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做的最有趣的農活是什麼?

小雪美食

小時候幹過無數農活,應該說大多數農活都是枯燥乏味並且很累的,悠然腦海裡只有一個最有趣最喜歡乾的農活,而且相信當年那些農村娃也都非常喜歡做這個活。

能讓農村娃喜歡幹並且覺得有趣的農活真不多,小時候悠然的活多的不得了,什麼除草拔菜,刨地種地,打麥背,打花生格子地瓜背子,刨玉米秸稈,拔花生……數不清楚。這些統統不喜歡,太累,太單調,太乏味。

打心裡喜歡收完麥子後,垛麥子秸稈那個農活,麥子脫完粒以後,剩下一大堆秸稈,這個可不能扔下,這是農村燒火做飯的主要原料,父母會用繩子和推車把秸稈搬運到家門口,選擇一個平整的地方來垛麥垛子。


垛麥垛子是悠然小時候最喜歡、感覺最有趣的一件農活。當父母把麥子秸稈用鐵叉一下一下挑著摞在選好的地方,到了一定高度,會把悠然抱上去,讓悠然在上面轉著圈跳動,這樣做的目的是把蓬鬆的秸稈儘量踩實,不然垛不了那麼多秸稈,再一個不踩踏的話高了後太上晃,麥垛子也不結實。


悠然在麥垛上以玩耍的姿態跳動,就如同現在孩子跳蹦蹦床,彈起來然後摔倒,麥垛的彈性還是相當不錯的,一跳一蹦中給悠然帶來無限樂趣。父母會這邊挑上一叉子,那邊挑上一叉子,轉著圈往上撩,悠然就在上面轉著圈跳踏,最終一個圓圓的、結實好看的麥垛子形成了。

有沒有勾起你兒時的回憶?兒時的農活也有有趣好玩的,雖然不多,但終究能從記憶深處撈出一兩件來。


悠然見東山

看到這個問題,不禁想到自己小時候,也幹過很多有趣的農活。說出來和大家的比比看看,不知道算不算最有趣的呢?

  1. 刨花生。
    花生,我們這裡叫長果兒,不知道你們那裡叫啥?每年刨花生的時候都是最累人的,但是也是很有趣的活。小時候刨花生全部是人工的,先用鏤子(一種農具)把花生帶著秧子刨出來,抖一抖上面的泥土,然後就在地排車子上使勁的摔,把花生果摔下來。我們幾個小孩還比賽看誰摔的又快又幹淨。等地排車車廂摔滿之後,就把花生拉到院子裡面,鋪開曬起來。院子裡面曬滿後,還要把放不下的花生拔到屋頂上面去曬。如果天黑了摔不完就帶秧子的花生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拉到家裡擺在屋簷邊上曬乾再摔。

    剛刨出來的花生有很多小花生,還沒有形成花生豆,我們小孩最喜歡吃這個了,從秧子上揪下來擦擦就往嘴裡填,用牙一咬裡面的水就出來了,甜滋滋的。
  2. 拾麥子。
    小時候過麥也是我們小孩子比較喜歡的時光。為啥?因為過麥很忙,大人都顧不上做飯的,所以就會買些方便麵當做飯了。從地裡回來一家人泡幾袋方便麵就好了。平時我們是吃不上方便麵的,過麥就像過年啊,買一箱子天天吃,頓頓吃!我還記得當時的華龍方便麵最好吃,是雙料包的,有醬包。小時候割麥子可沒有現在的聯合收割機,都是純手工鐮刀割麥子的。當然啦,割麥子是大人們乾的活,大人怕我們不小心割傷自己,不讓我們摸鐮刀。我們只能乾點沒有危險的活了。其中,拾麥子是大人最常讓小孩兒乾的活了。大人拉完麥子,有掉在地裡的我們就跟在車子後面一個個拾起來。最後,我們還要比比誰拾的最多。

  3. 揚場。
    這個活雖然不是我們小孩兒能幹好的,但是,我們都喜歡幹。因為不懂的站在上風口,所以每次都搞的一頭麥糠,大人看到了就會說一頓瞎搗亂,然後把我們趕走。揚完場以後就要把麥子裝到袋子裡面,用車子拉到家裡。
  4. 這些就是我小時候幹過的有趣的農活。大家小時候還幹過哪些有趣的農活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一下!

