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信陵君無忌

這句詩的作者是李賀。

李賀字長吉,河南宜陽人,是李唐皇族鄭王的後裔。所以自稱唐諸王孫。

他生於貞元六年,死於元和十一年,死時年僅二十七歲。李賀是一個天才,他七歲就能做詩人,在張王,韓柳,元白幾乎同時活躍於詩壇,並且大張旗鼓創造新的流派的時候。他的一生雖然很短暫,但是卻留下了200多首詩。

他的這句詩引得後人爭相引用,整首詩的名字是:金銅仙人辭漢歌。

且看全詩: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此詩所抒發的是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到了宋代,石延年,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為上聯,對出下句“月如無恨月常圓”,一語既出,驚動四座。

宋代的孫洙亦在《何滿子·秋怨》裡用過:

北宋的一代詞宗歐陽修也曾借用這句詩填詞:

有著賀梅子之稱的賀鑄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句詩,他在行路難這首詩裡面就引用了:

到了金代,寫那首“問世間情是何物”的元好問也將這句詩填到蝶戀花裡面:

借用這句詩的還有很多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在毛主席寫引用這句詩之前,這句是雖然是名句,但是還不夠家喻戶曉,不算太經典。

偉人在那首著名的七律裡面引用這句話:

這首詩不僅氣勢雄渾,更是對世間的滄海桑田的變化抒發了感慨。


詩書君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賀)

月如無恨月長圓(宋.石曼卿)

李賀的這句詩,我以前也試做過對仗,看似容易,其實很難。不信大家可試試。

難就難在句子的下筆極重,很難承託,石曼卿靠一恨字尚算托住,也已是至目前見過首選。



“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句出自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這點已有很多回答者搬來,也有詳解,在此就不細述了,說說詩人借用此句的雜事。

歷代都有不小詩詞作者喜歡李賀這句詩,借句借意的記憶中不下50首,其中超過10首是原句借用的。由於句子下筆重,所以在眾多借用中,多將此句置於詩詞結句或接近收結處,如元好問的《蝶戀花》: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毛澤東的《七律.長征》: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只有歐陽修的《減字木蘭花》用作起句: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借用此句,覺得最讓人不舒服的是金末元初李俊民,改了一個可改可不改的字:

天若有情天也老,高山底事頭先白。《滿江紅》。

其實張先也這樣改過,只不過他是為了合詞調,尚可解釋:

天若有情,天也終須老。《蘇幕遮》



借用例子還有很多,不詳列了。最後放一首集句詩,大家能說出各原句的出處嗎?

朝雲集句詩:

七言律詩 其十(明·孫蕡)

零落殘雲倍黯然,一身憔悴對花眠。

南園綠草飛蝴蝶,落日空山怨杜鵑。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此聲腸斷非今日,風景依稀似去年。


筱靜話詩詞

一、首先了解此句詩的字面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從字面上理解,其意思是:老天爺如果也有感情的話它也會變得衰老的。

二、在整首詩中的意思

其原詩為:

《金銅仙人辭漢歌》(唐)李賀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宮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首詩是寫魏明帝想從咸陽把漢武帝鑄的金銅人運到洛陽來,金銅人的所思所感、離別過程和路上見聞。借金銅人的亡國之恨感憂國事、哀嘆身世遭遇。此一整句的意思是:我(或金銅人)離開咸陽赴洛陽,只有那衰敗的蘭花在路邊送行呢,真是哀傷無比啊,如果老天爺也擁有感情的話,它也會衰老啊。表達了一種深沉高遠的意境,是千古名句。

三、作者李賀簡介及寫作背景

李賀是唐朝皇室後裔,至他這一代時已是皇室遠親,家道已中落。他少年聰慧,文思尤佳,是少年天才,可惜二十七歲就死了,但留下了不少優秀名篇。寫這首詩時唐朝經安史之亂己衰敗,他心懷大志想憑才幹做一番事業,卻只做了一小官,後因病辭職,此詩寫於他從咸陽到洛陽途中,將自己的懷才不遇的失落之情借金銅人之口表達出來了。尤其是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構思奇特,為世人所喜愛。

四、現在的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千古名句,自問世以來一直為世人所傳誦,像歐陽修、晏殊等文化名下都引用過該詩句,使該句影響更大。但影響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則是毛主席的引用該句而翻出的新意。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最後兩句中引用了該詩,原句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主席推陳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哲學道理,賦予此句以新意。

這是我所理解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


謝謝大家,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歡迎交流討論!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唐詩宋詞元曲之韻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其出處。其出自唐代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全文如下。

《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李賀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譯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在古代廣為流傳,被很多“大家”爭相引用。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文化傳承:

1.

