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穿的衣服,决定她的气质和未来,能赢得更多机会名片

你给孩子穿的衣服,决定她的气质和未来,能赢得更多机会名片

很多父母都告诉孩子要更注重内在美,要在学习上多花点时间,却一直忽略孩子的穿衣打扮,但其实,给孩子穿上得体整洁的衣服,从小养成审美,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做的一个实验,让一个6岁的孩子穿上不同的衣服走在街上求助,看路人的反应。

第一组是让这个小女孩穿上整洁、时尚的衣服在广场上。很快路人就注意到了小孩,很快就陆续走过去问小女孩是不是迷路了?要不要帮忙?路人都表现得很和善。

你给孩子穿的衣服,决定她的气质和未来,能赢得更多机会名片

但是当这个小女孩换一身装扮,穿上脏兮兮的衣服,重新走在街上的时候,却跟第一次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压根就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这次她站了很久,至实验结束都没有人走到她身旁问她是否需要帮助。

你给孩子穿的衣服,决定她的气质和未来,能赢得更多机会名片

第二组实验的主人公还是这个小女孩,只是地方换到了餐厅。

同样的,穿着漂亮的她得到了顾客的热情款待,很多人都愿意主动和她聊天,有的甚至抚摸她的脸。

你给孩子穿的衣服,决定她的气质和未来,能赢得更多机会名片

穿上脏衣服后,被餐厅的人嫌弃,有顾客还请服务员把这个小女孩赶出去。因为小女孩太难过了,最后实验不得不中断。

茄子老师看到这则视频时,很同情这个孩子的遭遇,但更反应了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人靠衣装是非常有道理的,整齐大方的服饰可以让孩子看起更加精神,会展现出一种气质,让人的第一印象会很好,无条件地想去帮助她。

相反,破烂邋遢的服饰会让孩子看上去无助可怜,整个人少了点精气神,别人会觉得这个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真随便,自然会让人不想靠近。

在这个“以貌取人”的年代,很多人其实不只看脸,还看一个人的穿着、谈吐、举止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个人形象。

脸,主要看遗传,而个人形象主要看穿着、谈吐,这和平时的穿衣习惯有关。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穿整齐、得体的衣服。

它不一定是名牌,不一定要华丽奢侈,而是有品质、有美感,适合孩子的审美标准,给人愉悦的感觉。穿着有审美感的衣服,就像给孩子的名片上增加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提升亮点。

杨澜说:

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丰盛的灵魂。

好看的穿衣搭配能让人第一印象就容易产生亲切感,打开友好的大门。懂得穿衣的人会看场合打扮,会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所以她的生活相对也会比较精致一点。

而那些不懂得打扮得人,经常会因为一件衣服闹出种种笑话,而有时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

我们无法左右孩子的容貌,我们却能通过给孩子合适的打扮,给孩子一张不被怜悯的脸。这也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父母,我们是渴望孩子脸上显现出无忧无虑的神采,而不是郁郁寡欢的神奇。

而所谓合适的打扮,并不是说要求父母们给孩子穿上满身的名牌,戴上多么贵重的饰品,而是在保证孩子穿的干净得体的条件下,尽量让孩子的衣着更加有色彩感和审美情趣。

这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而且当让孩子以一种整洁得体的形象出现,就是给了他一张赢得他人亲近和认可机会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