我的農村日常

小時候做的最有趣的農活是什麼?

我是民工札記南八,我在農村生活二十多年。要說小時候做過的最有趣的農活,在我的記憶裡主要有以下幾個。

1、割草。夏天放學後或者暑假,村裡的幾個孩子都拿著長籃子或者畚箕,尿素袋子到田裡去割草。這時候,我們往往會朝人家的小瓜地裡走,偷偷摘人家一兩個小瓜吃。或者是在人家的紅薯地裡,扒兩個紅薯,點好柴禾,把紅薯先燒上,然後去割草,等草割好,紅薯也熟了。

2、剝玉米。玉米收割的時候不像收小麥,需要很快,很及時。玉米收到家裡後,往往都的堆在院子裡。然後家裡老小齊上陣,大家一起剝玉米。剝玉米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是剝玉米的時候,爺爺奶奶往往會在燈下給我們講故事聽。我在剝玉米的時候沒少聽爺爺奶奶講故事。

3、拔花生。說起拔花生,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小時候嘴饞,天天盼望著花生什麼時候熟。等花生一熟,全家一起到地裡拔花生。那花生拔起來,疙瘩連蛋的,一個個看起來很舒服。摘下來幾個,剝開殼放嘴裡,嚼起來比曬乾的還有味道。


以上就是我感覺有趣的農活,雖然普通,但卻一直在我的腦海裡。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有著美好的記憶,歡迎留言討論。


民工札記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咱們一起聊聊農村的風土人情。

說起小時候最有趣的事,肯定是玩。無拘無束,沒有大人那麼多的煩惱。

如果說小時候最有趣的農活的話,那還真能說出幾個來,咱們今天就說說很普遍的一個,跟麥子的故事。


夏天收麥子的時候,我們小孩子都沒什麼事幹,沒有力氣幫不上父母什麼忙,父母就讓我們在地裡拾麥子。說來也奇怪,如果是在自家地裡拾麥子,肯定是難受的不要不要的,就是不願意跟自己家幹活。如果去外面地裡拾麥子,那會手舞足蹈的積極性很高去拾麥子

至今,我也沒能弄明白小時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作用,你能幫忙分析下嗎?



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相信都知道這個活(如下圖)叫什麼,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可能叫法不一樣,但我們做的是同樣的事。我們這裡叫“壓場”,這個壓讀ya,四聲的韻味。以前都是牽頭牛去壓場。

壓場是有講究的,壓完一遍之後,需要把麥秸全部反過來,在接著壓一遍,這樣能把秸稈上面的果實都壓出來,避免浪費了糧食,也算對得起辛苦那麼久的農民們。



壓完場之後是我們最歡樂的時候,酥軟的麥秸就像一層大棉被,我們小孩子會在上面打滾,前翻後翻的,反正摔不疼,因為壓完場之後,大人們會休息一會,喘口氣就是歇歇了,然後才有力氣收拾秸稈,把下面的麥子果實都裝進袋子里拉回家。


把秸稈堆起來,做成一個圓錐形,這個是需要技術的,很多人都堆不好,因為種的麥子多,秸稈比較多,沒地方放,所以這個圓錐形做的很結實,看似農村的活很簡單,其實做起來是很不容易的,就像壓場,揚場過程中,怎麼把上面的細小的秸稈掃出去,沒有紮實的功底是做不好的。

等這些都做完了,把麥子裝進袋子裡,這一年的收穫才算把心放在了肚子裡,農村辛苦一年,就等著小麥的大豐收,這是農村人賴以生存的技能,是滿足我們糧食安全的最根本的一步。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最後,祝願全天下的農民都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最三農

問:小時候做過哪些讓你覺得有趣的農活?