2.

3.

4.
5.


6.

賞析

此詩作於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的途中。當時,詩人百感交集,故寄託情感於銅仙人。

我們來重點看下“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蘭送客咸陽道”

此番別離,正值月冷風悽,城外的“咸陽道”和城裡的“三十六宮”一樣,呈現出一派蕭瑟淒涼的景象。

在此慘淡情景下,送客的唯有路邊的“衰蘭”,而與之同行的舊時相識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盤。“衰蘭”一詞寫形兼寫情,且以寫情為主。蘭花之所以衰敗,不只是因為秋風的肅殺,無情的摧殘,更是詩人的愁苦情懷造成的。

此處用“衰蘭”的愁反襯詩人的愁,顯得更加委婉新奇。

“天若有情天亦老”

蘭花的榮枯是情使然,凡事有情之物皆會衰敗。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恆古不變。假若它有情的話,也同樣會衰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設想奇偉,司馬光稱之為“奇無絕對”,有力的烘托了金銅仙人(實指自己)的艱難處境和悽苦情懷。其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著深沉,真可謂是千古名句。


陸阡陌

”天若有情天亦老” 後世引用知多少

唐代-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即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三國時的魏明帝曹叡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帝劉徹時期的金銅仙人持露盤鑄像,欲立置殿前。宮官拆盤,仙人臨載,淚流不止,不忍辭漢。李賀寫詩嘆言:葬於茂陵的漢武帝也是秋風中的過客。畫欄桂樹香猶存,離宮別館滿臺蘚。魏官千里搬銅人,別離故土淚盈盈。銅人懷舊念故君,空將露盤出宮門。銅人悽苦不忍去,天若有情感,天也會衰老。這便是李賀根據魏明帝西遷”金銅仙人”這一歷史故事而作詩感嘆。“天若有情天亦老”,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感,同時又懷有“老天長眼”這樣的願望。這句詩有“生命力”才會被後來的詩人詞家不斷地引用翻新。宋代以後有詞家詩人引用過此詩句的僅個人所知的有如下一些。

1、傷懷離抱。天若有有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宋-歐陽修《減字木蘭花》。

2、黃葉無風自落,秋雲不雨長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宋-孫洙《河滿子》。

3、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說不了。一聲喚起,又驚春曉。——宋-万俟詠《憶秦娥-別情》。

4、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顛。不論錢。誰問旗亭,美酒鬥十千。——宋-賀鑄《行路難》。

5、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無論是古人今人引用此句詩,在各自的作品中具體所指人事不同,但這句詩的基本意思不變。


山中月2

這首詩是李賀一首極為著名的詩句,可以說是李賀短短的二十七歲生涯中的巔峰之作,他的詩在後世被廣泛引用,成為被抄襲最多的詩句,這也說明古人對這首詩的喜愛。要理解這首詩,我們非常有必要了解李賀的一生和他詩歌的主要特點,另外也要了解李賀所處的晚唐時代,和李賀詩歌中寫到的金銅仙人。瞭解了這些,就更為容易理解李賀這首詩。

先來說說李賀。李賀被稱為詩鬼,被人說成是上帝想看他的詩了,就把他帶走了的著名詩人。據說他是杜甫的表侄,看來詩歌也是有家族遺傳的。從那個特會吹牛但詩歌也確實牛的杜審言,到詩聖杜甫,杜家的詩歌才能越來越強,作為杜甫表弟的兒子,李賀也有石破天驚的詩歌天賦,在他還是兒童的時候,就驚動了一代文宗韓愈,在李賀短暫的一生中,韓愈就像老師和父親,盡力幫助他,但韓愈也是一生多災多難,也罩不住這個天才的但命運悲慘的詩人。杜甫在唐朝不出名,所以李賀到不以是杜甫的表侄為榮,反而是經常說是唐朝宗室的人,用李賀的想法,好歹也是個王子。但就是這個理論上的王子,卻淪為貧困的普通人,連參加科舉考試都被人用極其荒唐的理由搞掉,可見李賀的鬱悶。李賀的這種鬱悶反映在自己的詩歌中,就是經常寫到一些什麼鬼神的意象,這個和別人不一樣。說好聽的是他的想象力極其豐富,說不好聽的就是他患了抑鬱症而產生的幻象而已。

