利學校堅持非營利屬性,監管更加規範,對協議控制和關聯交易的管理更加嚴格。未來非營利學校依舊享受政策優惠,例如免稅和土地免費,和最早民促法修訂的初衷、表述的原則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新政策只是把市場理解不太準確的地方澄清了一下。”

新高教集團CEO趙帥也表示集團對草案做了研究。基於地方財政對高教投入不足,從十三五、十四五的規劃來看,高等教育學位數還有較大空額,還是需要大量民辦高等教育進行補充,主旨是推進民辦教育的快速健康發展。實際操作層面,對民辦教育,特別是高教影響有限,此外還可以看出草案對併購會起到積極作用。

“對於一些非營利學校以非營利之名行營利之實,獲取高額利潤,這種情況是不可能不管的。此次送審稿體現了立法者對於民辦學校分類管理的進一步細化,更加明確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區分,加強了兩者各自的監管力度,會讓民辦教育規範發展。”國內知名教育法治專家李春光則表示送審稿讓民辦教育迴歸本身,沒有太大必要擔憂。

“不得通過兼併收購非營利學校”規定存在缺陷?

公辦學校能不能舉辦民辦學校,舉辦的話有什麼限制,這些問題在過去模稜兩可,一些依靠公辦學校舉辦的民辦學校,每年要交一筆可觀的“管理費”,因此造成了“灰色地帶”的存在。

在本次送審稿中,第七條就規定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應當經主管部門批准,並不得利用國家財政性經費,不得影響公辦學校教學活動,不得以品牌輸出方式獲得收益。

對此,華泰中小盤教育行業分析師王莎莎表示,影響的主要是獨立學院。“獨立學院是基於2003年8號文創設的一種公辦高校和民資舉辦人合作的一種辦學形式,公辦高校提供品牌、師資和管理,舉辦人提供資金,雙方進行學費分成(通常公辦學校收取學費的10%-30%為管理費)。

第七條規定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就意味著獨立學院不能選擇為營利性,只有通過轉獨設變更為獨立設置民辦高校,與公辦校母體脫離後,才能選擇為營利性。而轉獨設除了要求滿足土地、建築面積等資金能夠解決的門檻條件外,還要求民辦學校具備獨立的教研教學能力,不需要依賴公辦高校的幫助,因此在實際操作中不但需要舉辦人方的資金實力,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完成獨立化建設。”

她還預計,可能會加快現存未獨立的“校中校”尋找舉辦人成立獨立學院、以及獨立學院轉獨設的進程。可能會導致大量獨立學院牌照出售,買方對待售獨立學院轉獨設的要求提升,因此可能壓低一級市場估值,對擬併購獨立學院的買方機構形成利好。同時已具備或接近具備轉獨設條件的獨立學院項目會受到市場追捧。

此外本次送審稿中引起社會最廣泛關注的就是第十二條規定。

第十二條規定指出同時舉辦或者實際控制多所民辦學校、實施集團化辦學的社會組織應當具有法人資格,具備與其所開展辦學活動相適應的資金、人員、組織機構等條件與能力,並對所舉辦民辦學校承擔管理和監督職責。實施集團化辦學的,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

此條規定是否會直接影響原來一些營利性的學校、集團進行投資併購,乃至減緩資本化上市的步伐呢?

國金證券分析師孔多加告訴記者,第十二條等於將港股教育公司未來增長的一條路徑掐斷了,港股教育非常依賴於外延併購來提高他的營利能力的,他們一直以來走的這條路徑走不通了,未來還有什麼路徑能支撐發展呢,這個時候我們要打一個問號,是否這些公司做好了應對措施。

也有業內專家表示併購擴張之路並未完全堵死,只是併購的難度會增加。“資本市場控制一家學校也不僅有兼併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三種方式,還有合作辦學等等。新民促法出臺後,各地學校選擇營利、非營利還有三到五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的民辦學校還未明確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處於中間狀態,因此可能不受第十二條規定的限制,仍然可以被併購”。

但是在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吳華看來,這樣的法條從本身的可執行性上就存在重大缺陷。

他表示因為是送審稿,具體能不能通過還是未知數。如果你說實行集團化辦學,不可以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進行加盟連鎖,協議控制。那麼如果收購的對象是一個還沒做出營利性選擇的學校,收購的主體是集團化辦學的一個下屬機構,那麼是不是可以兼併收購。第二,我不是一個公司,就是一個個體,能不能這樣進行?在過渡期內,能不能進行併購?所以總的來說目前這項規定並不明確,存在很多問題。

專家:非學歷教育受影響小於學歷教育

在送審稿重新明確各項細節規定後,對教育行業各個賽道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據國盛證券分析認為,民促法“送審稿”對於高等教育來說,營利及資本化方面,高等教育可自由選擇分類,本次變化無實質負面影響。發展方面,併購是目前民辦高教公司主要的擴張方式,未來潛在標的在被收購之前明確營利性屬性即無政策障礙。

而對於培訓及在線教育則是規範經營,整體利好。K12課外培訓本身以營利性為主,本次送審稿對此無任何負面影響。而在大的明晰分類的背景下,只要證照符合並經營規範,K12課外資本化、投資併購及連鎖複製均將得到支持。

王莎莎則告訴記者,新民促法的逐步落地短期內會對教育板塊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和不確定性,但能為未來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認為此次市場大跌是對政策變化的過度反應,但影響幅度有限。而從長期來看,新法落地會逐漸消除政策變化這一最大的激反應,存在結構性錯殺的可能。短期來看非學歷教育受影響小於學歷教育,高等教育受影響小於K9,內生式成長優於外延擴張。

拼圖資本董事長王磊也表示目前由於條例尚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最後定稿及實施如何尚不得而知,我認為短期內會對板塊產生一定負面影響,盈利能力預期長期上可能出現一定下滑,兼併收購的進度短期內會受限於法律的未落地而受到拖累,因此需要更加關注具備內生成長能力的龍頭公司,關注非學歷教育類培訓公司及在線教育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