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崇祯要比其他“亡国之君”骂名少?

自古以来,每次改朝换代,都少不了亡国之君。如秦朝的秦二世胡亥、汉朝的汉献帝刘协、隋朝的隋炀帝杨广、唐朝的唐哀帝李柷、北宋的宋钦宗赵桓……他们千百年来背负着各种骂名,就算死了,还被人戳脊梁骨。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了。虽然,享国270多年的明朝帝国,最终败在他手上,可很少有人骂他。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赞扬崇祯皇帝勤政节俭、不好女色,也没有放任太监掌权,甚至将他在煤山自缢身亡,染上了“君王死社稷”的悲壮色彩。
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崇祯要比其他“亡国之君”骂名少?

崇祯,一个很努力却不合格的皇帝!

一、用功努力的孩子,就算考试倒数第一,也很少有人责备

崇祯就是这么一号人,很努力、很勤奋,可是智商有限、能力不足再加上家庭条件不好,断水断电的常有(天灾常有,接连大旱)。
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崇祯要比其他“亡国之君”骂名少?

而且还把那个很坏很严厉的家教给辞退了(灭阉党却不除东林), 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注定完蛋。

二、初露锋芒的崇祯,却陷入泥泞止步不前

立志成为鲁班传人的朱木匠,略带遗憾的去找老朱汇报工作了,年轻稚嫩的朱由检被迫从幕后推到了台前,成为大明公司的下一任CEO。

天真的九千岁魏忠贤,遇到了貌似无邪的朱由检,俩人眼神一交换,完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

崇祯对魏忠贤是毕恭毕敬,凡事以魏公公马首是瞻的“表现”让九千岁很满意,他的眼中,这是个听话的孩子 。

殊不知,崇祯不但不无邪,反而是十分邪 ,干净利落的收拾掉权倾天下的魏忠贤,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随后,他开始了对阉党的彻底清扫,并显露出自己卓越的政治天分面对试图浑水摸鱼的阉党,他选择严惩不贷。
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崇祯要比其他“亡国之君”骂名少?

看到给五虎五彪的定罪之后,勃然大怒的崇祯下令彻底严查,就是这样的铁腕清洗,让阉党一扫而空,仿佛给笼罩着阴云的大明王朝带来了一丝生机 ,崇祯也是这么想的,只是结果却背道而驰。

除掉魏忠贤后,大明开始一步步坠入深渊,而那个少年天子,也不再意气风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急躁、善变、固执的亡国之君这一切,跟叫做东林党的一帮人脱不了干系。

三、“诸臣误我”的感悟,来的晚了一些

清扫阉党是没有错的,只是矫枉过正导致错杀了不少大臣,留下的却并非正直之人 。

很简单,魏忠贤掌权期间固然为非作歹,却遏制了士大夫及富商阶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朝以文制武的政治特点,并将党争彻底打压(天下皆阉党,还有什么好争的)。

可是东林党的抬头,让原本赋税充足、国库充盈的局面急转直下,在官商阶层的贪婪剥削下,大明国库日渐空虚,甚至于到后来连军饷都拿不出来。
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崇祯要比其他“亡国之君”骂名少?

这是崇祯始料未及的他收拾阉党是正确的,只是随着阉党的覆灭,东林的抬头导致党争重新上演,并愈演愈烈,在明朝末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明朝的灭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比如,温体仁、周延儒之流,一门心思只知道搞权力斗争,全然不顾国家兴衰 。

再如大明最后的知名首辅杨嗣昌,打击政敌不遗余力,先后害死名将卢象升、诬陷孙传庭入狱,错失绞杀农民起义的最佳良机。

甚至说,崇祯最为喜欢的首辅魏德藻,国难捐款之时一毛不拔,待到闯王入京,愣是从家里拿出上万两现银。

更不必说那些口口声声坚决不降,坚决不南迁,却在李自成下令收容前朝官员的时候,争相前往报名以至于报名处瘫痪。

就是这些所谓饱读诗书、为国分忧的士大夫,将崇祯推入了深渊。只是等到崇祯幡然悔悟的时候,已经晚了。

四、 最尽力的亡国之君,最有骨气的人

崇祯有个特点——走的很慢。不是因为他行动迟缓,也不是故意思考人生,而是他不好意思走快了,因为一旦快了袍子就会飘起来,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衣服!


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崇祯要比其他“亡国之君”骂名少?

作为一国之君,他已经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是的,是所有!崇祯的妃子,没有珠宝绸缎,甚至不允许化妆,目的只有一个——为国家省钱不像清朝的某个皇帝,一生作秀。

崇祯是真的逼到那个份上了,他甚至都向大臣募集资金来支撑军饷了,作为一国之君,面子就这么不重要吗?在崇祯眼里,大明的天下,才是最重要的!

几乎没有什么娱乐的崇祯,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干活,而且吃得也很少,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挽救大明江山上了只是,他身边没有刘伯温,也没有魏征,只有一群一心利己、从不利人的大臣。

终于撑不住了,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绝望的崇祯敲响金钟召唤大臣议事,却一个都没有等来 。

绝望之中的崇祯,用自己朝服写下血书,自缢于景山之上 。这是大明天子的骨气,不做逃兵,也不做俘虏!

五、作为亡国之君,崇祯免不了受到诟病

比如说他做事风格急躁,先是重用袁崇焕并无条件相信,但却很快变脸处死了他,再加上政策上的摇摆,导致农民军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治,最终成为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说他误信谗言过分相信一些人,由于对杨嗣昌的完全信任,他可以放弃良将卢象升,导致其孤军奋战马革裹尸,也可以拒而不见孙传庭,使其错失绞杀李自成的良机。

待到重新起复后,又听信兵部尚书所言,催促其出战,最终因为准备不足败亡潼关。

这些都是崇祯抹不去的污点,也是大明灭亡的原因所在, 但是,崇祯身上背负的骂名却是历来亡国之君中比较少的,更多时候,人们是在同情他的遭遇,因为他毕竟不是唐宗宋祖一样的明君,也不具备他们的能力 。

他只是一个很努力的皇帝,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