再來說說李賀詩歌中的金銅仙人。金銅仙人是漢武帝鑄造的。我們知道,只要是皇帝,他就比別人更加追求長生不老,畢竟做皇帝實在太爽,所以他們就幻想能長久地擁有這些權力和美色。於是就搞一些儀式,讓自己長生不老。秦始皇的辦法是給騙子一些錢,讓他們去東海找長生不老藥,而漢武帝就聰明一點,乾脆就用銅鑄造了金銅仙人,打算用這些金銅仙人手裡託的盤子,來收納露水,配合製造長生不老藥。結果很顯然,漢武帝也早早地死掉了。到了魏國魏明帝的時候,曹叡也想長生不老,他就想把漢武帝留下來的金銅仙人運回來,也想喝金銅仙人的露水。但是那玩意太重,沒辦法運走,乾脆就把金銅仙人手裡的盤子拆下來運走。這種愚蠢的想法,我也是醉了。

如此可見,金銅仙人代表了人的一種長生不老的願望。李賀用這個金銅仙人的意象,其實反映了他的一種死亡意識。年輕的李賀認識到,死亡是一場必然要來的盛宴,誰也躲避不了,所有的長生不老的夢想,都是徒勞無功的。就像他在詩歌中所說的那樣,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永恆不變的上天,也會老去,那麼世間的一切看起來就意義不大了。所以李賀的這首詩歌中,反映的是人生的悲哀——因為他必然要面對死亡的一種哲學思考。而不是我們經常看到的賞析文章中,他感嘆歷史的無常,悲嘆晚唐的政治黑暗。

現在我們可以看看這首詩的原文,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全是名句: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翻譯成現代文:

茂陵裡埋葬的劉郎,好像秋風過客匆匆而逝。夜裡曾聽到他的神馬嘶鳴,天亮卻杳無蹤跡。

畫欄旁邊棵棵桂樹,依然散發著深秋的香氣。長安城的三十六宮,如今卻是一片苔蘚碧綠。

魏國官員驅車載運銅人,直向千里外的異地。剛剛走出長安東門,寒風直射銅人的眼珠裡。

只有那朝夕相處的漢月,伴隨銅人走出官邸。懷念起往日的君主,銅人流下如鉛水的淚滴。

枯衰的蘭草為遠客送別,在通向咸陽的古道。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獨出長安的盤兒,在荒涼的月色下孤獨影渺。眼看著長安漸漸遠去,渭水波聲也越來越小。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李賀的這首詩處處瀰漫著對生命和死亡的悲嘆:

漢武帝很牛逼,但是他還是死了,他的墳頭草已經幾丈高了,

長安城很牛逼,但它還是衰敗了,城裡已經是荒蕪一片了。

金銅仙人很牛逼,但他的盤子還是被拆掉了運走了。

金銅仙人的手被砍掉,金銅仙人很難受,都流淚了。

大自然很牛逼,但是此情此景,大自然也會流淚也會蒼老。

沒有人會牛逼到不死掉,這就是哲學!

這就是李賀,天才的李賀,英才早逝的李賀,對人生對死亡的感悟!


好玩的國學

謝悟空(小秘書)邀答!

怎樣理解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這句詩最先是從中學課本里,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詩篇中接觸到的。其中“天亦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那種高調的大氣磅礴的氣勢,給人以強大的震撼。

通過老師講解和詩中註解,尋找原詩句出處,追根溯源,始知原詩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李賀全詩充滿懷古傷感的氣氛,感慨世事變化難料,風雲變幻無常。其中的結尾句有“哀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一時成為世人廣為讚歎和傳唱引用的名句。

李賀原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充滿對人生命運和世事的消極無奈。意思是感嘆歲月無情——任你多麼有名的英雄人物,帝王將相,都會在歲月的長河裡成為塵煙往事,不變的只有悠悠的天地時光。就是因為時光歲月沒有感情,所以才不容易變老。天是指悠悠如水的時光歲月,假若也像人那樣有感情而多愁善感的話,也就容易變老了。以此來慨嘆歲月的無情。

爾後的詩人詞客引用此詩句時,也都侷限於世事無常,世態炎涼以及卿卿我我的兒女私情中,沒有翻出什麼新意。唯有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毛澤東反其道而用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詩意跳出小我的私情,站在民族立場的全局上,審視蔣家王朝的滅亡,新中國的建立,真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毛澤東滿懷政治家的豪邁信心發出:蒼天如果存有私情,那麼也會像這腐朽的王朝一樣毀滅老去,唯有能經受住滄桑風雨考驗的正道才會永存人間。這種心胸和氣魄完全跳出原詩的侷限,將原來詩意翻新到一個新的政治高度。表現出了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哲學寓意。是李賀原詩所不能比擬的。