答:作為一個農村人,非常多的農活都幹過,其中割豬草比較有趣。



小時候力氣比較小,不能幫父母做力氣活,所以那些不怎麼累的農活我們就會積極去做,比如燒火做飯、割豬草割牛草、餵雞餵豬。

燒火做飯是經常做的

家裡用的是土灶,不像天然氣灶那樣,每次弄飯時都要有人去燒柴火,如果一個人的話,既要在灶膛外注意添加柴火,又要跑到灶臺去煎菜,很考驗一個人的。當然,這對農村人來說一般不是問題。

農村孩子雖然不會做重活,但像燒柴火這種輕鬆的農活還是可以做的。

幫大人燒火,大人們就可以安心地做其他農活。

割豬草、割牛草、割兔子草

以前農村豬都是吃豬草長大的,豬很少生病。雖然吃豬草和糧食的豬長得慢一些,一頭過年豬差不多要養一年才殺,有的甚至要喂一年多會在臘月間殺年豬做臘肉。

豬也很喜歡吃豬草,由於很多豬草本身就是草藥,具有藥用食用的功效,所以豬長得很健康。

還記得小時候上小學,每天放學回家的必做功課就是背上背篼和幾個小夥伴到坡上的田地邊割豬草。

由於比較貪玩,所以要很久才會把整個背篼割滿,割完草回家已是傍晚時分。

總的來說,小時候做得那些農活現在想來都非常有趣,可是再也回不去了。

刺楸,三農問答達人。以專注的精神致力於三農問題解答,關注我瞭解更多三農知識,謝謝。

刺楸

小時候做的最有趣的農活是什麼?相樓上提出的問題,我以為就不存在。特別在七八十年代,農村收麥收秋這些農作物莊稼,基本是不讓小孩到場的。雖然那時候窮,是按工分吃飯的,你去了也用不上,只是在那裡搗亂。

在那個年代,每年打下的小麥按人頭每人一年分的不到百十斤。自然都知道小麥的價質。等上一塊地收割完後,小麥拉出地塊。大人也下工了,隊長宣佈放荒啦。整個地裡都是拾麥子的。當然小

孩都是提個竹籃子在路邊樹下等著。那時簡窮都是跑到珍所,偷個打過水的吊針瓶,裝上涼水懟得糖精。喝不啥得喝,等父母下工了一塊喝。在那個年代也算是最高級的飯料。

地裡放荒後,在也檢不到麥穗啦。我們都會拿個小條掃,跟著老年老婆們掃車壓過去的土麥。一天能掃個二三斤。到晚上母親會對你有獎勵給你。也就是把拍的玉米餅子。給你加點鹽再抹上點油讓你吃。那個時間,這樣的生活也是最好的待遇。我們那裡叫油夾,父母們希望你明天繼續去掃土麥



要說小時候幹農活,不到一定年齡段,在生產隊你就站不住低分,幹了也是白乾。隊長怕出事,跟本就不讓你幹,上那幹農話。平時放學了,不是拾柴火,就是割草餵羊。在不然就是到地裡捉螞蚱串起來帶回家,做完飯後燒燒吃。


農村農民話三農

幹農活有趣?來來來,題主你過來一下,我保證不打懵你……

在普法君小時候,農業生產還沒有實現機械化,麥子要一刀刀割、玉米要一個個掰、雜草要一點點鋤……

因為那時候家裡將近10畝地,每年農忙的時候都是最悲劇的時候,通宵達旦搶收莊稼的滋味兒真心不好受,人累的跟狗子似的……



如果非要說一件有意思的農活,那就是抓豆蟲。

豆蟲這貨長得跟手指頭一般粗細,通身綠色,細細的尾巴豎的老高,為此我們還有“豆蟲尾巴豎旗杆”來形容不知好歹的人。

豆蟲平時趴在豆葉上慢條斯理的,你要是抓住它的話,它會冷不丁腦袋一擺“啪”的一下腦袋甩你一下,不注意還嚇一跳呢。

別說,這貨脾氣不小。

正因為它有這甩腦袋打人的習慣,就我們無聊的農活增加了幾分樂趣 沒事時我們就跑豆子地裡,抓幾根豆蟲逗著玩,看它腦袋甩的“啪啪”響,我們笑得不亦樂乎。

等豆蟲累趴了之後,我們就找個螞蟻窩,直接把它丟給螞蟻,螞蟻平時是四處找事物的,只要有一隻螞蟻發現豆蟲,它湊上去聞聞味道,用觸角觸碰一下豆蟲身體,分析一下:

“耶,這大蟲子可以吃……”



於是這隻螞蟻轉身往窩裡跑,半路遇到一個小夥伴後,兩隻螞蟻碰碰觸角,好像在交流點啥,完事了那個小夥伴飛一般跑向豆蟲那裡,發現食物的螞蟻繼續往窩裡跑找勞力。

小夥伴找到豆蟲後,也是觸角碰碰,然後就開咬……

前面那隻螞蟻進窩後馬上會帶一群螞蟻運輸隊來,一堆小傢伙齊心協力的搬運這條“大肉糰子”。

現在想想,這是純粹閒著無聊找樂子,但農活確實沒啥好玩的,太特麼累了……

不過,如今的農業產業都已經實現機械化生產,農民兄弟徹底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模式下解放出來。

曾經乾的那些農活經歷,也成了一種兒時的回憶。


普了次法

小時候做的最有趣的農活當然是種花生和收花生了。俗話說:“穀雨前後,種瓜種豆”。穀雨剛過,下了一場透雨。天一放晴,父親就把去年冬天用小麥換的花生種子拿出來。正好星期天我也在家。父親背上花生種子,拿了一把鋤頭,我掂了一個搪瓷臉盆向地裡走去。



這是一塊種了多年紅薯的地。父親從去年就開始準備改茬種花生。因為是第一年種花生,沒有經驗。去年冬天收罷紅薯之後,父親把積攢的農家肥撒到地裡,然後把地深耕一遍,又耙的平平整整,讓地歇了一個冬天。花生種子是用三斤小麥換一斤換的,個個籽粒飽滿,沒有一顆細小乾癟的。到了地邊,父親放下鋤頭,把花生種子倒了半洗臉盆讓我端著,然後拿過鋤頭鋤一個坑兒,讓我放二到三顆花生,隔十幾釐米,再鋤一個坑兒,把土直接帶到第一個坑裡蓋住花生,用腳一踩。就這樣,父親鋤坑兒,我往坑兒裡丟花生,一邊丟一邊吃。那時也是第一次吃花生,吃著格外香。我記得一壟種兩行,壟距50釐米,小行距40釐米,株距15釐米左右。種了一上午才種完。雖然很累,但聽父親說長大後一棵能結許多,心裡便有了許多想象,累並快樂著。



鋤草、澆水、施肥。在父親的精心管理下,轉眼到了農曆八月。接連幾天的秋雨很讓父親發愁。眼看花生成熟,再不收就要爛地裡了。一年的希望也將成為泡影。中秋節也過的索然無味。好在天終於放晴了。三天之後,全家出動去收穫記憶中第一次種的花生。地很鬆軟,父親抓起一棵花生秧一拔,我和哥哥、媽媽全看呆了――齊刷刷個個飽滿的花生掛滿了花生秧。我聽見父親長吁了一口氣,緊鎖的愁眉舒展開來。緊接著,象勞動競賽一樣,都鉚足了勁兒,半天功夫就拔完了。



害怕再下雨,拔完的花生在地裡曬了一箇中午後,天黑之前全部裝到架子車上拉到家堆放到院子裡。晚飯時,奶奶煮了一盆香噴噴的花生,那是我小時候吃過的最好的食物,現在還依稀聞到當年煮花生的味道。


只想淨淨地讀一本好書

其實做農村的農活真的沒有多少有趣的,大多又累又髒。小時候做得最多的就是插秧、曬穀、割草、放牛等等,如果非要從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農活那就是放牛,而且是在整個暑假的放牛。



暑假裡,天矇矇亮就要起床,把家裡那頭大水牛趕出牛棚,那牛早就醒了等得不耐煩了,把牛棚碰得噼啪作響,聽到開門的聲音就歡快的“哞哞”只叫。把牛兒牽出門到在院壩裡時,他就不停地蹦跳著、歡叫著,這時只要伸出手在它牛頭上撓撓癢,牛兒便安靜了下來。這時同村的小夥伴也都牽出各家的牛,一同向家門口的小河邊走去。

