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離開你,也許是你給的愛,不是Ta想要的

文丨小艾

圖丨網絡

1

我在整理問卷的時候,又發現了一個朋友的留言。

她在裡面洋洋灑灑的寫了好幾千字,向我訴說她和她男朋友兩年來分分合合的愛情經歷。

我一字不落的看完,發現裡面出現了幾個高頻語句,就是“我對他真的很好很好”,“他卻不聽我的”等等。 表面上看起來她的確很愛他,對他很好,無微不至,就像個媽媽對兒子的疼愛一樣。

但問題恰恰出在這裡。我們看仔細回想一下,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是不是總是告誡你“不要做這、不能做那”的話,而且一定會在結尾加一句:“你要聽話,我都是為你好啊!”

那時候你的做法是什麼呢?我相信有一部分人是“乖孩子”,會聽;但很大一部分人絕對不聽話,他們會幹嗎呢?

叛逆。你不讓我做,我非要做。你說那是錯的,我就要去試試,看看到底是不是錯的。就算是錯的,我也想嘗一下,錯到底是什麼滋味。但父母不會理解這一點,他們只會簡單粗暴的告訴你,那是錯的,你不能做!卻沒有想過,那是一種經歷,即使是錯,或許也值得去經歷。因為那個時候的你,正想要這份經歷。

你走慣了父母鋪就的四平八穩的大馬路,也想走走自己發現的小山路,也許會不安全,但你認為那就是對的啊,說不定還能看見別樣的風景呢。

再說了,你說不能走,我偏要走走看,氣死你們!

2

其實,愛情裡也一樣。很多人的愛情裡,一個正在扮演著父母的角色,一個正在扮演孩子的身份。

Ta離開你,也許是你給的愛,不是Ta想要的

一個以為自己永遠是對的,永遠“是為了你好”,永遠認為你不“聽話”就是任性,就是胡理取鬧,就是不重視自己;一個以為自己堅持的永遠是對的,沒有錯,永遠認為自己只是在做自己,永遠認為對方的要求就是無理的管束和不信任,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感受。這是很多人的現狀,但問題是,你根本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的存在。而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價值觀裡面,並以此去要求另一半。然後不停的付出,把自己的愛放到對方身上。

可是,有沒有想過:

Ta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你能為Ta做的、你願意為Ta做的,到底是什麼?你願意做的,且在能力範圍內,Ta剛好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如果想清楚這個問題,大概就能明白為什麼你對Ta明明很好,甚至給了Ta所有的愛。可Ta卻不知道,也並不“珍惜”。

其實,有可能的是,彼此需要的只是一份所謂的“尊重”,一份理解。如果可以坐下來,好好的談,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說出對對方的關心和擔心,而不是爭執,更不是冷戰。

而有一天,你們都想明白了這些,就算已經離開,重新再走到一起,會變得更加輕鬆,同時變得更加穩定。

如果你還是走不出這樣的困境,那就不要再苦苦掙扎,不如多關注我們的平臺。祝你幸福。

Ta離開你,也許是你給的愛,不是Ta想要的

Ta離開你,也許是你給的愛,不是Ta想要的

Ta離開你,也許是你給的愛,不是Ta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