熠熠古客



這句詩有“身世之悲”。託物詠志、借景抒懷是詩人們常用的寫作套路,李賀也不例外,他因“名諱”問題失去了考取功名的資格,好不容易經人舉薦謀得了一個從九品的“奉禮郎”的職位,又因身體健康原因,年紀輕輕,就不得不辭官回家。這個時候,他內心的無奈、苦悶甚至是絕望,是累積到了極點。就在這個時候,他來到了洛陽,看到了“金銅仙人”被拆除的歷史遺蹟,聯想到自己一生的失落,觸景傷情,寫出了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也留下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悽苦的千古絕唱。



這句詩也有“家國之情”。金銅仙人本為漢武帝時期所建,史載其“高二十丈,大十圍”,在某種程度上,它更像一個王朝興盛的指示性標誌。時過境遷,隨著漢王朝的衰落,它的一切既有產物都將被重新洗牌,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金銅仙人”被魏明帝拆離漢宮,重新安置,可由於它太過笨重,只能棄置在半道上。在李賀時期的唐朝,也在經歷著由盛到衰的轉折,對於有著遠大抱負、又以皇室後裔自詡的李賀來講,這種社會變革他不可能無動於衷,他把“金銅仙人”擬人化,借“仙人之淚”表達內心的憂國之痛,也讓我們看到一個大寫的李賀。



這句詩還蘊含著“哲學意味”。我們都知道,李賀是英年早逝。他自小身體健康就不樂觀,病弱的身體已然撐不住他的雄心壯志,再加上前途的渺茫,辭官回家的李賀明白,他堅持不了太久,“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有人說李賀的詩有屈原遺風,屈原有《天問》,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不也是無奈之下、另一種形式上的慟問蒼冥嗎。這種自問自答,何嘗不是很多人對世事無常的嘆息。李賀的這句詩被歐陽修、賀鑄、元好問等多位大家原文引用,並留下了不少絕對,足見其藝術魅力和哲學意味。在所有對句中,我最讚賞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風雨寒江

李賀的詩節選兩聯吧。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回首十年,對我而言如同一部冗長的默片。在這部默片裡,自己告別許多人,結識許多人,忘記許多人,愛過許多人。可是回首看時,一幀一幀的畫幅都是靜默,都是平淡,都是隱約,都是疏離。色彩,氣息,聲音——讓我都遺忘了,即使事關成長,事關心動,事關懷念。


誰用誰的琴絃召喚誰,誰在誰的夢裡作別誰,誰為誰的紅顏祭奠誰,誰將誰的悵然留給誰。
黃昏時看落陽,那種血液一樣殘酷和血液一樣沉重的影像。
想起你的羅裳,它盛開在我的整個平淡歲月裡,也是血液一樣的顏色,血液一樣的衝擊。
抬頭望望昊天,延伸到我無法觸及的地方。不可想象,不可預知。


我在南山南,你在北海北。

我的秋風駿馬塞北,你的春雨杏花江南。
千載渭水流影在,萬里長城空餘風。當我開始試圖描述你的樣子,想唱給你的歌已經不得唱,想寫給你的詩已經無從寫,想講給你的話已經沒法講。
時光是個巨大的沙漏,細沙從我們指間流走,應當覺察的往往被忽略,應當銘記的往往被忘卻,應當保留的往往被刪節。
我們還剩下些什麼,是我的紅袖亂舞,還是你的容顏如雪。


一點硃砂,兩方羅帕,三五封情書,亂了四季芳華。

六絃綠琴,七星當空,八九分相思,懶了十年歲月。
星光下檢閱我的往昔,甜膩的,穩妥的,酸澀的,潮溼的,我把我的昨天和關於你的回憶鎖在了一起,可是我的今天——我又該如何處置它呢?

每個人的心跡都是一條河流。洶湧澎湃抑或波瀾不驚。曾經以為你,我,我們每個人都不會老去,就像我們的河流會一直轟轟烈烈向前跑。終於有一天我發現,有些東西終將物是人非。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無常恨月長圓。


四匆

古詩中的這首名句我理解為,凡是有情之物都會衰老枯謝,別看蒼天日出日沒,光景常新,終古不變,假若它有情的話,也照樣會衰老。

"天若有情天欲老"這句司馬光曾稱為“奇絕無對”,寫作者艱難的處境和悽苦的情懷,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著深沉。直到後來很多著名詩人都不曾放過這句名詩,多次引用如“月若無恨月常圓"等。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