小時候的農村不像現在這樣到處荒著地,那時家鄉的河兩邊都種著莊稼,主要是種小麥。而我們放暑假時小麥已經收過了,又要等到冬季時才會重新翻挖種下一季小麥。所以在這期間的時間段,河兩邊就只能長草了。河邊潮溼,給了草瘋長的條件,儘管有這麼多的牛天天在這裡吃草,只要一個晚上,草兒又長出新芽。



畢竟牛兒太多,我們要放很長的路牛兒才能吃得飽。我們把韁繩綰在牛角上,讓牛兒按著自己喜歡的路線自由的吃草。而我們一起的小夥伴則聚在一起下到河裡去摸螃蟹小魚去了。一直要到牛兒癟癟的肚子變得鼓鼓囊囊,吃草也漫不經心了,只想到和別的牛打架,就知道它們已經吃飽了,我們也該打道回府了。這時太陽已經高高掛在天上了,夏天的高溫又慢慢襲來。



我們一個暑假就這樣天天度過了,到開學時,我們身上總有一股隱隱約約的牛糞味,洗都洗不掉。不過我們在學校都不會在意,因為大家身上都帶有在家勞動時留下的味道,現在想來也算是童年的味道吧😊!


MK傑森坦

作為一個農村娃兒,小時候還真幹過不少農活,割麥子、拔草、捉棉鈴蟲、起場、曬糧食、掰玉米…要說最有趣兒的,就是掰玉米了。幹活之餘,還能吃甜棒、燒玉米、穀米,那可是真正的農味兒,鄉間最自然的味道。


1、吃甜棒兒

甜棒兒,就是那種甜的玉米秸。在北方農村,玉米快成熟的季節,農村孩子們最愛去地裡找甜棒兒吃。

還沒成熟就把玉米秸稈給折斷吃甜棒兒,是要被訓斥的,說不定吃掉的,是一個大棒子(玉米穗)。不過掰玉米的時候那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吃了。玉米都成熟了嗎,吃甜棒是不影響玉米產量的


甜棒兒一般都是那種鮮嫩的玉米秸稈,細、長,老了就不好吃了。玉米成熟時,田間總有那麼一兩棵雜株,授粉不好,長得細細的,高高的,結兩三個小棒子,沒幾個玉米粒。

跟父母在地裡掰棒子時,總能找到這樣的“甜棒”,那是對幹活孩子的一種犒勞。啃甘蔗一樣的啃著,那味道,一輩子也忘不了。


2、燒玉米

早些年農村老家收玉米,都是先把植株刨掉,整齊擺在那裡,然後把玉米穗掰下來,運回家,最後收玉米秸。

小時候隨父母去刨玉米,父母在前面刨,我們在後面掰,幹得累了,也就不聽話起來。父親為了哄我們,就給我們燒玉米棒子吃。

那可是就地取材,鎬頭刨個坑兒當做灶,樹枝把玉米棒子串起來架在上面,柴火就是玉米秸稈了,父親愛抽菸,打火機一點兒,等著吃棒子吧。


吃穀米

“穀米”就是玉米的穗上或者秸稈上長得那些瘤狀物,外面是白色,裡面是一包包的黑粉。味道有些甜。

“穀米”其實玉米的瘤黑粉病,是一種真菌病害,常為害玉米果穗、葉、稈、真是天花等部位,長得瘤子大小不一。密度大玉米田容易染病,發病嚴重了損失還不少呢。

“穀米”又稱烏米、黑膽、灰包、烏黴,農村各種叫法,也各種吃法,炒著吃,涼拌,做湯的都有。據說這穀米有益氣養陰、補氣安神的功效,故而人們還送了它個文雅名兒——玉米黑松露。


我小時候一般都是直接就吃的,嘴上一團黑,很野蠻的吃法。不過一般也就是嘗一下就是了,就是農村孩子圖個新鮮,怎麼可能當飯吃呢。

有人會問不是說農活兒嗎,怎麼提到的都是吃。其實農村的活兒,幹起來都是比較累比較苦的,要說樂趣,多半是附在這些農活之上的一些吃吃玩玩的小事兒,串聯著那段美妙又單純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